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来,中国出现了三次创业潮。
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包产到户,出现了第一波创业潮,80年代涌现了以柳传志和任正非为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出现第二波创业潮,大量的官员下海,92派的创业家代表有郭广昌、陈东升、冯仑等。
2001年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创业大潮,标志是中国加入了WTO,互联网的力量涌现,这一波创业者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为代表。大量的产值在这一期间创造,其核心就是人口红利
。因为解放了几亿农民的体力生产力,出现了几亿的工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个阶段我们的关键能力实际上是中低端的制造,是Copy to China的能力。
但是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应该是来自于创新红利,因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
未来应该解放几千万科研人员的脑力生产力,发挥出Think different的关键能力。
现在创业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优良的创业机会已经不复存在。科学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创业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将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过去30年,由于优良的地理位置,东南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早期主要发展的是贸易和简单的加工制造,包括「三来一补」,跟出口型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靠近海边有助于贸易的往来和外来物料的加工。
马云早期在北京创业非常困难,转战到杭州后,却获得爆发式成功。究其缘由,除了2000年网络经济的发展和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处杭州,离义乌非常近,义乌就是中国小商品集散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马云背靠的是整个中国浙江小商品集散地,他帮助小企业把大量产品运到国外去销售。这种行业和地利资源成就了马云的阿里巴巴。马云是抓住了互联网这一个科技大浪潮的机会,并与中国的出口机会结合起来成就了阿里巴巴,后来又抓住了互联网+国内消费的机遇成就了淘宝。未来三十年,科技创业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中国目前主要的科技力量掌握在科研院所手里,所以谁靠近科研院所,谁就能发掘更好的发展机会。
2016年麦肯锡发布过一个关于中国创新的报告,其中指出创新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客户中心型创新,代表企业是小米、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第二种以效率驱动型创新,代表产业是太阳能电池板、传统制造业,代表企业是富士康等中国大量的制造企业。
过去三十年,中国就是依靠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在这两方面的效果都不俗。
然而,还有两种更重要的创新。
一个是工程技术型创新,如高铁、风机、电信设备、医疗器械等,一个是科技研究型创新,如医药、生物科技、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
。这两种创新,中国非常匮乏,未来三十年中国需要发展这两方面的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了。
科技对经济的驱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办的企业有三万家,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GDP是两万亿美元,这个相当于比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印度还要多一点,这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力量。
中国正处在经济大转型时代。2015年中国GDP增速只有6.9%,这个增长率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时刻,这种中低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将持续好几年,即「小冰河时期」。
企业能够迅速转型适应这个寒冷的气候,才能生存下来,凡是转型慢的就可能被冻死被时代淘汰,传统的企业家如果不主动进入到科技创新的时代,就会有很大的可能被淘汰掉。
我对联网+和硬科技的评价
:
互联网+像外家工夫,硬科技像内家功夫。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从内家功夫开始练习,杨康从外家功夫开始练习。前十年郭靖总是打不过杨康,因为练外家功夫初期进步非常快,而内家功夫初期进步十分缓慢。但是外家功夫是初期进步快,后期进步越来越难,甚至容易走火入魔,欧阳锋就走火入魔了。而内家功夫基础打得好,虽然初期进展缓慢,但是内功深厚之后,后期进展会越来越神速。郭靖练到后来,已经成为武林界的顶尖者,杨康早已不是对手。
什么是硬科技呢?硬科技不是比特经济而是原子经济,是具备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难以被山寨和模仿的。互联网可以通过烧钱烧出来,但是硬科技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才能产生成果,不是简单的烧钱就能烧出来。就像《从0到1》书上讲的: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却得到了140个字符。人类在过去几十年来,在比特世界、互联网世界进步非常大,在硬科技领域、原子层面进步非常小。中科创星现在投资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技术、VR/AR、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每次我坐飞机时都在想,五六十年前去美国就要飞十几个小时,为什么现在还是要飞这么长时间?硬科技的进步太慢了,最近几十年全世界在虚拟世界投入太多,在现实世界的投入太少了,整个人类的在原子世界的进步还是太慢了。
纵观硅谷的科技发展史,它就是从基础设施到服务,再从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到一个新服务,是一个软件硬件交替爆发的巡回往复的过程。现在互联网虽然非常热,大家愿意去投移动互联网,但从整个硅谷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泡沫也会过去的。
创业的时间点非常重要,每个时代的科技浪潮都会催生出大型科技公司。
因为之前通过硬件铺设了大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巨头有了诞生和发展的基础,所以 2000年左右就诞生了互联网公司。谷歌、百度、阿里、腾讯几乎都是在1999年成立的。
科技的下一个风口就是硬科技,2007年iPhone诞生,到2009年左右,智能手机的数量大概突破了一亿。智能手机作为新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数量足够大就会形成移动互联网。现在所有市值过百亿美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在2009年到2010年成立的,比如微信、Uber、airbnb。现在是2016年,要想再做移动互联网创业,是不可能达到像微信那么高的市值了。
还有一个就是万物互联。依照整个科技发展的逻辑,当所有的电脑都联在一起,然后就出现了更小型的手机——掌上电脑,手机又把所有人都联到一起。因为电脑的发展一定是往越来越微型化、集成化去发展。下一步智能手机会变得更小,比现在手机的尺寸小一百倍,可能就会进入我们的人体,同时,每个人能控制身边所有的物体,能把自己与身边的物体全部联起来,也就是万物互联。当万物互联变成现实的时候,就会诞生一个更大的历史机遇。
- END -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