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思考姬
卡通沙龙主25周年,主创谈及AI焦虑:
“
就是有人喜欢一帧一帧得用手去画,所以动画
「
制作过程
」
的价值在哪里——这可能是未来几年需要主要来讨论的。
”
生成式AI以一种机械降“
神
”的姿态,让所有行业中原秉持传统匠人精神的人们,陷入到一场傲骨逐渐流失的噩梦之中。
截
图来自卡通沙龙的原创动画电影《养家之人》
动画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传统二维手绘动画而言,原本市场规模已经在CG技术的冲击之下遭受了一轮“扫荡”,生成式AI的到来似乎又要让环境雪上加霜?
截
图来自卡通沙龙的原创动画电影《狼行者》
而同样凭借着二维手绘动画技术闻名世界的、被粉丝们爱称为
“爱尔兰的吉卜力”
的爱尔兰动画工作室
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
,
也在这份人人平等的AI焦虑中,迎来了自己的25周年。
卡通沙龙工作室位于爱尔兰的
基尔肯尼
,成立于1999年,专注于自己的原创动画影片。
该工作室
以其独特的
繁复精致的
手绘风格
、关照
孩童视角并蕴含深刻寓意的
叙事方式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其创作的前4部动画电影
《
凯尔经的秘密
》
(2009)
《
海洋之歌
》
(2014)
《
养家之人
》
(2017)
《狼行者》
(2020)
全部入围该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也全部败给了当年的皮克斯→戳往期文章了解→
所·有·作·品·都杀入了奥斯卡!这个爱尔兰小作坊怎么做到的?
)
。
接连不断的奥斯卡提名,为卡通沙龙带来了巨大的曝光与合作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卡通沙龙至今保持完全独立。尽管与
Apple TV+、Netflix
等大公司有过合作关系,但其也只停留在为前者进行内容制作和分发方面的合约关系。这种策略,也是由于他们想要保有自己在创作上的100%自主权和独立性。
这当然会导致公司在财务上的困难。据了解,卡通沙龙合伙人曾不得不依赖个人贷款以维持工作室的运营……
而眼下的25周年之际,再加上生成式AI登堂入室之时,我们再来听听他们当下的忧虑与理念,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一个月前,卡通沙龙的3位创始人
汤姆·摩尔
,
诺拉·托梅,
保罗·杨
参加了一场英国电影协会的讨论,
整场讨论时长80分钟,
主持人向他们提问了包括工作室的起源,团队的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主持人(左)与卡通沙龙3位创始人
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一家可以真正遗世独立的动画工作室,在其诞生过程上的
有机性
,与保持独立上的
持久战争
。
汤姆·摩尔
《凯尔斯的秘密》《海洋之歌》《狼行者》联合导演之一
诺拉·托梅
《凯尔斯的秘密》联合导演之一
《养家之人》导演
保罗·杨
卡通沙龙首席执行官
·大学期间来自爱尔兰青年电影制作人组织的重要支持
>>>
主持人最初的一个提问就带有
共通性
:
每个大学生都曾呼喊过想要做一部动画电影,梦想过想要成立一家独立的动画公司,但是真正去实践并最终获得巨大成功寥寥无几。
那么同样从大学就开始构思电影的主创们,是怎样把梦想变为现实的?
汤姆表示自己也很震惊,竟然就这样一直坚持至今,他表示公司成立之初也只是抱着先干一阵就再找“
正经工作
”的心态来的。
诺拉这里指出,这其实是卡通沙龙公司成立不久的事情。
但是真正回到大学的时代,汤姆的家乡肯尔基尼的
一个特殊组织绝对提供了很大帮助。
这个名为
「
爱尔兰肯尔基尼的青年电影制作人
」
(YIFM)
的组织,
是一个为青少年设立的肯尔基尼当地的电影俱乐部,1991年就已经成立了。
YIFM主页
该组织力求能让所有9岁至25岁的年轻人都能接触到电影制作和动画制作,并为后者提供它在学校、青年俱乐部、夏令营和住宿项目中的实践培训,让青少年可以接触和使用专业设备制作电影、动画和数字媒体内容,并习得包括制作和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各种技能。
这一组织的存在本身就为当时还在大学的汤姆和朋友带来了创作底气。
诺拉:我们长大的地方可没有这样的组织啊……
汤姆:是,我知道我们有机会做点什么,这个想法有点天真,但我们知道自己可以在YIFM中整点东西出来……
在素描本上涂画着《凯尔经的秘密》前期创意的汤姆和朋友,得到了YIFM为他们提供的一个固定的创作场所,他们汇聚了一个
成员都是大学生的
10人创作团队,得以在这里沿袭在大学期间的那种合作方式。
汤姆对这一组织的评价如今也张贴在YIFM的官网主页上:
爱尔兰青年电影制作人激发了我成为一名电影制作者的愿望。
那种轻松而有纪律的氛围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领略到了团队合作和讲故事的乐趣。我将这些经验一直携带到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工作室的创立得益于爱尔兰另一家传奇2D工作室的倒闭
>>>
汤姆提到的工作室成立之初的另一件趣事,也值得一挖。
团队
最初的
使用的二维动画工作设备都来自于
吉米·村上工作室
(Jimmy Murakami)
因为倒闭而进行的大甩卖活动,
那家工作室坚持认为2D动画正在衰退已经无药可救了,
因此
卡通沙龙当时快乐地用超低价接手了这些设备,“人们
都在笑我们,还在购买这些旧设备来继续制作手绘2D动画”,汤姆说道。
其创始人
吉米·村上
(1933-2014)
是
一名
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动画师和导演,美籍日裔,代表作为
《当风吹起的时候》
(1986)
和
《雪人》
(1982)
。其前半生辗转于美国、日本、英国,在电影和电视行业都有着非常成功的职业生涯
1967年,吉米与Fred Wolf 在纽约成立了动画工作室
Murakami-Wolf
。
70年代后,吉米选择定居在爱尔兰并在那里成家立业,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中心,成立了
Murakami-Wolf
动画子公司,继续开展动画创作,培养了很多爱尔兰的动画创作者,为爱尔兰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有“爱尔兰动画产业之父”之称。
1999年,主营二维动画的
Murakami-Wolf工作室宣布解散,村上认为二维动画的未来已经黯淡无光了。
时下背景是1995年横空出世的第一部3D动画
《玩具总动员》
的巨大轰动,与1999年再迎辉煌、广泛好评的《玩具总动员2》的上映。人人都在学习3D动画,在这场CG大革命之下,一时间没人觉得2D动画会再有魅力了。
卡通沙龙也是在这个节骨眼,在大家的嘲笑中接过了前辈工作室手中的设备。
在卡通沙龙的早期历程中,财务困境是一大挑战,他们是通过高强度的工作、灵巧的创意和策略性合作来应对这些困境的。
初期,他们主要从事广告和其他小项目,部分原因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动画工作室他们难以参与大规模的商业广告竞标,但更多是他们在主观上也尽量避免参与大型商业项目,以专注于独立创作。
这种策略确实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但经济压力也持续不断——他们后来还能在动画行业中的生存和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抓住了
欧洲联合制作网络
(
The European Co-production Network
)
这根救命稻草。后者不仅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也使他们能够与欧洲其他国家比如法国、比利时的制片方、发行商和创意团队进行合作,这种跨国合作不仅加强了他们的制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作品在爱尔兰国内的号召力,
“实际上也让爱尔兰人更加认真对待我们了,这很有意义”
。
卡通沙龙的第一位知名跨国联合制片人,来自法国的迪迪埃·布伦纳(Didier Brunner)
你一定听说过上面两部作品,而它们都是迪迪埃作为制片人的代表作
而《凯尔经的秘密》其后得到
美国发行公司GKIDS
的支持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转折点。
在主创们口中,GKIDS“很酷”,
作为大发行公司却坚定地支持了电影本身的独特艺术感,在宣传和市场定位方面没有试图将其改造成误导观众的样式,而是忠实地展示了作品的本质 。
这种真诚的接受和展示,才使得后来有更多的大型公司开始注意到卡通沙龙,并鼓励他们保持自己的创作特色,而不是转变为其他类型的工作室。
因此,他们也得以在之后
与大公司如Apple和Netflix的合作中,能够得到这些大合作伙伴们进一步
的
创作尊重,后者们的委托通常是
期望
卡通沙龙发挥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而不是改变他们的创作方式。
种种策略,最终使卡通沙龙得以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最终形成了卡通沙龙独特的品牌和风格。他们可以维持一种持续制作独立艺术电影的方式,
这些电影既不是商业大片,也不是为了销售玩具,而是真正的家庭友好型的艺术作品。
在屡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后,他们也仍然对想要伸出援手的大公司保持距离和警惕。他们也曾面临成为其他大公司集团一部分的可能性,但始终没有实现,任何可能改变他们工作类型的合作、可能会妨碍创作自由的选项,他们都坚决回避了。
结果就是,工作室的财务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大家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烦恼。尤其是初期十年的财务状况相当混乱,主创们又都是理想主义人格……好在后来有相当靠谱的人力和管理人员的加入,帮助团队攻克难关……
好笑又令人敬畏的是,在一次濒临破产之时,他们竟然还拒绝了一单来自麦当劳的高利润广告合作。因为汤姆是素食主义者,这与他的理念是相悖的。
在上述采访中,主持人并没有询问AI相关话题。而10个月前油管动画博主
Pietro Schito对
汤姆摩尔单独进行的一个采访“
Tomm Moore On The Power of AI In Animation
”,则聚焦了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汤姆的回答管中窥豹。
油管博主Write for Animation by Pietro Schito
“每个人都在恐慌AI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它真的会吗?我们是不是反应过度?”
博主询问汤姆当下对于AI最大的恐惧是什么?会不会担心它会替代行业中的某些流程,影响行业的发展走向?
汤姆·摩尔表达了对AI技术的复杂情绪。
他最初对AI感到很愤怒,觉得它随意抓取了每个人的作品,
但了解到生成式AI的底层逻辑是文本到图像、以及AI能够利用现有作品创造新内容的能力后,
他感到惊讶甚至惊艳,他认为这可以让那些没有大工作室等资源的人们也可以积极做出点什么,这当然是令人兴奋的了。
《剪刀石头布》制作团队,只需十余人就在几个月内摸索出方法,制作7分多的动画
但他最担心的是这种技术可能会使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动画技术商业上不再成立了。
不过,希望犹在。
汤姆用他在荷兰学习画油画的经历来举例,他发现,即使AI可以完美复制人类的画作、并生成新的作品名,但仍有市场对纯手工艺术留有爱和欣赏,给予这种手工画作生存的空间。
此外,摩尔也强调了动画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创作过程本身。虽然AI的一键生成功能效率惊人,但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价值对不同人的人可谓是萝卜白菜。
“对某人来说做动画的「过程
」
是一个苦差事,他们只想把自己拍下来然后套一个滤镜一键生成;但是就是有人喜欢一帧一帧得去画,所以
动画
「制作过程
」
的价值在哪里——这可能是未来几年需要主要来讨论的……
我们要保留什么,我们又要将什么交给自动化?
”
就像荷兰油画依然能够找到喜爱手工制作的人群市场,卡通沙龙也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直喜欢手工制作动画的那一小圈子人群。
而且,“也许未来卡通沙龙可能会更有价值”,采访人
收尾道
,“因为AI生成内容的泛滥,
人们可能会更加渴望那些具有真实性、具有灵感触感的东西
,就是我们看你们的
(卡通沙龙)
电影时会感受到的那种东西。”
参考资料:
1.BEI,Cartoon Saloon founders Tomm Moore, Nora Twomey and Paul Young | BFI Q&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WbiR7HvHQ&t=432s
2
.Write for Animation by Pietro Schito,
Tomm Moore On The Power of AI In Animatio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e-XWzx_Y4
-相关课程推荐-
如果你了解过AI的底层原理,那么AI带来的焦虑,你会更加有条理应对
——
↓学术趴推出的这节相关课程,就是专门给焦虑的创作者的↓
【当创作者面对AI·联合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