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佛学
腾讯佛学频道以“传播正见,引导正信,缔结正缘”为宗旨,致力于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净化人心,解脱烦恼,共趣人生升华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这个「取样助手」,省时省心,实用→ ·  昨天  
解螺旋  ·  真的不是DeepSeek!只要四步,还能自动 ... ·  2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探索丨3D ...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佛学

善付嘱丨黄念祖:净土法门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

腾讯佛学  · 公众号  ·  · 2018-12-24 16:40

正文


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扑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

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行人根器,所以不能不知抉择。

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就是说本师世尊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只是为了宣说阿弥陀佛广大如海的本愿。

也就是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广演种种经教,另开教外别传,全部目的,只为众生归净土。

《大集经》中佛说:“末法中亿万人修道,难见一个人得道,只有念佛法门仍能救度众生。”

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经论,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一切戒律都在里面。又说一切禅定也都在里面。

所以末法行人,洗砂应知淘金,探龙须能得珠,学佛须明佛心,入道咸归净土,才不负两土导师苦心,才是真实佛子。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

《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小本《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宗的正行。

先师夏莲老于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辅行,写了两句话: “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这两句是一切净宗行人,背尘合觉的要径,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辅的修持。

上一句即是“勤修戒、定、慧”,头两个字是戒学。末后三个字“看经教”是慧学,“定须习,慧须闻”,多看经教,正是闻。

一切依据圣言量,禅宗不立文字,但禅宗的悟证,没有不合于圣言量的。中间 “念佛”两个字是核心。

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念佛三昧是宝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宝。念佛得正定,可见念佛正表定学,老实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专心念佛,不起杂想,就暗合“无所住”;老实念佛,一念接一念,暗合“生其心”。于是暗合了《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念佛,也是慧学。念佛时“都摄六根”岂但不做恶事,心中也不起恶念,所以念佛也摄“戒学”。念佛虽摄戒,定,慧,但夏师句中,还是指出了“持戒”与“看经教”,唤起大众的重视。

夏师的第二句:“察过去习毋自欺”,正表“息灭贪、嗔、痴”。

“察过”就是检查自己的过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认真察看自己的过错。

“去习”就是去掉不好的习气,一些不好的习惯叫作习气。 多生多劫的烦恼,成为积习,烦恼虽除,旧习未尽,这就是习气,所以要去掉习气。

“毋自欺”:要认真,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这句话就是不但要除贪,嗔,痴三毒,还要对烦恼所留的余习,都要检查除去,不可欺骗自己,这才真是背尘。

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净土宗的人,背尘合觉的,全面的,具体的,必要的行持,是净土行人修行的要径。

我们要背尘合觉,要证到本来是佛,要觉他要自觉,就须在这十四个字上用工夫。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  善付嘱专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