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被过誉的「大人国」,被低估的「小人国」丨城市筑梦师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3-30 06:31

正文


荷兰大选与遛儿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是身为人父,我还体会不到城市里真实存在的,被强调的大人国,与被漠视的小人国。大人国和小人国,本应像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所记述的,是交叉重叠的两个世界,它们分别从属于成人的都市与儿童的都市。


城市的真实尺度是属于成年人的,从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开始,成年人的尺度贯穿着现代文明,现代都市尤其如此。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对人体解剖的研究

开启了关于人的崭新视角


从赖特的广亩城市到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从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到伊斯特伦的功能城市,其共同之处在于,倡导「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方法。这套方法体系主导了近现代的全球城市化运动,20 世纪后半期至今,发展中国家又成为更彻底的执行者。


无奈的是,当我们批评现代都市空洞、贫瘠、崇尚技术的时候,却拿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来反驳,我们所说的多样化、多中心、丰富的公共空间等等,最终还是抽象的辩护,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我们从一个抽象过度到了另一个抽象。


所以, 我们看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城市发展思想的争论,却很难看到城市发展理念的反转。


直至前不久,我和一位朋友深入探讨了悉尼的城市建设现状,其无处不在的、免费的儿童乐园,给了我很大启发,比如达令港、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项目,空间的核心都是儿童的专属空间,而不是冰冷的纪念性景观。


悉尼达令港亲水广场


我的第一反应,悉尼不是孤例,遍布全球的好城市,应该还有更具有儿童导向特征的。不像我们的城市,儿童空间要么深居购物中心高楼,要么潜藏公园深处,空间压抑不论,关键是几乎没有免费的。 只要收费了,它就很难再是公共空间。在城市舒展的平面上,处处给儿童竖起了高墙。


向成年人开放,向儿童封闭,反应了我们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粗心大意,这种粗心源于我们对人的精确计算。把原本具体的人变成抽象的,可以统一、可以叠加,像法国思想家卡雷尔在《人的奥秘》中所写的:「现代社会忽略个人,仅考虑人类。个人和人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已经导致工业文明犯下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将人标准化。」


他进一步指出, 「在人身上,无法测量的事物,远比能够测量的事物更加重要,我们不接受量的暴政。」


「量的暴政」是现代城市的典型特征。人潮、车流、水泥森林、金钱,在城市文明里自由穿梭,反而那些呱呱坠地的孩童,自始至终成了过客。


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伯斯兰河滨公园


纽约、伦敦、巴黎、北京、上海、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几乎都是披着工业文明光辉的「大人国」。大人国就是最彻底的成年人需求、成年人尺度。 全球性文化月刊 Monocle 评选的 2016 年度 25 座全球最佳城市,把第一名给了东京,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乃是全球领先的 24 小时制的城市生活,这又是成人的。


当前,我国城市更新正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至于对标城市,则言必称伦敦、纽约、东京,视其为榜样。但是,我们往往有选择性地攫取其地标的美好一面,却忽视了背后的故事,比如在纽约,摩斯与雅各布斯持续数十年的争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儿童游戏空间的保护与营造。


城市建设要做到对城市里的人足够真诚,真诚才有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如陈丹青所说,「真诚是把开刃的刀,刀刀见血」。城市总体福祉的提升是对每一个真实个体而言,当然包括全部的孩子。


Monocle 杂志全球 25 座最佳城市专刊


康斯坦特说:「儿童知道的原则,只有对生存的自发性体验;他们所具备的动机,只有亲自去尝试。」 儿童对城市提出的唯一的需求,就是多一些尝试的空间。 除了学校和收费游乐场,儿童还应当有足够的专属空间,这样才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推动他们去追求自由地生活,而不是无端地约束孩子体验世界的天性。


当我把目光转向荷兰,一个平均身高全球最高的国度,名副其实的「大人国」,却也是儿童空间所占比例最高的「小人国」。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评论荷兰城市图像时指出: (荷兰城市的) 公共空间里,除了儿童之外,什么人也没有。」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中世纪以来,荷兰始终以小国的姿态,扮演着世界历史上的大角色。在现代城市化运动中,那几座全球城市的势头太劲,以至于在我们看来,荷兰的都市很难与标杆划上等号。


殊不知荷兰建筑大师凡·艾克,从 1947 年开始,在满目疮痍的二战遗迹上,打造了 1000 多处儿童游乐空间,从社区的合院到城市广场,孩子们在无处不在的、个性化设计的游戏空间,领悟共和国的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塑造着荷兰人崇尚自由的国民性。


摄影师维奥莉特・科尼利厄斯为阿姆斯特丹孤儿院

拍摄的著名照片,这个项目的设计师正是凡·艾克

这张照片也被他用作一本书的封面


凡·艾克在二战所损坏的犹太人社区,打造了丰富多彩的

儿童游戏空间, 给孩子们足够的游戏空间

是一代又一代荷兰建筑师的现实理想


荷兰城市就像风格派绘画一样,独树一帜,如同蒙德里安的画作,超越古典的、单中心的、封闭式的艺术构图,走向随机的、多中心的视角。 这种分散的小组团的思想,被凡·艾克等一批建筑大师所发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