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功能基本是电商产品的标配。如果你说记不清了,可以看看下面京东、淘宝的分类,是不是瞬间唤起了你的记忆,很熟悉对吧?
我在做电商方向的产品后,接手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优化“分类”。接下来我对此功能进行复盘,希望我的复盘方式,能引发你的思考~
在复盘前,先共识2个概念。我们把C端展示给用户看的商品归类方式定义叫“分类”,后台的商品归类方式定义叫“类目”。
接下来用到相关概念时,会直接用“分类”、“类目”这2个称呼(ps:大家不用太纠结这个称呼,只要你们团队内部达成一致,知道彼此说的是什么就行)
首先,介绍下分类这个业务
当我们线下去逛超市,超市的货架摆放就是按照商品的功能属性分类的,例如饮料类的是一个区域、服饰类的是一个区域、水果是一个区域
当你有相对明确的目标,例如想买饮料,那可以先找到这个分类,然后在去对比这个分类下的所有饮料,看看自己想要哪一款 如上,把商品分类功能对标到线上也是一样的,基本上是按照商品所属的特征,去进行归类
这样
便于比较相同用途的各种商品的质量水平和产销情况、性能特点等,能促使生产者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并且方便消费者对比选购,有利于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有机衔接
其次,说下分类业务现存以下问题
目前分类页面的产品设计偏向商品管理视角,侧重于有较明确购买意图的用户,可逛性和流量分发能力较差
此次改版想赋能运营同学增加更多维度来聚合商品,满足不用用户诉求
例如按照促销活动聚合以满足让利敏感型用户、按照销量排行聚合以满足从众型用户等;或增加更多场景来聚合商品例如新年的红色服饰、宝宝饮食、出行等
目前C端展示的“分类”数据与后台“类目”数据无映射关系,导致后台新上下架商品不自动关联分类。需要人工手动去维护,效率低
最后,通过对如上问题的分析,改版目标如下
针对 可逛性和流量分发能力较差 的问题。思考以导购思路重新设计C端”分类“功能。
运营同学可根据“类目词、搜索词、属性词、新品、促销活动、手工录入商品、页面URL、品牌词”这8大方式的任意方式来聚合商品,这样能丰富商品聚合维度,从而提升分类tab的可逛性、流量分发能力
针对 C端”分类“和后台类目无映射关系 的问题。思考本版本让C端“分类”展示的数据可与后台“类目”做映射关系
这样就能实现上下架商品自动关联C端“分类”,无须运营同学人工蹲守,手动配置。进行系统赋能,提升人效
方案设计
1、围绕”提升
可逛性和流量分发能力”这个目标,C端和后台方案设计如下:
对于二级分类,增加了”为你推荐“这个固定的模块、这个模块下所展示的三级分类商品都是千人千面的,系统会依据你的短期兴趣推荐你感兴趣的商品
这样设计的思路是:算法赋能,推荐你感兴趣的商品,而不是普适商品,更有利于促订单转化
例如:过中秋节前我想买点酒送给家里的亲戚,于是我搜索浏览了茅台酒,看了几款后有事离开,没下单 当我再次回来想购买时,想着直接点击“美食酒饮”这个分类去找,横向对比下所有酒类商品
这时“为你推荐”就给我推荐了“白酒”的入口,让我压根就不用去寻找“美食酒饮”这个分类,缩短了我的用户行为路径,快速把我引到到我想看的商品会场中,利于快速促成订单转化
在“分类”页面右侧的顶部留了banner位的入口 这样设计的思路是:这个入口运营同学会配置一些心智宣传类的活动或者某类场景下聚合的商品
通过引导用户点击此处,对配置的活动内容进行导流,增强该一级分类的流量分发能力
2)后台方案,设计了”分类管理“功能,该功能支持配置一、二、三级分类
a、“一级分类”支持运营同学手动录入名称,满足其灵活性
b、“二级分类”支持运营同学手动录入名称,及选择卡片展示样式
c、三级分类支持选择商品的聚合维度,可按照
“类目词、搜索词、属性词、新品、促销活动、手工录入商品、页面URL、品牌词”
这8大词性中的任意1个来聚合商品
是把C端分类和后台类目进行关联。这样设计的思路是通过人工手动关联,实现系统把C端分类和后台类目做映射关系,实现商品上下架自动关联C端“分类”
运营手动输入1个搜索词如”手机“,那在C端,用户点击该三级分类进入的商品聚合页,所展示的商品就都是通过搜索词”手机“进行召回聚合的商品
是可以按照商品的属性去聚合商品落地页。如二级分类是”电视“,那三级分类可以按照属性是”国产“电视进行聚合
是可以人工手动设置某个类目下,上架不超过多少天的为新品
可以从公司的其他系统中拿过来活动id,配置后,C端点击该三级分类,所看到的商品落地页就是参加该活动的所有商品
运营同学有时想把某类商品gid进行聚合,那这时就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录入商品gid的方式来实现
有时运营同学会把某些三级分类设置为跳转到会场页,为会场内的商品进行导流,如中秋节、双11等会场页面,这时就可以通过输入中秋节或双11会场页面的URL来实现
是可以按照某个品牌进行商品聚合。如用户在C端就想看”爱肯拿“这个品牌下所有的商品,那运营同学是可以在后台选择该品牌,选择后,C端用户点击该三级分类进入到的商品落地页,就都是该品牌下的所有商品
2、围绕“C端分类和后台类目做映射关系
”这个目标,后台方案设计如下:
在“分类管理”功能的三级分类中,支持按照“类目词”来聚合商品,因为上面有对按照”类目词“聚合商品进行阐述,所以此处不做赘述
回顾下最初的项目目标是
提升分类tab可逛性及流量分发能力
。
那功能上线后,就可以用数据验证下,看看目标是否有实现。(ps:因为C端分类和后台类目做映射关系,提升人效。这个目标很容易验证是否成功,所以此处不对这个目标进行数据复盘)
那针如上目标,我们该怎样定义数据指标呢?我是这样定义的:
首先,对于提升可逛性,我们可以看 人均点击次数和人均贡献商品详情页pv这2个数据指标
。
如果这2个数据指标都有所提升,那证明可
逛
性确实提升了
因为有更多的人点击了,而且也有更多的人点击进入了商品详情页 数据结果出来后,发现和老版分类相比,人均点击次数提升了50%左右,人均贡献商品详情页pv提升了约100%左右
可见,改版后的功能确实还是有效果的,在可
逛
性上面确实有提升
其次,对于提升流量分发能力,我们可以看 pv分发深度和UV分发深度这2个数据指标。
为什么是看这2个数据指标呢?
因为pv分发深度是用全引导的ipv除以pv,全引导的ipv就是指用户2步内进入到商品上详情页,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是如果深度加强了,那代表给更多的商品进行导流了 uv分发深度是同样的道理,是用全引导ipv_uv除以uv,代表有多少用户从分类页深度访问到了商品详情页 数据结果出来后,发现和老版分类相比,pv分发深度提升了约
30%
左右,uv提升了约
2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