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100块起家如今身价742亿!最牛投资家的秘诀竟是“拖延”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1-13 19:56

正文


世人一直以“投资神人、股神”等溢美之词赞扬巴菲特,大概是因为作为一名资深老股民,他做了这样一件事——将100元变成了742亿,还是美刀。

 

巴菲特曾经写道:“近乎于懒惰的怠倦一直是我投资风格的基石。”但他却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毋庸置疑,拖延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让拖延从消极走向积极关键在于管理时间。掌握和管理时间是一项技能,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防范手段。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管理时间,你就会成为时间的奴隶,受其摆布。


作  者|弗兰克·帕特诺伊(美)

编  辑|七童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人人都有拖延症?

 

我们的社会追逐产能,崇尚效率,鄙视拖延。早期移民给美国带来了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伯爵的忠告:“不虚度,不懒散,不拖延;今日之事今日毕。”他们聆听着18 世纪美国神学家乔纳森· 爱德华兹的布道:“拖延,是以未来为代价的罪恶和愚蠢。”他们将清教徒式的工作态度树为榜样,这虽然缺少乐趣,但却成为美国文化的主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场“行动起来,对抗拖延”的管理风暴席卷而至。彼得· 德鲁克的建议被管理人士奉为金科玉律:“要事优先,余事让路。”

 

久而久之,我们开始为自己的拖沓行为感到无比愧疚,但拖延的现象却不降反升。从1978 年至今,认为自己“经常拖延”的人所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已经翻了6 倍。学生们表示自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拖延。一些研究显示,每5 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慢性”拖延症患者。我们对拖延问题的关注可谓不遗余力,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拖延之国”。

 

在拖延问题上,学者们观点纷纭,壁垒森严。不过,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公认一个事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拖延的念头。

 

▌拖延没你想的那么糟,但它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我们知道自己可能会推迟打扫房间、复习备考或者回复邮件的时间,觉得现在动手的话代价太高。如果我们能看透这层迷雾,认清未来再行动的代价同样很高,或者还要更高,我们就很可能会立刻采取行动。但是,我们看不透,也想不通。我们的做法就像马克· 吐温所讽刺的那样:“从不把后天的事拖到明天来做。”

 

有些人把拖延看成一种心理疾病,认为它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躁郁症、强迫症、睡眠问题,以及脑和甲状腺异常有一定的关系。毫不奇怪,如果我们如此消极地看待拖延问题,那么解决的方法必然是将它斩草除根。但是,我们并不一定需要这种雷霆手段。如果问题的症结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生活陷入困境,那么这种拖延就是一个毒瘤,我们应该竭力阻止它发生。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拖延”并不是个贬义词,有时,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

 

2005年,集计算机程序员、投资人、作家、画家于一身的保罗· 格雷厄姆写了一篇《好的拖延与坏的拖延》的文章,他在开篇说道:“我所认识的杰出人物都是严重的拖延者。如此看来,或许拖沓未必就一定是件坏事。大多数讨论拖延问题的文章都在传授治愈之道,但严格说来,这是异想天开。”

 

格雷厄姆说,所谓拖延,就是指我们拒绝做某些事情。不过他又指出,我们其实总是要搁置一些事情。事实上,无论我们选择做什么,都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其他一些活动。对格雷厄姆来说,解决的方法不是如何停止拖延,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做到正确地拖延:抓住西瓜,扔掉芝麻。格雷厄姆对拖延问题的见解是:区分拖延好坏的关键,就是对比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不做的事情。

 

《华尔街日报》编辑弗朗西斯科· 格雷拉习惯用拖延的方法管理时间:“当手头上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时,我的头脑中会自发形成一份标明时间期限的任务清单,而清单之外的事情则能拖就拖。”格雷拉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他认为自己是在管理拖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定自己的当务之急。如果要推迟某项工作,必须先有一个不可替代的理由。”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是懒惰的表现。如果我们所做的都是些琐碎之事,这说明我们的决策存在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埋头于重要的工作而推迟一些次要的事情,是否应该为此受到指责呢?如果我们为了治疗癌症而把工作放到一边,这算是一种拖延吗?如果这就是拖延的含义,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讨厌它呢?

 

在保罗· 格雷厄姆看来,拖延就像是一场交易。我们总是在用今天的行为换取明天的结果。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工作留到以后再做。

本文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慢决策—如何在极速时代掌握慢思考的力量》

 

▌大师示范拖延的正确姿势

 

如何权衡眼前利益与日后结果,这是延迟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样,这种针对“现在”与“未来”的评估,也是专业知识与判断的核心内容。

 

专业人士完全可以快速行动,但他们宁愿放慢脚步。他们将直觉与分析轻松自如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克服了一哄而上、盲目求快的心理,等待着行动的最佳时机。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决策缓慢迟钝,只要条件成熟,他们的速度无人可及。优秀的专业人士知道自己可以花多长时间来做决定,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等多久,就等多久。沃伦· 巴菲特就是凭借这种方式取得投资成功。

 

沃伦· 巴菲特表示,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他的秘诀之一就是延迟决策。他把炒股与棒球相提并论,只不过炒股不会因为没有击中来球而出局:“我把金融投资称为世界上最美妙的行业,因为你不用每一球都挥棒。你只须站在本垒板旁边,看着对面的投手向你扔来一个个球:通用汽车47 美元、美国钢铁39 美元……而且,没有裁判会判你出局,唯一的惩罚不过是丧失机会。你可以花一天的时间来等待最合心意的那个投球,然后趁守场员打盹时,挥动球棒,一举击球。”

 

巴菲特并非拖沓之人。虽然他曾经写道:“近乎于懒惰的怠倦一直是我投资风格的基石。”但是,他显然与懒惰无缘。他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阅读大量的财务报表和报告,为自己的下一笔交易做好准备。不过,尽管巴菲特总是马不停蹄,但他并不是在忙着买卖股票。他并不会对眼前的所有信息都做出反应,相反,他尽可能地推迟自己的反应时间。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说:“行动并不会换来回报,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因此,需要等待多久,我们就等待多久。”

 

成功的金融人士各自为政,互不相同,但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都眼光长远。他们的投资期限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他们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但也知道如何克服危险的短期冲动。



 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张红芳    13699177723

曹盼盼    156249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