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焦虑的就是中产阶层,想向上跃进,又怕向下跌落。因为没有打江山的世袭背景,眼前的小康生活并不稳定。而一旦坠落入底层群体,却很容易稳定地陷于其中,再次凭本事逆袭,将是小概率事件。
替儿子写
PPT
的,都是中产阶层。哪怕他年入百万千万,也是,至少心态如此。至于已经赚下九代家业的大老板,固然也会精心安排子女的前途,但是他们不写
PPT
,也不会焦虑,路就在那里,悄悄走就是了,富二代俱乐部成才的通行证,其实是低调。
但是中产阶层没法低调,他们深知孩子的位置和他们自己的位置一样,每时每刻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必须利用手中全部的资源来争取优势,所有的资源都必须亮出来,藏着掖着就等于没有。
所以那张牛娃的简历,正面看全是亮点,反面看全是焦虑。
中产阶层对中产阶层的扒皮也最为犀利,只羡慕,不分析的,其实不是这个圈层的群体。中产阶层的家长,都在细细点开每一张
PPT
,一边对照自己的生活,不时发出鄙夷的鼻息,一边默默琢磨如何编排自家孩子的
PPT
。
从这几张
PPT
里,已经有人分析出了详尽的牛娃背景:应该是居住在上海郊区的高学历新中产,父母应该是外地人(上海人一定会录方言视频),房子应该不大(没拍室内环境),提到了父母学历背景,却没有提祖父母一代(应该没什么可说的),孩子爱好是不怎么花钱的足球跟游泳,上的培训是大众机构(请不起私教),乐器是最大众的钢琴且没有提及师承(肯定不是专业路径),读物都是幼儿园的推荐书目(没有稀缺的海外原版),旅游全是亚洲和国内,乐高全是入门款,没有专业夏令营,没有机器人和编程,没有数学成绩……
不是精心养过娃的中产阶层,绝对分析不到如此的刻薄和精准,别说对每一条科目了如指掌,连思路都和牛娃家长一毛一样。
无疑,细心看下来,可能真正牛的不是娃,而是
PPT
的编排,作为高学历白领,这是他们最擅长的本领,很多的中产家庭都是。所以牛娃简历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竞技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款模板上市,切记,那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
PPT
”而已。
5
、
6
岁的年纪已经可以涌现天才,但天才的数量肯定没有
PPT
多,所以成为令人羡慕的牛娃,还得靠
PPT
,因为拼娃几率太低。而一旦祖坟冒烟摊上了小天才,其实也就无所谓
PPT
了,一技之长足矣轰动天下。
所以市面上最多的就是人造牛娃,全靠
PPT
来拼接闪亮人生。
PPT
越长,其实人越平庸,没有突出点,只好一个不落。
目前的中产家庭,很多都由底层跃升而来,对阶层坠落有着致命的恐惧。而将来草根逆袭的机会越来越少,上个世纪只需考上大学,而这个世纪,除非海内外名校,独木桥反倒比从前更窄。
竞争的主战场就是中产阶层,顶层不参与比拼,底层参与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