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朋友们好啊,我是电脑桌面的掌门人显示器,
最近有两台电视机找我,一台 60 多
英寸
,一台 50 多
英寸
。
有一个说我在客厅练功,到瓶颈了,
显老师你能不能教教我桌面功法?
帮助我突破瓶颈
我说可以,
我一说,
它啪就亮屏了,很快啊!
然后上来就是:
一个 4K 高清,
一个 HDR 显示,
一个超薄机身。
我全都防出去了,防出去了啊!
防出去以后自然是传统评测点到为止,144Hz 刷新率放在它电源键上,没按下去。
我笑了一下,准备收手。
因为这时间按传统评测的点到为止它已经输了,如果这参数发力,一招就把它电源键按歪,它重新开机还要等 60s 广告。
它也承认我先打到它控制面板,它不知道高刷新率放在了电源键上。
我收手的时间不打了,它突然袭击杜比视界来打我屏幕,
我大意了啊,没有闪。
它的多声道屏幕声场给我蹭了一下,但没关系啊。
我说小伙子你不讲武德你不懂,
它忙说对不对不起,我不懂规矩啊,它说它是乱打的。
它可不是乱打的啊,影视库、语音控制、图像处理引擎训练有素,后来它说它练过三四年 OLED,看来是:有备而来。
这两台电视机,
不讲武德,
来,
骗!
来,
偷袭!
我 98 岁的老同志。
这好吗?这不好。
我劝这位年轻人,
耗子尾汁。
……
随着电视发展突飞猛进,小淙发现它与桌面显示器的功能越来越重叠:4K、HDR、HDMI 接口该有的好像都有。
但是同价位下,电视却拥有更大的尺寸、自带音响、
开机广告
等等额外的好处。
最重要的是电脑显示器永远站不了客厅的 C 位,太小了,
但电视
却
可以
在
当显
示器
时
兼
职做一下电
视。
这样想来,对于偶尔用一下电脑的家庭,直接连在电视上就足够了。
而仍然需要用电脑家庭买一台电视代替显示器仿佛更加「物美价廉」?
同尺寸 4K 120Hz 显示器与电视价差 2500 元
实际上现在电视确实足够满足部分人群对显示器的需求,小淙自己家就有一台旧电脑放在电视下使用。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视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你该不该用电视做显示器。
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电视太大了,一般都是 40 英寸起步,需要一个巨大的桌面才能容下它。
对于电粉人均 20m² 的桌面来说这并不是难题。
然而在同分辨率下更大的屏幕尺寸也意味着「像素密度 PPI」变低,例如一台 55 英寸的 4K 电视
PPI 只有 84,
而一台 27 英寸的 4K 显示器
PPI 有 163。
结果就是电视的画面质量没有显示器好,看起来会有颗粒感,在阅读小文本时感觉模糊。
另外电视是为亮堂的客厅设计,它的屏幕亮度通常 400nit 起步,峰值 1000nit 以上,并且色彩会更浓郁,这样在远距离(1.5m 以上)观看时才更精彩。
而在桌面上,人眼与屏幕的距离通常是 30-60cm,长期使用必然会伤害视力和脖子。
当然,以上问题可以通过拉远距离来解决,只要住宅够大。
我们在电视上消耗的资源几乎全是
事先为录制
的,光纤传输的数据也都是为电视设计的。
因此电视通常不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潜在的问题就是
电视的延迟更高,
当我们在电视上进行一项操作,通常需要 50-100ms 它才会响应。
但在桌面显示器上,我们几乎不停地在于屏幕交互,
响应延迟一般是是 4 -10ms。
这意味着在电视上拖动鼠标、窗口、游戏画面时可能会感觉反应很慢,有拖影、模糊的情况。
研究表明在延迟高于 20ms 的屏幕上进行长时间持续交互我们就会感到不适。
有朋友可能知道,主机游戏通常使用电视作为显示设备,但玩起来好像并没有问题。
这是因为主机游戏以单机偏多,并且手柄对视角转向速度也有一定限制,并不能像鼠标一样猛拖画面,所以感觉不会那么明显。
电视
游戏:血源诅咒
但对于硬核 ACT 或 FPS 玩家来说,用低端电视玩主机游戏依然能够感受出差距。
好消息是最近两年的新电视的输入延迟越来越低,对游戏的支持也越来越好。
但大多数电视依然无法胜任接电脑用鼠标玩竞技游戏的重任。
虽然电视消耗的都是预先录制,专为它传输的资源格式,但因为不同电视台使用的设备不同,输出标准也有所差异。
很多地区台、小众台依然使用较老的设备和标准,现在依然没有哪台电视敢放弃对标清格式的兼容。
例如 CRT 大头电视时代的「过扫描」技术,它会预留 5% 的区域当做扫描区域,避免屏幕出现一条黑边,现在的电视依然保留着该项技术(一些电视可以关闭这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