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朋友圈被这条新闻刷屏:阅文集团港交所上市,市值超 400 亿港元。
阅文集团前身实则腾讯在 2014 年以 7.3 亿美元收购的盛大文学。昔日首富陈天桥折戟沉沙的网络迪士尼畅想,在腾讯光环下圆梦。
饮水思源,鄙人第一份入行实习工作,恰是在大三暑假加入盛大文学(SDL)负责云中书城和 Bambook 电纸书两款产品。
加之日后在盛大创新院短暂参与过的「WiFi万能钥匙」项目,有知根知底的老同事评论笑谈:「踏过的路都有百亿美金市值公司」。
我在各种场合与读者交流时,也时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错失成为土豪的机会,是否感到可惜?」
对此我的复盘大致如下: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历史进程、产业周期、公司阶段是外因,对于一个懵懵懂懂刚入行的新人而言,在缺乏外力指引的情况下,几乎都可能错失人生阶段的第一次周期性机会(参考好友曲凯公众号「42章经」最新一篇文章《坐上火箭的人》,对此有详尽阐释)。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but it does often rhyme」。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时区里,所以不必去沉湎过去,羡艳他人,跟自己赛跑、在未来能够识别并把握住上天塞给你的下一次机会即可。
2、个人阶段尤其是认知能力达到的阶段,决定了你是否能果断地「跳上火箭,而不是计较位置好坏」。当年陈大年老板在创新院会议室规划 WiFi 万能钥匙时,目标就剑指成为「中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野心磅礴,饮马天河,又岂是当初在角落里默默旁听的、刚走出象牙塔、没有任何产业经验的吾辈所能预见到的(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奉劝应届生不要想着给公司「提建议」否则就地开除——人微言轻却一副「大王派我来巡山,我笑大王看不穿」的自我陶醉确实很可笑,很不幸回顾自身早年在创新院内部邮件里我也没少逗这种小机灵)。
3、认知等级提升需要阅历的积累,从宏观到微观。不少 PM 号称做了多年大众产品,除了从收缴上来的大数据对宏观方向做出一番指点江山的论断外,从微观层面仍无法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又有人过于沉溺细节打磨却忽略了潮水对方向,「脱离计量谈毒性」地对某个精妙细节沾沾自喜。(对此「光涧实验室」公众号今天更新的《做产品的两种方法 - 从微观角度和从宏观角度》可以一读)。
4、我花开尽百花杀。多年后从局外人角度看似乎伴随一款产品成长到最后顺理成章,但其间不计其数的意外可能让你提早「出局」(俗称垫脚石/炮灰)。如果你不是真正的掌控者,就永远面临着这样的风险。所以想要开拓一番事业,还是要掌握主动性,抓牢控制权,而非趋于人下甘做一枚有志向的完卵,毕竟成王败寇的先烈不胜枚举。这个时代最冒险的事就是不去冒险。
目前的世界,新的围墙正在筑起,且每年都在加高。与其在存量的世界里分一杯羹,不如去增量的世界里栽一园春。为此我的一些新项目也正在筹备酝酿中。你又怎么知道我正在做的事情不值百亿美金呢(笑)?
(这是一篇来自虹桥机场的随笔,来自 iPad Pro 10.5 + Smart Keyboard。没有时间/必要整理格式,不追求阅读量,纯粹是候机延误 2 小时顺手兴之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