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长
So easy!!!相信很多质化研究者都有过这种体会!“老师讲的这个我都懂,一点也不难啊……”对,
质化研究确实不像量化研究那么难学,但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
质化研究确实不难学,但想做好的质化研究却不简单,当你走出论坛,走出了教室,没有了老师的思路的引领,没有了老师的帮助,你确定还能从被访者口中得到你想要的信息吗?你还能从万字的资料里轻松的梳理好故事的线索,走进故事真实的背后吗?说道这里,可能有部分人面部表情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学长悄悄告诉你,这!一!切!都!不是事儿!!!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于质化研究的研讨,提升质化研究者的理论和实操水平,
学术中国将联合美国sage出版公司,举办“第三届质化研究发展传播论坛”。
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已成为国内质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品牌活动。
▽
(上述图片如有老师介意请与我们联系删除,微信号zhishenfudaoyuan)
本次论坛将邀请
11位
该领域的专家,持续
3天
。
本次论坛有意识与第二届论坛的内容相区别,为学员带来
全新的
质性研究课程。从研究设计到研究方法到资料收集到资料分析到写作,贯穿质性研究全流程。
在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上,
我们安排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这一具有混合倾向的研究方法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同时,鉴于案例研究和分析方法在各学科的广泛使用,专门安排了两讲有关案例研究的讲授。此外,历史维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我们也安排了如何在社科研究中进行历史分析的专题演讲。
在资料收集方面,
我们既安排了深度访谈、连续观察法等传统的方法,也安排了微信民族志等比较新的方法。
在资料分析上,
我们会系统介绍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在质性研究写作上,
我们不但邀请权威期刊编辑交流质性写作,也请资深专家讲解中文领域的质性写作。
尤其是,
本次论坛安排了国际期刊质性论文写作专题,我们欢迎参会者提交自己的中英文质性文章,将选择部分文章进行现场点评与互动。
本次活动由
学术中国、
美国
SAGE
出版公司
联合主办
,会议提供正规增值税普通发票,开票单位为北京思高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会议结束后,学员将获得由主办方学术中国提供的学习证书,现场发放。
(排名不分先后,具体日程时间上的安排另行通知)
朱志勇,
香港大学博士
(Ph.D.)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研究兴趣有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族群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
(区)
发展、校长领导力、高等教育、质性研究方法等,现已出版英文专著1部、编著2部、译著4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多篇,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优秀教师奖、北师大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北师大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奖、北师大优质研究生课程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2011-2012)
,美国富布赖特新世纪学者
(Fulbright New Century Scholar, 2007-2008)
。
杜运周
,管理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访问学者。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理事。曾获南开大学博士生优秀奖学金“特等奖”及“南开十杰”称号。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国内外10余家著名期刊匿名评审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2017年翻译出版了国内第一本QCA方法书《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在《管理世界》系统介绍了QCA方法论文“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
(QCA)
: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2017)
。2017年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起召开了中国首届QCA工作坊。先后受邀参加国际QCA专家工作坊,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10多所高校报告QCA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耿曙,
浙江大学文科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该校社会学系。耿曙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T Austin)
,获政府系博士,曾获上海浦江人才学者,并兼中国社会学会政治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其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经济、比较政企关系、中国地方政府等。耿曙曾任教台湾政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宾根大学、海德堡大学等校讲学,现兼Issue & Studies、《公共行政评论》等刊物编委,近几年曾在《经济学(季刊)》《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China Quarterly、China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与于强合著《两岸交流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利益、接触与认同》、与陈周旺合编《中国政治科学年度评论》、与王正绪、唐敏合编,《比较政治学:脉络和前沿》等。
王晶莹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和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科学教育联合培养博士,中国科普研究所和台湾师范大学双博士后,主要从事科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2013年至今,在国际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刊物发表文章20篇,一区顶尖刊物10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计算,近三年发表14篇,一区顶尖刊物4篇;近五年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CSSCI刊物10篇,北大核心8篇,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发表论文30余篇。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6年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
刘亚秋
,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研究领域:社会记忆理论、知青史、社会学史。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刊发表多篇论文。代表作:《“青春无悔”:一个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
、《 记忆二重性和社会本体论——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社会理论传统》等。
符平
,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社会学学科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曾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2013-2014)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社会》、《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中英文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有《市场的社会逻辑》、《市场优势与制度环境》等多部著作。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2)
、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4)
、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三等奖
(2015)
奖励多项。
周怡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学会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与教学兴趣为文化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草根中国社会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先后在国外SSCI杂志、国内一流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社会》、《学术月刊》等CSSCI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著作《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2017)《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2006)、《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2004);主编合著合译若干著作。多部论著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2011)首席专家。
巴战龙
,裕固族,民族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教育人类学、族群人类学和政策人类学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有学术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2010)、《经济文化类型与校本课程开发》(合著,2012)、《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2017)、《教育改革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随笔集》(2017)和《多样性与裕固学:基于人类学的探索》(2018)。主编有学术文集《中国裕固族研究》(合作主编,第一辑,2011;第二辑,2013)。与他人合作编辑或参与编写的学术图书和课程教材16部。
冯仕政
,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社会治理与国家建构、社会转型与政治秩序等领域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研究》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表彰。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以及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培养工程。
孙信茹
,人类学博士,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云南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基地负责人,博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入选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腾讯腾云智库专家、《南风窗》特约撰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人类学、传播与社会。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互联网人类学、网络民族志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优秀论文奖,2018年获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
张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著有《法团主义》、《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利益组织化单位──企业职代会案例研究》、《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来源》、《社会治理:理念、组织与方法》等著作。主编《国家与社会》、《身份认同研究:观念、态度、理据》、《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社会组织化行为:案例研究》。出版教材《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及学术随笔《哈佛笔记——阅读与观察》。
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质化研究研究者或对质化研究感兴趣的硕士、博士。
报到时间:2018年11月16日(10:00—22:00)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17日—19日
会议地点:北京国际温泉酒店
(三楼多功能会议厅)
1、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术志”网上报名,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