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发布国信宏观研究团队原创报告,专注宏观经济研究及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内容涵盖中国经济、海外经济、外汇、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国信策略】从估值环境改善到国央企突围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1-19 21: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核心观点


估值与流动性边际变化:低利率环境为估值提供修复契机,流动性定价机制从外部转为内部

2021年以来,社融同比增速回落,同时股票三因子拆分中估值贡献对全A持续形成大幅拖累,2024Q4社融同比修复后,估值贡献项才转正。而考虑居民部门和实体企业部门融资需求的人民币贷款的增速,还未见到触底回升的迹象,结构问题仍待修复。随着国债收益率下行,流动性处在较为宽松的环境,叠加2024年9月下旬快速反弹行情,股票市场资金结构由持续净流入逐渐变为整体净流入。当前流动性环境从海外定价(美债利率反弹、利差锚倒挂带来的资金外流压力)切换为国内定价(国内利率下行带来估值偏好修复)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波动更取决于年报/一季报的业绩对市场情绪、风险偏好产生的指引。


2025年国央企突破的五大逻辑:制度供给、风格研判、增量资金、筹码结构、盈利分红。

1)制度供给:《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市值管理制度涉及范围从指数成份股央企扩大至所有央企,国央企后续市值管理相关进展空间大。2)风格研判:大盘风格并不差。长期看,发达投资市从成长到价值,大市值企业在股市中的权重和涨幅贡献都在增加,价值型龙头崛起;3)增量资金:险资频举牌、回购再贷款。4)筹码结构:并未触及止盈区间。5)基本面:国央企盈利稳定性更强,具体体现在ROE反超、国央企与民企净利率中枢剪刀差到达最高位;国央企分红倾向更明显,分红金额上国央企占比超过2/3,除偏消费属性的行业外,其余大类行业分红主要由央企贡献。


2025年国央企投资实战五大方向:现金奶牛、港股红利、并购重组、低估待涨、前瞻高息。

1)国央企现金奶牛:按自由现金流率由高到低筛选,按“市值/企业自由现金流”剔负由低到高筛选;2)港股央企红利:基于累计收益率之差适时增加投资组合中港股央企的暴露;3)并购重组下的国央企投资机遇: 上市状态中止的标的,注入到同一实控人对应的上市平台;4)低估&待涨国央企:①考虑9.24”后涨幅较低的国央企:9.24以来PB变动在5%以内,同时近13周一致预测净利润变化率大于0;②行业、个股层面基于“长期破净、深度破净”进行筛选;③关注市值大于200亿,PEG小于0.5的部分中游国央企。5)预期高股息再改良:同时考察过往三年分红比例和未来三年净利润,央企未来三年综合预期股息率top 50门槛大约在3.5%;地方国企盈利弹性较大,top 50预期股息率门槛接近5%。

风险提示: 海外地缘冲突加剧;指数梳理仅基于客观数据,不涉及主观意见及推荐;历史复盘对未来指引有限

估值承压环境或将逐步改善

广义融资环境的止跌企稳带动估值承压环境逐步走向改善。 2024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值为322,600亿元,较11月的294,000亿元增加了28,600亿元。这一显著增长表明年末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较为旺盛,可能与年终结算和资金需求增加有关。年度视角来看,2024年12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2.53万亿元,较2023年12月的235.48万亿元有所增长。同时,2024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值为180900亿元,较2023年的227500亿元有所下降。2021年以来,社融同比增速回落,同时股票三因子拆分中估值贡献对全A持续形成大幅拖累,2024Q4社融同比修复后,估值贡献项才转正。而考虑居民部门和实体企业部门融资需求的人民币贷款的增速,还未见到触底回升的迹象,结构问题仍待修复。

展望2025年,预计信贷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金融机构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综上所述,2024年12月的信贷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的积极变化,但也显示出信贷政策的审慎和信贷结构的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信用融资环境的触底回暖也有助于A股估值端持续发力。


流动性定价机制面临内外切换。 随着国债收益率下行,流动性处在较为宽松的环境,叠加2024年9月下旬快速反弹行情,股票市场资金结构由持续净流入逐渐变为整体净流入。复盘过去半年内成交量的变化:(1)2024年9月中旬至10月初:市场开始活跃,特别是2024年10月8日,A股市场成交额达到了34835.431亿元,成交量为2922.627亿股,这是这段时间内的最高记录。国庆假期后市场情绪的回暖,叠加政策利好呵护市场带来成交量走高。(2)2024年10月至12月:A股市场的成交额和成交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交易日的成交额在15000亿元至25000亿元之间,成交量在1200亿股至2000亿股之间。特别是2024年11月12日,成交额达到了25870亿元,成交量为1973亿股,显示了市场较高的活跃度。(3)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进入2025年后,A股市场的成交额和成交量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例如,2025年1月15日,A股市场成交额为12119亿元,成交量为1044亿股,反映了市场在年初的调整,投资者对新一年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综合过去半年内市场成交情况、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利率跌破2%后,估值端压力有所减轻,流动性环境从海外定价(美债利率反弹、利差锚倒挂带来的资金外流压力)切换为国内定价(国内利率下行带来估值偏好修复)。在流动性维持低位的前提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波动更取决于年报/一季报的业绩跟踪和市场情绪变化。


底仓布局:国央企突围

2025年在底仓配置的思路上,我们认为“制度供给、风格研判、增量资金、筹码结构、盈利分红”五个维度构成了国央企突围的主要逻辑。

1)制度供给方面:市值管理启新章。市值管理强要求范围中的国央企含量较高,《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市值管理制度涉及范围从指数成份股央企扩大至所有央企,并按年度“一企一策”细化市值管理实施方案。从当前公告披露进程看,国央企后续市值管理相关进展空间大。并购重组作为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亦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2)风格研判:大盘风格并不差。长期看,发达投资市从成长到价值,大市值企业在股市中的权重和涨幅贡献都在增加,价值型龙头崛起,指数/被动产品>个股/主动产品;短期看,业绩预告窗口期,退市新规+年报预告成为中小盘情绪面的“X因素”。

3)增量资金:险资频举牌、回购再贷款。2024年Q4,险资首次举牌券商股,医药行业代表性国央企亦获得举牌,国央企因其较强的中长期盈利能力和稳健的股息支付水平,符合险资中长期投资理念。国央企回购再贷款获批金额超过110亿,增持再贷款获批超过140亿。

4)筹码结构:以央企红利为代表的策略容量较大的国央企指数并未触及止盈区间。

5)基本面:国央企盈利稳定性更强,分红倾向更明显。ROE稳定性方面,2021年Q2以来的盈利下行周期里,国央企ROE反超非国央企;利润率方面,当前国央企相对民企的净利率中枢剪刀差到达最高位。分红金额上,国央企占比超过2/3,除偏消费属性的行业外,其余大类行业分红主要由央企贡献。分红稳定央企整体市值更大且稳步增长,分红不稳定央企的市值更小且有收缩趋势。

2025年国央企投资实战五大方向:现金奶牛、港股红利、并购重组、低估待涨、前瞻高息。

1)国央企现金奶牛:①参考罗素1000、A股核心宽基现金奶牛指数,按自由现金流率筛选;②同时考虑自由现金流和当前超调幅度,基于“市值/企业自由现金流”构建策略;经典现金奶牛不一定是被红利指数纳入的狭义高股息资产,但收益表现与持股体验或远远好于红利指数整体水平。

2)港股央企红利:港股的流动性和估值体系与A股有差异,因此更多把港股国央企投资做为A股国央企投资的补充,在具有相对性价比的时候进行收益增强,基于累计收益率之差适时增加投资组合中H股的暴露能够起到放大红利资产投资收益的作用,H相对A的股息率溢价也是较好的筛选因子。

3)并购重组下的国央企投资机遇: 上市状态中止的标的,注入到同一实控人对应的上市平台中。

4)低估&待涨国央企:①考虑9.24”后涨幅较低的国央企:9.24以来PB变动在5%以内,同时近13周一致预测净利润变化率大于0;②行业、个股层面基于“长期破净、深度破净”进行筛选;③关注市值大于200亿,PEG小于0.5的部分中游国央企。

5)预期高股息再改良:我们从预期分红比例的可靠性,净利润的前瞻性,以及过往盈利稳定性对预期高股息模型进行进一步改良。央企未来三年综合预期股息率top 50门槛大约在3.5%;地方国企盈利弹性较大,top 50预期股息率门槛接近5%。

风险提示

1)海外地缘冲突加剧;

2)指数梳理仅基于客观数据,不涉及主观意见及推荐

3)历史复盘对未来指引有限


分析师:王   开   SAC执业资格证书  编码:S0980521030001

分析师:陈凯畅   SAC执业资格证书  编码:S0980523090002


本文节选自国信证券2025年1月19日研究报告《策略周思考 从估值环境改善到国央企突围

策略专题系列

系列报告简介:旨在构建策略专题研究框架,如宏观环境对股市走势产生的影响、政策对股市走势产生的影响、股市流动性、股市估值等跟踪。

【国信策略】碳足迹管理体系加速落地 -2024-04-10
【国信策略】上游资源品行业景气上行,下游消费行业景气度整体回落 -2024-03-19

【国信策略】回购效应与经验规律 -2024-03-16
【国信策略】关注新质生产力、开创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03-05
【国信策略】从高景气到高成长,再到高分红逻辑 -2024-02-26

【国信策略】股债跷跷板升级,北向流入加快 -2024-02-04

中观比较系列

系列报告简介:旨在构建中观行业研究框架,对行业超额收益跟踪,如供应链与能源价格对各行业影响、贸易豁免与行业景气外溢等进行系统研究。

【国信策略】拥抱成长,甄选新质资产 -2024-03-11
【国信策略】攻守兼备的投资利器 -2024-03-03
【国信策略】下游消费行业景气度提振,上游资源品行业库存定位分化 -2024-02-25
【国信策略】全球产业链重塑中挖掘优势产业 -2024-01-31
【国信策略】“出海”行业筛选与景气传递 -2024-01-30

【国信策略】银发经济再思考: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 -2024-01-27
【国信策略】资本周期框架配置行业实践 -2024-01-13

【国信策略】下游消费行业景气下行,制造业库存上升 2024-01-12

【国信策略】股债跷跷板、高频切换与主题投资 -2024-01-04
【国信策略】各区域优势产业链投资地图 -2023-12-22

资产配置系列

系列报告简介:旨在构建资产配置研究框架,对资产配置策略、经济数据与政策信号、降准/降息于资产价格走势影响、货币与信用、全球价值链重构等进行系统研究。

【国信策略】资源品行情能持续多久 -2024-04-11
【国信策略】资配体系近四年演绎的回眸和思考 -2024-03-15
【国信策略】日股低迷期间基金的自救与破局 -2024-03-07
【国信策略】海外低利率时期公募应对策略 -2024-02-19
【国信策略】看好2024年黄金走势 -2024-02-02
【国信策略】国信多元资产配置体系 -2024-02-01

【国信策略】超长债和股市联动,后续怎么看? -2024-01-28
【国信策略】南方日本东证指数ETF投资价值分析 -2024-01-26

【国信策略】价格低迷到再通胀:海外资产配置回顾 -2024-01-24
【国信策略】择时与改进 -2024-01-23

【国信策略】ESG投资价值何时兑现? -2024-01-2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