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往往是一个地方最容易让人留下第一印象的事物。德国北威州法院所在的建筑好似一座城堡,外部看是典雅的欧式传统建筑,内部堪称富丽堂皇。科隆地方法院则坐落于一座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建筑中,虽然没有玻璃幕墙,但三叉形的楼宇布局还是展现着它的现代感,在法兰克福的法院和检察院的建筑也同样各具特色。在这些司法机关的建筑里,资深的法官、检察官为我们实地授课,同我们深入交流,还邀请我们旁听了一场德国版的“涉外刑事案件”庭审。
或许是由于经常对涉外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而养成的职业习惯,我关注着这场庭审的每一个细节,留意着庭审的现场布置。我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有专门的涉外检察办公室,办理的大部分涉外刑事案件都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为外籍人员的案件,也有主要证据在境外的案件。而这次观摩庭审的新颖之处在于,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并不是外籍人员,但出庭的证人是外籍人员,不会德语,靠着翻译出庭参加诉讼。这样的外籍证人出庭的案件在我目前的职业生涯中确实很少遇到。
除了庭审,法庭的布局也颇有大陆法系纠问式诉讼模式的影子,证人坐在审判席对面、法庭的中间位置,公诉人席与被告人席相对而立,被告人和辩护人坐在一起,公诉人席后方是一扇两米多高的传统欧式窗户,阳光从外面洒入法庭。请教德国同行后才知道,德国法院中公诉人席的布置十分考究,因为按照德国司法传统,公诉人代表正义和阳光,所以公诉人席一定要靠窗,让阳光从外面透进来。这样颇具浪漫主义的设置出自给人严谨印象的德国人之手,着实令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