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蜜聊主要讨论医疗的成本问题。
轮大@互联网界:
读完
《天价体检的骗局》
,感觉你们医疗界好多坑啊!
杏林小草:
人体是复杂的,因此修理人体(医疗)也很复杂。
所有复杂的东西都可能藏坑,信息越不对称,越容易埋藏,这是客观规律。
你们互联网也不例外嘛,就拿网盘来说,有些厂商虽然报的容量不高,但是实实在在都能用得上。
有些就很奸诈,说是给1T,但存储了100G之后速度突然变慢,剩下的900G相当于没用。
轮大@互联网界:
目测小草已经把玩过一轮。
杏林小草:
欸欸欸,敢情我是那个“被玩”的对象好不!
轮大@互联网界:
哈哈哈,“当你使用免费服务时,你就不再是顾客,而是产品本身”,苹果公司库克老爷子的名言送给你。
杏林小草: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作为98年就开始上网的骨灰级网民,这样的小把戏见得太多。
免费工具在我看来只做能测试之用,顶多把次要小事托付给它。
重要的工具我肯定买付费版。
轮大@互联网界:
哎呀呀,不聊了不聊了,总觉得跟医生谈钱怪怪的。
杏林小草:
正好相反,越高明的医生越应该谈钱。
这话可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他们认为“五星级医生”要成为决策制定者、资源管理者,满足这些要求都需要具备成本意识,能算经济账。
五星级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
轮大@互联网界:
对对对,我就是咨询过之后彻底折服的!你不仅教我如何搭配就诊顺序最省时省力,还告诉我哪些检查可以暂缓,等出现状况再做也不迟,真是省了一大笔开销呢!
杏林小草:
在医生看来,节省费用只是附带的好处,避免你遭受副作用更为重要。
其实,医生设计诊疗方案跟你们IT人士给朋友写器材推荐一样,不同的信任关系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建议——如果你跟对方不熟、缺乏信任基础,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推荐最贵的器材。对方使用之后觉得不满,“顶级器材”的光环足以护佑你平安。
相反,如果双方存在坚实的信任基础,那么你会推荐更合适的器材,哪怕它只是中、低端产品。
轮大@互联网界:
我们管那种人叫“器材党”,自己水平烂还不承认,非得赖器材不好,我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拿最贵的设备塞他们的嘴呗!话说回来,你怎么就敢提供中肯的意见呢?
杏林小草:
因为我一边抬高犯规成本,一边构建信任基础。还记得你是怎么进这个群的吗?
轮大@互联网界:
Well,实名认证、语音自我介绍、咨询...好多步骤,出主意的那个人应该拖出去打靶(手动微笑)。
杏林小草:
这可是我的主意哦(妈妈再赏你一巴掌.jpg)
实名认证需要提供身份证,这可是重要的个人信息,心智健全的人肯定会仔细考虑一番。这就对了,我就是想准确传递出“请严肃认真对待”的信号。
语音自我介绍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清晰,口头表达能否胜任互联网沟通。
符合条件还得排队等待。这可不是我摆谱,毕竟我的服务标准是每次沟通半小时,而我的精力和业余时间也是有限的。不耐烦的人自己就会离开,只有耐心的人留得下来,恰好,我就喜欢沉得住气的人,因为医疗没有捷径可走。
轮大@互联网界:
大写的服!既符合客观现实,又满足业务需要,高手!
杏林小草:
这些成本不仅把喷子、键盘侠吓跑,也让打通关的人认识到一切来之不易,从而不敢随意违规,以免被拉黑。
这样一来,双方得以在相对理性、平和的基础上开始讨论问题,这就削弱了防御性医疗的需要,使得适度医疗有了实现的可能。
随着患者体验到循证医学少花钱、少受罪、效果好,信任度自然逐渐提高,从此进入良性循环。
轮大@互联网界:
做起来累吗?
杏林小草:
初选基本上是读者跟自动化工具打交道,不会占用我太多时间;后期的筛选已经自然融入到服务当中。
增加少量筛选成本,换来更低的沟通成本,还是挺划算的。讲真,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和高素质的读者深入互动、交流,相当有成就感!
轮大@互联网界:
体现在什么地方?
杏林小草:
回归医疗本质。医疗是复杂的,高质量地回答医学问题需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跟医生沟通等等。
高品质回答
杏林小草
轮大@互联网界:
所以,你要用高门槛淘汰掉伸手党。
杏林小草:
没错,伸手党看不到你的默默付出,不认可你的工作价值,也就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了。
另外,医学是概率科学,医疗无法打包票,事前分析得再缜密,总有一些个案会偏离预期。于是,定期跟进、随访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偏差,尽早调整方案。
只有严肃认真对待自己健康的人,才愿意配合我的随访,得到更好的效果。
轮大@互联网界:
这点我非常同意,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试用过好几个平台,只有你在咨询结束之后仍然定期追踪我的情况。
杏林小草:
是的,就算把眼前的疾病治愈,后面继续维护健康也是一项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