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地球物理】回望地球物理勘探一百年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  昨天  
戎评  ·  哪吒,这次的瓜太猛了 ·  昨天  
戎评  ·  哪吒,这次的瓜太猛了 ·  昨天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友塔游戏2025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出生日期覆盖1-9所有数字的概率很小吗?莫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2023年度全球城市规划热点洞察报告 (上)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8-28 19:07

正文

右滑动查看更多



引 言



2023年,全球面临着气候风险、能源危机与复杂政治局势的挑战,也同时见证了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不懈推进。全球城市除了积极应对持久和突发的困难与挑战,也始终抱有战略性的眼光与决心,通过新愿景的描绘、新理念的应用、新方法的试验,探索城市新机遇的创造、新价值的再造和新魅力的塑造。


《2023年 度全球城市 规划热点洞察报告》 全景展示了2022年末至2023年期间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与实践动态。 “数读全球” 全维度解析城市指数榜单,把握全球城市竞合关系; “城市追踪” 聚焦九大顶尖城市规划建设动态,总结各城市的重点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 “趋势透视” 提炼六大全球性城市规划建设趋势热点,介绍前瞻性、时效性、创新性的理念与方法,以期为国内全球城市跟踪研究提供最快速和实用的参考,为本土城市战略研究与规划创新实践提供最前沿和及时的支撑。


>>





数读全球 City Index


本报告梳理综合评价、专项对比类的权威榜单,从综合、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治理六个维度进行研究。横向上,对比研究不同城市的排名情况和优劣势;纵向上,进行年度跟踪,分析不同城市的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


本报告主要跟踪全球城市指数简介表

来源:笔者自制



1.综合竞争力


综合考虑榜单代表性和年度更新情况,本年度重点研究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和全球城市指数(GCI),以评估全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23年,全球城市竞争格局总体稳定,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四大头部城市稳据前列,其他城市竞争较为激烈。


指数1: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

日本森纪念财团发布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通过 经济、研究与开发、文化与交流、宜居性、环境、交通与可达性 6大维度对48个城市进行研究。 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旅游业的复苏、生活成本的变化以及气候行动倡议等因素对总体排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阿姆斯特丹、首尔、迪拜、墨尔本和柏林, 前七城市排名未变。伦敦各维度发展均衡,文化与交流方面依旧排名第1位;纽约在经济、研发方面排名第1位,宜居度排名仍较低;东京虽然在经济方面排名下降至第10位,但是宜居性排名显著提升;香港排名上升5名,且在交通与可达性、宜居性、经济等维度有大幅度的提升;阿姆斯特丹因交通与可达性的高分值始终稳居前列;迪拜受文化交流领域的拉动,排名迅速攀升并创历史新高。

2014—2023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排名前30的城市

来源:《全球城市实力指数2023》


指数2:全球城市指数(GCI)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城市指数围绕 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 5个维度,评估全球156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总体来看,全球城市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方面表现向好,但商业活动分值待提升。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北京、布鲁塞尔、新加坡、洛杉矶、墨尔本和香港, 前五城市排名保持不变。纽约连续7年蝉联榜首,商业活动维度分值排名最高;伦敦商业活动、人力资本得分均有所上升;巴黎在文化体验维度的分值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着高排名;东京在商业活动和信息交流维度分值下降,但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维度分值大幅提升;北京在商业活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人力资源和信息交流分值有小幅度提升;布鲁塞尔因商业活动和信息交流的突出表现,排名快速上升。

2018—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排名前30的城市

来源:《全球城市指数报告2023》





2.经济竞争力


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俄乌地缘冲突等系列挑战后,全球城市的经济系统总体呈现复苏态势,顶尖城市依然牢牢掌握全球经济支配能力。伦敦、纽约、新加坡具有突出的经济综合实力,东京受到经济增长率等因素影响经济总体表现不佳。


指数1: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的经济维度

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的经济维度 反映了城市在 市场规模、市场吸引力、经济活力、人力资本、营商环境、营商便利度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纽约、伦敦、北京、新加坡、苏黎世、都柏林、旧金山、日内瓦、华盛顿特区和东京, 名单较去年总体稳定。纽约在GDP、工资水平等指标上均排名第1位;伦敦在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方面表现突出;北京因其超大经济总量以及首都地位,在市场吸引力、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加坡因营商环境指标中工资水平较高而排名有所提升;东京则因为受到GDP增长率降低的影响,排名由第5位迅速下降至第10位。

2017—2023年主要城市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经济维度排名情况

来源:2017—2023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


指数2:创新城市指数(ICI)

澳大利亚2thinknow研究机构发布创新城市指数(ICI)榜单,基于 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评估500个城市的创新发展情况。2022—2023年排名前十的创新城市是 东京、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洛杉矶、波士顿、首尔、旧金山—圣何塞、休斯顿。 东京、纽约位居前列且十分稳定,城市的综合创新发展潜力较强;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在2021年排名下降后回升至高位,主要由于创新发展战略的优化及对创新项目和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首尔、休斯顿近年来排名上升较快,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力增强;北京、上海等城市排名下降明显,在全球创新城市中的支配能力还有待提升。

2018—2023年主要城市创新城市指数排名情况

来源:2018—2023年《创新城市指数》


指数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团队研发,聚焦全球典型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从 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 三大维度,对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进行追踪评估。 国际创新版图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美城市领先优势依然显著。 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是 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伦敦、波士顿、粤港澳大湾区、东京、巴尔的摩—华盛顿、巴黎、上海。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较强的创新要素集聚与辐射效应。美国城市综合实力较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波士顿等长期排名前列;亚洲城市进步明显,粤港澳大湾区、上海、首尔、新加坡等近年来排名逐步上升。


指数4: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121个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 总体上看,金融市场加速恢复,全球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上升。 2023年9月(第34期)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旧金山、洛杉矶、上海、华盛顿、芝加哥、日内瓦。 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城市排名保持不变,其他城市排名呈现小幅度变化。美国金融中心表现突出,十大金融中心有5个来自美国;亚太地区金融中心表现良好,中国头部金融中心排名稳定。

2022.3—2023.9主要城市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情况

来源:2022年3月—2023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指数5: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ISCDI)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和波罗的海交易所发布,基于 港口基础设施、航运服务软实力、商业环境 等指标全面衡量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2023年前十名分别是 新加坡、伦敦、上海、中国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比雷埃夫斯、宁波舟山、纽约—新泽西。 相较2022年,前十城市总体保持稳定,雅典—比雷埃夫斯和宁波舟山排名各攀升1名,纽约—新泽西下滑至第10位。受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影响,国际航运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随着货物流、贸易流、资金流等要素逐渐东移,亚太地区航运中心能力不断增强, 新加坡、伦敦、上海作为全球三大航运中心领衔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3.文化竞争力


随着旅游与国际交流政策逐渐开放,旅游业不断复苏,国际间交往日渐频繁。顶级全球城市的文化综合实力较强,伦敦、纽约、巴黎多年来始终稳居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的文化维度前三,传统旅游城市表现依然亮眼。


指数1: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的文化维度

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的文化与交流维度反映了城市在 引领潮流的潜力、旅游资源、文化设施、旅游设施、国际互动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伦敦、纽约、巴黎、迪拜、东京、伊斯坦布尔、马德里、莫斯科、新加坡和柏林 。排名前七的城市与2022年完全一致,其他城市变动较大。2017年至今,有赖于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设施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排名始终位列前端。新加坡排名上升,外国游客数量、旅游景点、夜生活的选择指标得分上升,表明其已经从疫情影响中逐渐恢复过来。

2017—2023年主要城市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文化与交流维度排名情况

来源:2017—2023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


指数2:全球城市目的地百强(TCD)

欧睿国际发布的全球城市目的地百强排名,根据 经济和商业表现、旅游业表现、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政策和吸引力、健康和安全以及可持续性 等因素,对100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 尽管地缘政治风险和生活成本上升,旅游业仍然呈现反弹和复苏特征。 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巴黎、迪拜、马德里、东京、阿姆斯特丹、柏林、罗马、纽约、巴塞罗那、伦敦。 巴黎连续两年位列榜首,奥运会的筹备不断促进其旅游业的繁荣。东京注重强化地方文化特色,排名由第20位跨越式攀升至第4位。疫情相关的限制取消后,香港的国际游客到访量重回第一,整体排名由第36位恢复至第17位。


指数3: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IECI)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德勤中国首次联合发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2》,基于 吸引力、影响力、联通力 3个维度,评估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情况。2022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首尔、香港、北京、东京、旧金山、哥本哈根。 其中,纽约、旧金山、伦敦在吸引力维度排名前三,巴黎、伦敦、北京在影响力维度排名前三,巴黎、马德里、新加坡在联通力维度排名前三。 首都城市作为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具有独特的国际交往优势。 欧洲城市在国际事务、文化教育方面表现突出,日内瓦、巴黎、维也纳等欧洲城市汇聚了大量的政府间或非政府国际组织总部。





4.社会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与物价飞涨给许多城市带来挑战,但欧洲城市总体宜居性表现依然稳定;格拉斯哥、苏黎世、哥本哈根等中等规模的欧洲城市在社会可持续性方面表现突出。


指数1: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的宜居性维度

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的宜居性维度反映了城市在 工作环境、生活成本、安全与保障、生活便利性 等社会发展方面的综合表现。 总体上看,欧洲城市在宜居性方面有较大优势。 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巴黎、马德里、东京、巴塞罗那、维也纳、柏林、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伦敦、斯德哥尔摩。 巴黎、柏林、伦敦等城市在整体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较优,排名稳居前列。东京、维也纳、法兰克福、大阪等近年来住房租金成本下降,排名显著上升,而新加坡则因生活成本上升而影响了总体排名。上海、北京、首尔等城市因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性不断优化,排名略有提升。

2017—2023年主要城市全球城市实力指数宜居性维度排名情况

来源:2017—2023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


指数2:全球宜居指数(GLI)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全球城市宜居指数,根据 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和环境、教育、基础设施 等维度,对172个城市进行排名。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维也纳、哥本哈根、墨尔本、悉尼、温哥华、苏黎世、卡尔加里、日内瓦、多伦多、大阪、奥克兰(并列)。 维也纳、哥本哈根排名第1位、第2位,且保持稳定;墨尔本、悉尼、香港等城市在医疗保健、教育方面有较大进步,排名上升。苏黎世、伦敦等欧洲城市近年来因局部工人罢工等事件,稳定性维度分值下降。


指数3:可持续城市指数(SCI-Sustainable)的社会维度

凯谛思(Arcadis)发布《凯谛思可持续城市指数研究报告》,其中,人(社会)维度包括 个人福祉、工作生活、城市生活 三方面的指标。2022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格拉斯哥、苏黎世、哥本哈根、首尔、新加坡、维也纳、东京、鹿特丹、马德里、阿姆斯特丹。 中等规模的欧洲城市排名最高,维也纳、鹿特丹等较大规模的欧洲城市紧随其后。首尔、新加坡和东京等东亚城市跻身前十,得益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设施、优质的教育和较低的收入不平等水平。





5.生态竞争力


气候变化叠加能源危机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还加剧了生态系统风险。总体上,欧洲城市在生态方面展现出极强的地域竞争力。


指数1: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的环境维度

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的环境维度反映了城市在 生态可持续性、空气质量和舒适度、城市环境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日内瓦、赫尔辛基、维也纳、墨尔本、悉尼、苏黎世、柏林、温哥华。 排名靠前的欧洲城市基本稳定,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的可再生能源率均处于领先地位,日内瓦因为气候行动承诺得分排名大幅提升。顶尖全球城市总体排名相对靠后,纽约、旧金山等城市排名近两年略有下降。总体上看,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的环境维度排名变动相对较小,欧洲城市优势明显。

2017—2023年主要城市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环境维度排名情况

来源:2017—2023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


指数2:可持续城市指数(SCI-Sustainable)的环境维度

凯谛思(Arcadis)可持续城市指数的地球(环境)维度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 公民的直接需求、长期影响以及基础设施的低碳投资。 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奥斯陆、巴黎、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柏林、伦敦、东京、安特卫普、苏黎世、鹿特丹。 排名靠前的欧洲城市在环境治理、气候行动等方面具有良好表现。亚洲城市表现欠佳,东京是唯一进入前十的非欧洲城市,但是在交通可持续性方面排名较低。纽约、旧金山等美国城市尽管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6.治理竞争力


治理竞争力聚焦城市综合治理、智慧治理两方面,同时考虑到城市治理水平与城市的韧性水平和复原能力有极大相关性,特别关注到2023年首次发布的韧性城市指数(RCI)榜单。总体来看,顶尖全球城市在综合治理能力和韧性治理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治理中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和透明度,注重强化多元风险的系统应对能力。


指数1:城市动态指数(CIMI)的治理维度

城市动态指数由IESE商学院全球化与战略中心和IESE战略系发布,从经济、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国际辐射力、流动性与交通、社会凝聚力、科技以及城市规划等维度进行排名。其中,治理维度反映城市 公共行政效率、组织管理模式和公民参与水平 等内容。2022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伯尔尼、伦敦、柏林、台北、巴塞尔、首尔、华沙、华盛顿、东京和纽约。 欧洲城市整体实力较强,伯尔尼继续保持首位,伦敦、柏林、巴黎、巴塞尔等城市排名上升,华沙排名快速跃升,原因是其在城市治理中注重公众参与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


指数2:智慧城市指数(SCI-Smart)

IMD智慧城市指数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与世界可持续智慧城市组织(WeGO)合作发布,综合评估114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从 健康与安全、移动性、活动、机会(工作与学习)、治理 等方面综合分析。 欧洲城市引领全球智慧城市发展,亚洲城市紧随其后。 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苏黎世、奥斯陆、堪培拉、哥本哈根、洛桑、伦敦、新加坡、赫尔辛基、日内瓦、斯德哥尔摩。 其中,苏黎世、奥斯陆,在住房、公服设施等智慧化管理方面表现突出。新加坡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亚洲城市,在数字化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管理方面表现优异。得益于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推进,近年来北京、首尔、香港、上海排名上升。


指数3:韧性城市指数(RCI)

2023年经济学⼈智库首次发布《韧性城市指数》,从 关键基础设施、环境、社会制度和经济 4个方面衡量25个城市的韧性水平。2023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是 纽约、洛杉矶、伦敦、新加坡、巴黎、墨尔本、阿姆斯特丹、东京、巴塞罗那和慕尼黑。 顶尖全球城市的韧性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发达的海湾城市和亚洲城市在关键基础设施方面表现最好;纽约、伦敦在商业生态系统韧性方面表现较好;新加坡、伦敦等城市在人力资本的韧性方面排名较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