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CA  ·  一棵树,让我觉得安静 ·  19 小时前  
康石石  ·  我在金匠找到了自己! ·  23 小时前  
桂林晚报  ·  刚刚开幕,免费开放! ·  昨天  
康石石  ·  25年国家级A类竞赛变化一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期 这三大挑战避不开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18-05-21 17:15

正文

 文章导读


在中国立誓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的巨大决心之下,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认为,要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有三个关键挑战。 注:封面图片转自无所不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张文晖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体污染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微颗粒物(PM2.5)继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在中国立誓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的巨大决心之下,距离这一目标渐行渐近。



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在出席由能源基金主办的“聚力攻坚,多效协同”打赢蓝天保卫战专家研讨会时透露,在国家大力度的整改之下,全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相比2013年,2017年全国338城市PM10浓度平均下降22.7%,超额完成《大气十条》下降10%的预期目标。


尤其是三大城市群区域PM2.5浓度明显下降。相比2013年,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39.6%、34.3%和27.7%;北京市PM2.5从2013年的89微克/立方米,截至2017年降至58微克/立方米;全面超额完成《大气十条》预期目标。 此外,重污染天气也显著减少。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已从75天/年减少至28天/年。


5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出席“聚力攻坚,多效协同”打赢蓝天保卫战专家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但初战告捷并不意味着胜算已定。“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才是真正的难点。”郝吉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要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还有三个关键挑战。


第一,PM2.5污染防治刚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空气质量管理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的深水区。 “我们在控制二氧化硫上取得了比较有效的成果,但在控制氮氧化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如何能够发展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第二,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削减潜力有待释放。 郝吉明表示,要将粗放型、资源浪费型、高污染型的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并不容易,比如钢铁行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产业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作为重污染行业,要推动这些行业提标改造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坚持科技引领,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大气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郝吉明认为,目前主推的新能源汽车可能在10-20年后会成为道路交通主导。但在此之前,汽油车、柴油车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但柴油车一直颇受争议。 一方面,柴油车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8.8%的客运由柴油车承担,77.8%的货运由柴油货车完成; 另一方面,却是柴油车行业管理不规范、排放量大等问题频出。


据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尹航透露,全国柴油货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整个机动车排放量的58%左右,排放的颗粒物占整体水平的78%左右。另据北京市近日发布的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源占2/3,其中30%来自于柴油车。“ 柴油货车是我们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的内容。


攻克难点,郝吉明给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成果。 要坚持目标导向,全面布局;坚持科技引领,精准防控;坚持跟踪服务,严格监管。


第二,扩大重点区域范围。 比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持续大幅度改善,发挥产业、能源和城市布局的潜力。


第三,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 实行全国煤炭总量控制,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校集中利用;加快清洁燃料替代,扩大无煤区范围,推动农村能源清洁化等;实施基于环境绩效的错峰生产等。


第四,实施国家减排行动计划。 启动国家“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重点开展柴油机、非道路、船舶的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开展柴油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等。


相关新闻资料:


郝吉明 清华大学供图


郝吉明 于今年2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我国环境工程领域首位获此荣誉的学者。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1981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后,授业恩师李国鼎把他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深造。郝吉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从教四十余年,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说: “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你研究的课题都要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否则将毫无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