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治理
开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研究的新篇章,开设全球治理研究的新平台,开启社会舆论的新共识,进而开创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新历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治理

中印学者对话:西方已无法指挥我们!

全球治理  · 公众号  ·  · 2025-04-03 17: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约 3000 读完约需 7 分钟




人大重阳网综合香港中评社报道: 3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 王文 明德战略对话第十六场 对话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所长 维贾伊·普拉萨德 (Vijay Prashad),双方围绕西方世界的变局、全球南方国家的新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理解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G G R C 2017




西方巨变与亚洲新兴的政治博弈

对话之初,王文指出, 西方国家在投资、贸易与经济总量占比持续下降,近两个月美欧加传统盟友矛盾公开化,标志着西方“集体认同”出现百年未遇的结构性裂痕。 对此,维贾伊表示,自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一直处于长期低迷状态。与此同时,中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他还提到,自2011年以来,美国试图通过外交、经济等手段进行施压,迫使高增长的亚洲国家放缓经济增速。特朗普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策核心仍然为遏制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 “我们有权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应该为西方经济的崩溃付出代价。” 维贾伊表示。


“全球南方”共同价值与“去西方化”

在探讨关于全球南方共同价值的认知时,维贾伊指出,“全球南方”比“全球北方”更加分散和复杂。在他看来,全球南方不是一个统一的集团,而是一系列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集合。

以一带一路倡议、RCEP为例,在商业机会上,全球南方国家往往能够达成一致,形成一个巨大的实体。

维贾伊还表示,
在政治方面,全球南方国家的立场更为复杂。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正在对抗法国的影响力,努力摆脱对西方的依赖。哥伦比亚和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也在坚持自己的国家立场,不愿接受美国的干涉。 虽然全球南方国家在政治上尚未形成统一的立场,但都表示不愿接受西方的指挥。


西方百年分化催生全球南方新范式

王文指出,西方国家在投资、贸易与经济总量等指标占比持续下降,近两个月更显现西方作为“集体认同”的百年未遇分化,美国与欧洲、加拿大等传统盟友矛盾公开化,标志着西方机制的结构性裂痕。 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全球南方”,其本质是“非西方的发展共同体”,代表着追求公平正义、独立自主的新型国际思潮。 这一群体并非特定国家代称,而是以区别于西方主导传统体系的新范式,正在重构国际秩序底层逻辑。


中印需建立直接对话渠道

对于西方媒体渲染的“中印全球南方领导权之争”,王文认为当前中印关系虽存在局部敏感问题,但青年交流、学术对话等民间纽带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 他呼吁未来中印交流应“去西方化”,摆脱西方媒体作为信息中介的角色,建立直接沟通机制。


多维发展建构真实中国叙事

王文指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正在改变国际社会的原有认知。人工智能领域的DeepSeek模型取得技术突破,高铁网络在20年间完成五代技术升级,社会公平建设持续推进——这些具体成就促使国际舆论发生显著转向: 从过去的“唱衰中国”逐渐转变为“看好中国”。


全球南方重构发展范式

王文认为,西方认同危机为“全球南方”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维贾伊阐释该概念时指出:“全球南方并非统一政治集团,而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价值观的动态集合体。”他分析称,这些国家在经贸领域已形成规模效应,但在政治层面尚未完全协调立场,其核心诉求在于摆脱西方主导的发展范式。针对中印关系,维贾伊强调: “边界分歧并非不可调和,亟需通过学术交流与人员往来增进战略互信。”


中印探索自主对话机制

对于西方媒体炒作的“领导权之争”,王文以两国青年交流、学者合作为例,证实民间纽带仍在有效运作。 维贾伊进一步建议: “中印应建立直接沟通渠道,清晰阐明各自立场,构建争端解决机制。” 他特别呼吁终结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 “世界应当直接聆听中国学者的声音,而非经过第三方过滤的二手信息。


中国实践提供发展镜鉴

王文通过实证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强调传递真实中国声音的重要性。维贾伊就此提出两项具象建议:支持古巴电力系统重建、向全球南方推广无烟灶技术。他同时重新定义发展民主:“真正的民主应体现在民生改善与人民选择权的实质性扩展。”展望2050年亚洲愿景, 维贾伊期待中印运用东方智慧创新脱贫路径,携手超越传统发展模式。

最后,与会观众就全球南方身份认知问题及南方国家环境问题的现状等主题向维贾伊提问。

维贾伊回应,全球南方不能将自己视为气候灾难、腐败懒惰等问题的集合体。为此,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发展议程,解决这些问题,恢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维贾伊还呼吁全球南方国家提振信心,通过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在探讨全球南方国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时,维贾伊从个人体会出发,分享了他对于北京环境治理的积极看法。他表示,气候灾难不仅仅是气候问题,也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努力及足够的公众讨论。他进一步表示,在气候问题上,中印不需要西方国家指手画脚,两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谈最后,王文总结指出,过去十年间,以普拉萨德为代表的国际学者持续推动摆脱西方思想霸权的全球运动,倡导非西方世界基于自身实践构建独立认知体系。“ 我们不需要被教导如何思考 ,这一理念正在全球南方形成共识。 中国学者群体同样致力于此类思想探索,希望未来通过持续的国际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G G R C 2017


更多阅读

关于 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连续四年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亚洲大国智库100强”。

扫码关注我们

G G R C 201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