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维昌
印度物理学家玻色(
S N Bose
)在
1924
年提出了一种推导普朗克辐射公式的新方法,将光视为光子气体并采用统计力学处理
[1]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受此启发,将玻色的方法推广到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原子气体中。他在
1924
年至
1925
年间发表论文连续发表了
3
篇文章
[2, 3]
,指出在极低温条件下,理想气体中的玻色子(遵循玻色
-
爱因斯坦统计的粒子)会聚集到最低量子态,形成宏观量子现象,即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BEC
)。
对于三维自由玻色气体,总粒子数
N
由玻色-受因斯坦分布给出:
其中
为单粒子动能,μ为化学势,当T
趋近于临界温度T
c
时,μ→0。态密度与积分近似在三维连续极限下,动量空间态密度g(ε) 为:
令
,则
,积分变为
其中
为Riemann Zeta函数。代入后得到
理想情况下所有粒子都聚集到基态,这时基态粒子密度为n=N/V ,因此临界温度T
c
为
当温度T<T
c
时,化学势μ→0 ,此时基态ε=0 开始被宏观占据。事实上粒子不可能全部都产生BEC,因此总粒子数N分为两部分:
其中N
0
为基态粒子数,N
exc
为激发态粒子数。激发态粒子数由积分给出
因此代入ll临界温度公式
,可得:
当
T<T
c
时,激发态仅能容纳
个粒子,剩余粒子必须疑聚到基态
这表明当T=T
c
,N
0
=0,无凝聚发生。当T→0K时N
0
→N,所有粒子都被基态占据。
这一理论突破了经典统计力学的框架,揭示了量子效应在宏观尺度上的表现。
最早发现的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现象是超导和超流。液氦
-4
原子是玻色子,在低于临界温度(约
2.17 K
)时发生
BEC
,形成宏观量子态
[4, 5]
。波函数相位相干性导致超流,表现为无粘滞流动和量子涡旋的离散化。超导是由于电子(费米子)通过晶格振动(声子)产生有效吸引力,配对成玻色子实现零电阻电流的宏观量子现象。真正原子气体
BEC
实验到上世纪末才得以实现。距离爱因斯坦的预言已经过去了
70
年。利用激光冷却技术,
1995
年
6
月
5
日,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
分校
NIST-JILA
实验室的
Eric
Cornell
和
Carl Wieman
等人在冷却至
170
纳开尔文
(
nK
) 的
铷
原子气体中产生了第一种原子气体的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
[6]
。此后不久,麻省理工学院的
Wolfgang Ketterle
在
钠
原子气体中产生了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态
[7]
。康奈尔、威曼和凯特尔因实验验证了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现象获得了
2001
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
图1 铷原子气体的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垂直方向表示原子密度,从左到右三张图中温度分百年为400 nK,200 nK, 50 nK。(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是量子统计的宏观展现,标志着大量玻色子在极低温下坍缩至同一量子基态,形成
高度相干的物质态
。其意义在于验证了量子理论预言,并揭示了宏观尺度下量子效应的涌现,为探索量子与经典物理边界提供了独特平台。基于
BEC
的原子干涉仪具有超高精度测量重力、磁场的能力,助力地质勘探与导航技术;
BEC
为量子存储、信息处理提供理想载体,推动了量子计算与通信的发展;
BEC
也为研究超流、量子涡旋及宇宙学提供了模拟平台,深化了物理学家对对称性破缺与相变的理解。
BEC
正在多学科交叉中催生颠覆性技术,成为未来量子科技的推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 S. N. Bose, Zeitschrift f
ür Physik 1924, 26:178-181
[2] Albert Einstein Physikalisch-mathematischen Klasse 1924,
261-267
[3] Albert Einstein Physikalisch-mathematischen Klasse 1925,
3-14; 18-25
[4] P. Kapitza, Nature. 1938,
141: 74
[5] J. F.
Allen, A. D. Misener, 1938,142:
643
[6] M. H. Anderson, J. R. Ensher,
et al., Science. 1995, 269: 198
–
201
[7]
PK. B. Davis, M. O. Mewes,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5, 75: 3969
–
3973.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邃瞳科学云”推出专业的自然科学直播服务啦!不仅
直播团队专业,直播画面出色,
而且传播渠道多,宣传效果佳。
“邃瞳科学云"平台正在收集、整理各类学术会议信息,欢迎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择优在邃瞳平台上进行线上直播,希望藉此帮助广大科研人员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自由、畅通地交流互动。欢迎老师同学们提供会议信息(会有礼品赠送),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商谈合作,均请联系18612651915(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