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刷脸”时代,小心你的脸被“盗”!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2-09 12: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你打开手机,对着支付应用眨一眨眼或微微一笑,商品就变为“囊中之物”; 相亲时,对对方年龄有疑惑,用手机在对方面前一扫,他或她立刻就“原形毕露”……


带着神秘色彩的人脸识别正愈发走近你我的生活,更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密码认证方式之一。


然而,也有不少人顾虑重重。 双胞胎、过度化妆、整容能分辨出来吗?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能有效保障吗?


一名女孩在杭州云栖大会会场一展台内体验“扫脸付”支付技术 许康平 摄


“刷脸”时代悄然走近


近年来,人脸识别的热度一路高歌猛进:


面部识别解锁功能成为智能产品一大卖点,智能相册可通过识别人脸进行照片分类,美颜类APP自动识别人脸并为其化妆,银行和证券机构开展远程“刷脸开户”……


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世光看来,人脸识别经过多年的发展,近几年确实取得了突破式发展。


“这个突破伴随着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深度学习技术的一大进展。”山世光说,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完成了。


“金融领域要求人脸识别1:1验证,即验证你是你本人;安防领域的应用则是1:N,即在N的库里进行逆向筛选和识别,识别出特定的人。”旷视科技品牌总监谢忆楠说,这是当下需要重点提升的技术。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都宣称已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但真正大规模使用的机构尚未出现。


山世光的判断则是,“刷脸”时代尚未全面到来,仍需时日, “如果乐观的话,在3至5年内,我们就能看到越来越多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和场景”。


双胞胎、整容脸能否分辨?


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刷脸”支付。


双胞胎能分辨吗?

过度化妆 、整容能分辨吗?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 人能分辨出来的双胞胎、一般化妆或整容的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能分辨;人不能分辨出来的,机器人目前也很难分辨。


除了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脸识别技术上确实还有需要攻克的环节。


山世光说, 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攻击手段包括打印照片、视频播放、3D头套等。


虽然也有一些技术可以防攻击,但攻击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人脸识别还需研究对抗攻击的手段。


华为集团从事模式识别的技术人员田女士则认为, 完全达到100%的准确率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即人脸识别背后使用的数据库能够穷尽所有人脸数据,深度学习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人也会认错人,主要看错误率是否在可容忍范围内。



脸被“盗”比密码被盗更可怕


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涉及了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用户的人脸数据交给相关应用,安全吗?


山世光认为,用户隐私确实值得关注,即用户的照片是如何传输和保存的,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保存或拷贝。相关应用如何设计人脸识别系统,确保用户数据不被盗用,目前看起来还不明确。


“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应用越来越多,各类标准包括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应该尽快出台。”山世光说。


二是人脸数据被盗后,会面临类似“撞库”的问题吗?


“如果人脸被‘盗’,远比密码被盗更可怕。”田女士说,人脸数据很难更改。


例如我们不可能因为一次脸被盗就去整容来更改我们独有的生物密码。 因此当下很多技术都在突破活体检测,如用‘眨眨眼’‘张张口’来进一步确认”。


“活体采集不仅仅是算法自身的问题,还需从硬件、交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蚂蚁金服安全智能部总监陈继东说,生物识别智能进入商用,尤其是金融领域, 有必要运用多种生物特征交叉比对验证,即除了人脸识别,还要综合运用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眼纹识别等多因子生物特征,更安全地服务用户。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人脸识别技术面临重重安全考问,仍十分看好该市场。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资金更加安全,就必然会在便捷性上有所损失,反之亦然。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便捷性,企业、银行等金融类机构应在两者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来源:半月谈

记者:张璇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