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
读
:
《中华好诗词》已经成功做到了第五季,在当下众多综一代的文化类节目中,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文化综艺IP。研究该节目的模式,对于探索文化节目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来源:传媒内参节目研究组
作者
/
辛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知我沧溟心,脱略腐儒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伴随着雅韵之风的诗句,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五季也宣布正式回归电视银屏了,外加绝美的“苍穹”舞美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颇为惊艳。最重要的是,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唯美浪漫,恬淡平易,深邃致远,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分外享受这档诗词盛宴带来的愉悦观感。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现场舞美
必须承认,《中华好诗词》已经成功地做到了第五季,在当下众多综一代的文化类节目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文化综艺IP,关键是它能够持续保持着新鲜的生命力,还有不错的收视成绩,而这些对于当下很多“昙花一现”的文化类节目来说,其实是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值得深究。
接下来,笔者就来谈一谈《中华好诗词》这档文化类节目的保鲜秘诀究竟是什么?
原创基础上不断地微创新
众所周知,《中华好诗词》是一档原创的诗词类节目,具有成熟的模式、赛制、规则流程,此次第五季又做回了常规赛,熟悉的光头主持人王凯,掉坑的惩罚措施,熟脸明星关主的坐镇等等,都让人觉得这档优质的王牌诗词节目终于归来了。
至于节目中的大学士智囊团,依旧被保留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升级改造,由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老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老师共同组成了最新的组合。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全新的三人组合,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最佳的稳定状态,三位卓尔不凡的大学士,各有各的擅长的领域,适时地发挥自己的才学特长,既可以是学术层面的讲解,也可以分享一些野史趣闻,当然还有独特的观点输出,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观众可以真正意义上地融入到节目之中,享受这个与诗词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大学士嘉宾团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好诗词》的题目类型,真的做到了形式多变,寓教于乐,还极具观赏性,这也使其在同类型节目中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比如说,
沙画题、图片联想题、热播影视剧题、烧脑成语题、诗句填空题、“飞花令”主题题
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本季又新增了
“巅峰对决之戏说真伪”
出题环节,主要就是让明星关主在现场演绎一段历史短剧,其中台词会有明显的错误,攻、守擂的两位选手需要指出其中错误的知识点,并说出正确的答案,答对可获得一分,答错则倒扣一分,最终分数高的一位选手获胜。
《中华好诗词》第五季新增题型“戏说真伪”
不得不说,新增的这个“戏说真伪”答题环节,确实对节目的叙事表达和节奏控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延展了演播室的空间表达,让出题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形象生动的剧情,于观众而言,自然是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和代入感,而明星关主在这一环节很可能会加入一些现场的即兴表演,让整个节目充满了些许不确定性,但却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另一方面,历史剧出题的形式,其实是无形中也增加答题的难度,这就促使选手和观众必须聚精会神地专注答题,不能轻易分心,而这也自然就带动了第二轮答题的节奏,既有趣好玩,又紧张刺激,无疑可以持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资源。
所以,保证基本大构架不改变的情况下,让细节之处做到极致创新,是观众能够对这档王牌诗词节目一直保持新鲜感的关键之所在。
不忘文化传承的初心与坚持
如果纵向梳理一下《中华好诗词》这档节目的所有赛季,你会发现每一季其实都有一些新的改变,但坚持“星素结合,素人为主”的初心,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却一直未曾有变。
比如说,第一季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古诗词为节目起点和落点。第二季积极促成了海峡两岸的诗词文化交流。
“走进台湾”特别节目录制现场
来自台湾的“诗词男神”张仲宇
第三季侧重深挖诗词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尤其是
“诗词王中王”
的特别版节目,再现了诗词王者的风度与典范。
“诗词王中王”心领神会环节
而之后的
大学季“恰同学少年”
,走进大学校园,让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进一步地弘扬与传承,青春与诗意的共同绽放,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这档文化类节目的使命与责任,当然这也是其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内在原因。
《中华好诗词》大学季“恰同学少年”四位导师
显而易见,《中华好诗词》是以素人为主角的节目逻辑,众多的诗词爱好者成为节目主要的叙事主体,节目涵盖了不同职业、区域、年龄的人物群体,他们或许是在校学生、幼小孩童、家庭主妇、伤残人士、山村教师、职场精英、高校老师、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外国友人等等,都因为爱好诗词才走到了一起,比如说,这一季的选手,军人倪霄汉、足疗师李金凤、11岁小学生饶舜涵、做饭工李立军等等。
而素人在现场较为真实的表现,也能够达到一种天然去套路化的效果,我们可能会一边惊叹于这位素人对诗词的积累和驾驭能力,另一边可能也会对他独特的性格而记忆犹新。所以,素人为主的节目,其天然优势就是让整个节目处于一种失控的稳定,看点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远胜于编剧剧本设定的内容。
比如说,这一季第四期的选手“国学怪才”李绅,一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大四的学生,确实惊叹于他深厚的文学积累,简直就是一部行走中的教科书。
另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独特的性格,虽然是一位真学霸,却总是一种不修边幅的随性状态,甚至不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现场表现地率真又呆萌,当真让人不对他有印象都很难。
《中华好诗词》主持人王凯和选手“国学怪才”李绅
所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