专栏名称: 读史
读史(ID:dushi918):上下五千年,立史明智,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慈禧年轻时唯一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史

他成为传奇是因为反对袁世凯,与小凤仙无关

读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20 19:47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读史"免费关注。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百年前的1916年11月8日,他在日本福冈因病逝世,终年34岁。

中国民国成立以来,他是享受国葬待遇的第一人,举国上下,一片哀恸。

他才干超群,文武双全。后来的朱德元帅,当时只是他的部下。

他与小凤仙的相遇,一时被后世传颂,虽然大多不尽不实。

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国家自强,希望能率军亲自打败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但英年早逝。

他是蔡锷。

1882年,蔡锷出生在湖南邵阳,本名蔡艮寅。父亲蔡政是农民兼裁缝,母亲王氏在家务农。

虽然出身农家,但蔡政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更有出息。6岁时蔡艮寅入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很快就成为当地远近皆知的“神童”。不到14岁,蔡锷就考中秀才。16岁的时候被督学推荐到长沙的时务学堂就读,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

1899年,蔡艮寅赴日本留学,学费来自时任工部右侍郎袁世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给变法人士的一千大洋遣散费。年轻的蔡艮寅不会想到,自己此生会因为打响反对他称帝的第一枪而名垂青史。

1903年,更名蔡锷的他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同期的中国留学生有蒋百里、张孝准,而同期的日本学生有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都是后来日本侵华的主要战犯。

1904年蔡锷毕业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担任军事教官,培养军事人才。1911年,他到了云南,任云南陆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相当于旅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决定起兵相应。10月30日,蔡锷在昆明举兵,逮捕云贵总督李经羲,掌握了云南军政大权。11月1日,他被推戴为云南都督。他清廉与果断的政治姿态使全省面目一新,1912年民国正式成立后,蔡锷继续担任云南都督。这一年,他只有30岁。

1912年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与袁世凯矛盾日深,1913年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蔡锷认为依照民国已有的《临时约法》,孙中山的行为是无视现有法制、肆意起兵作乱。因此他支持袁世凯一方,他坚持即便讨袁,也要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只可惜在当时的中国,有这样法律意识的人寥若晨星。

1913年10月,蔡锷入京任职,从此便与一代枭雄袁世凯朝夕相对。一个清隽儒雅,一个粗豪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杀;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

当前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到京后遭袁世凯软禁,被严密监视。蔡锷虚与委蛇,与名妓小凤仙终日纠缠,以此麻痹袁世凯。袁世凯以为蔡锷已无大志,遂放松警惕。蔡锷在小凤仙的协助下顺利离京,返回云南打响了讨袁的第一枪。

实情并非全然如此。

袁世凯对蔡锷的才华知之甚深,但也一向有所忌惮,认为他“有才干,但有阴谋”。在民国四杰中,袁世凯对蔡锷最为另眼相看:“孙(中山)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兴)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蔡锷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蔡锷是袁世凯心目中,任民国陆军总长一职最合适的人选。把蔡锷这样智勇双全的人留在云南,他放心不下;而把他调到自己眼皮底下,让他有建军之职能而无直接兵权,是最合适不过的安排。袁世凯的意图,是名义上要蔡锷帮自己训练民国军队,实则强大他自己的私人武力。

而蔡锷也有自己的判断。他沉默寡言,却有着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非常明白袁世凯要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武装,而不是为国家御敌的军队。但在他看来,民国初建,世界诸强虎视眈眈,建立强大的国防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他也想将计就计,加收袁世凯完成国防力量现代化的使命。

蔡锷虽然被袁世凯吸纳入国家的核心军事指挥机构,但北洋军内部将领却对蔡锷这外来将领时时提防、处处掣肘。

到了1915年,袁世凯权力虽已登峰造极,但深知在共和体制下,政党政治是大势所趋,他这个强权人物只是过渡而已。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恢复帝制,企图永保权力在手。

袁世凯先放出风来,然后观察各方反应。

蔡锷有三种选择:一、明确反对。二、不表态。三、赞成拥护。第一会招来袁世凯的杀心;第二也不行,因为袁世凯要看的不是态度而是动机,不表达就是反对;所以他选择了假意逢迎,在将军府领衔签名拥护帝制。

但以袁世凯这样的老江湖,识人之高明、精到、通透,怎会轻信并非心腹的蔡锷的做秀?他在等待,也在观察。接下来蔡锷现身红灯区八大胡同,袁世凯根本不相信一向克己严肃的蔡锷会突然醇酒妇人起来,他也明白蔡锷的表态:你要称帝便称帝,我不干预。

签名和狎妓都是做秀,双方都心照不宣。旁人以为蔡锷跟小凤仙打得火热,就把袁世凯蒙蔽过去了,这种英雄美人的演绎符合大众想象,却严重低估了袁世凯这一代枭雄。袁世凯在看:你蔡锷究竟会做什么。

蔡锷的目标不是出京。出京能走得了多远?他是要出国,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着这个而展开的。

蔡锷当时患有喉病,他借治病前往天津,然后又回京。如是反复,袁世凯对他的监视也慢慢疏忽起来。这是人的本能,对反复出现的事件不可能长期保持高度关注,蔡锷就是利用了这一人性的本能。1915年11月,蔡锷终于在一次例行天津治病期间,登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船,与此同时向袁世凯告假三月,而袁世凯也批准了。

蔡锷就这样到了日本,之后辗转越南回到云南,开始着手讨袁大计。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次年改元洪宪,准备即皇帝位,中华帝国正式进入筹备阶段。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打响了维护共和的讨袁第一枪。

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在各方攻讦下黯然收场。1916年6月,他在病中一命呜呼。

蔡锷居功至伟,被举国称为再造共和第一人。7月6日,他出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但一个月后就因病辞职。

1916年11月8日,因患结核病医治无效,蔡锷在日本九州逝世,年仅34岁。民国国会议决为蔡锷举行国葬,为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得到此待遇的第一人。

 

1981年电影《知音》上映,蔡锷与小凤仙的知己情怀相当感人。但在现实中,却不尽如是。

与蔡锷相识时,小凤仙只有15岁,说实话,很难理解蔡锷的雄心和韬略。

协助蔡锷离京的,也不是小凤仙,而是蔡锷的侧室潘蕙英。小凤仙本人既不知情,也压根未参与蔡锷逃走之事。

只是在蔡锷逝世后,好事者得知英雄生前曾与风尘中女子有所交际,故托名小凤仙撰写了不少挽联和悼文。而在文艺青年们那里,蔡锷和小凤仙就此被演绎成了一段爱情故事的主角。

后来小凤仙移居沈阳,化名张洗非,委身于锅炉工李振海。她身世亦如雨中浮萍,一生所系的,只是一位举国尊崇、却与她并无多大干系的名将。

来源:谈资有营养


|娱有理 | ID:baodian818

世事浮沉,嬉笑怒骂,有观点有品位的娱乐八卦。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时局参阅  | ID: dianshangguanchajia

在这里,静观世界风云,读懂中国时局。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悦心理 | ID:ziyusan818

您的心灵伴侣,贴心.暖意.温馨。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读史开眼界 | ID:dushikaiyanjie 

历史·人文·生活·哲思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