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旅游时代的到来,要经历从局部优质到普遍优质再到全面优质的过程。这是中国旅游业今后“两个15年”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期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报告提出了现阶段推动我国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十八个工作要点。攀登优质旅游山巅,虽然有路可循,报告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坚持走高渗透融合发展之路、坚持走依法治旅之路、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坚持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但是“山路十八弯”,迈向优质旅游新时代,必然是一个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各方参与的历程。这十八个工作要点,恰是山路的“十八弯”。
1.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全国500个示范区创建如火如荼,2018年终于要开始试点验收一批了。创建容易验收难,这次大考,没有惯有的经验,因此考验的不仅是自身建设,更是和其它地方的比较。比其它地方都好,自然有示范效应了。
2.“海陆空”旅游。所谓“海陆空”旅游,是指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新产品供给。
3.“中国优质旅游”品牌。各地纷纷开展旅游强省建设,但一直没有旅游强省的标准,旅游数据也缺乏统一的口径,谁是强省、谁是弱省,一直是各说各话。开展中国旅游品牌强省系列创建活动,分类对省市县的不同领域业态产品进行品牌认定,也是对各省旅游强省建设的一种官方认可评定。
4. 文明旅游。优质旅游是游客的获得感,也少不了游客的文明参与。为此,文明旅游是优质旅游的游客“底色”。游客要主动参与到“餐桌文明”“理性消费”“绿色出行”中来。
5. 绿色旅游。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加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
6. 区域旅游平衡。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旅游城市群、长三角旅游城市群、珠三角旅游城市群、成渝旅游城市群、长江中游旅游城市群等健康发展。
7.“旅游+”。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推动文物旅游,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8. 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游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推动度假乡村、现代农业庄园等新业态新产品。
9. 红色旅游。优选一批“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推出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首批“红色旅游优质服务示范景区”,开展全域红色旅游示范城市、红色示范小镇创建活动。
10. 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实施“鹰眼计划”,精准锁定市场秩序中的重点问题和目标。开展“利剑行动”,重点开展10项专项整治行动。“鹰眼计划”重在发现市场问题,“利剑行动”重在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各有侧重,是2018年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组合拳”。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千万游客的体验度、获得感,是衡量优质旅游的第一条标准。
11. 旅游安全。安全是优质旅游的“第一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更谈不上优质了。报告提出要开展旅游包车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把旅游客运作为旅游安全的第一道“砸门”。把旅游保险作为优质旅游的重要保障。
12.“厕所革命”。按照“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再新建和改扩建6.4万座厕所,实施“厕所革命”示范工程,推广“所长制”“厕所开放联盟”。 习总书记亲自批示的工作,也是衡量优质旅游的一个直观标尺。
13. 旅游公共服务。联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出一批旅游风景道示范线路,推进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建立重点景区假日旅游门票预约机制、假日景区游客流量智能监测系统,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规范》。
14.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旅游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启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召开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推进中国旅游智库和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工作。
15. 旅游投资。举办中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遴选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获奖单位。
16. 旅游市场推广。以“美丽中国”整体旅游形象为统领,做好2018“全域旅游年”宣传推广。
17. 旅游外交。办好中国-欧盟、中国-加拿大旅游年。办好上合组织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旅游高级别会议、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
18. 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旅游合作。树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品牌,建立旅游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