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期在迪士尼海洋工作时,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就是根据他们提供的IP把主题乐园的体验感做好,然后把游客整个游玩时间利用充分。
毋庸置疑,迪士尼海洋乐园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极致和完美。甚至可以说,在工业化时代,它是没有敌人的。而后,我便摸索着去做拈花湾项目,当我们做拈花湾项目时,我们也是比较痛苦的,至于现在的收费模式在当时也是存在极大争议的。
当时人们认为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山沟沟里盖一些客栈和商业街,然后收门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当时就是在这样的质疑下,下定决心继续坚持做下去,然后,在后面的操作中,我们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争议。
因为当时有观点提出,每一个项目都要做一个IP,当时我听完之后,感到特别的吃惊,什么是IP?做出一个IP比较难?还是做出一个项目比较难呢?不可否定,肯定是做出一个IP比较难,在当时看来为了做一个项目而再去做一个更难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将IP引入拈花湾中。
现在,你可以去拈花湾做调研,根据调研你会发现,70%的客户可能会提出相同的观点,这就是我们比较重视的,也是我们之前的设计目标,
在当时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从IP转向文化。
当我们在做项目时,我经常会有一些思考,
我认为做项目最重要的是找到他的“灵魂”,而这个项目的灵魂就是它的文化,也可以称之为“IP”,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辅助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游客量。
我认为要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景区,最起码要有百万级的游客号召力,再稍微好一点的游客量是一百五十万,最优越的状态则需要两百万的游客量,这是第一个指标;
第二个指标是留宿率。
就是客栈能够留下游客的比例,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能接受的大概是一年有四十万的接待量;
第三个指标是回头率。
回头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比率,我们中国做的最好的主题乐园的回头率不足10%,当然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