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出分季。虽然自己家里不一定有学霸,但是都特爱看别人家的学霸,其中最精彩的,是清北抢人的戏码——常常是自己还没来得及查分,清北的电话就打到了府上,甚至还有提前把种子选手邀请到酒店里看电影、打桌游,令对手都没机会去抢。
相信很多人心中也有个疑惑,为啥只有清北在抢人?复旦、交大、浙大等一票个“TOP3”咋不去抢一抢呢?——昨天的一个热搜可以很直观地回答一部分原因:#清华老师招生宣传华科老师望眼欲穿#——清华招生老师为武汉三中优秀学子讲解时,华科老师在教室门口“望眼欲穿”。被记者问到“是过来抢人的吗”时,他自己也忍不住笑道:“我们是来宣传我们学校的,让学生们对我们学校有更深的印象!”(九派新闻)
首先,不是不想抢,而是抢不过。被清华盯上的,北大可以抢一抢;被北大盯上的,清华可以抢一抢。但是被清北盯上的,其它学校基本就不用想了,除非常青藤也来抢。
话说中国的大学,没有TOP1,永远是TOP2,你可以称它们是并列第一,多年来始终难分伯仲。然后相对照的,“TOP3”却至少有五六所,复交浙南中科大都可以搏一搏。所以,一份看似连续的高校排名,其实是断档的。清北并列独一档,接下来落一大块才是第二档。第二档高校彼此之间其实也差不多,虽然在排名上争的各有短长,但毕业生竞争力基本没区别的,而跟第一档就有明显区别了。无论从院士人数、专业排名、生源质量、财政拨款、学术成果等各个方面,断档都是非常明显的。
从分数线上看,可能第二档就跟清北差十几二十分,但这不等于生源实力的差距。譬如复交可以吸引到的主流生源是清北分数线之下、自家分数线之上这个区段的生源,但清北的生源是从分数线到无上限,很多考生都是七百多分超过最低分数线几十分的那种大神,各省的状元、盲盒基本也被清北尽收囊中,另外还有五大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的那些天才。所以清北的厉害在于“无上限”,而不是那十几二十分的分数线差距。这种平台环境的吸引力是其它学校没办法相比的。
为什么清北能做到点对点的抢人?因为其实头部学霸并不多,能入清北法眼的每省也就一百多、二百多个;尤其大力度争抢的主要是状元、盲盒这些学神,数量非常有限,所以招生组老师是可以忙得过来的。
虽然理论上,其它学校也可以去抢一抢第二档的考生,然而这一分数区段,数量就比较大了,可能超过上千人,甚至几千人,招生组是没办法进行一对一问候的。比较实际的办法是进行宣讲,吸引对应分数段的考生来报志愿。所以,也不能说不抢人,只是基于实际情况而策略不同。
当然,很多985院校为了吸引高分学子,也都纷纷推出各种创新实验班型,包括保研直博等特殊待遇等,所以这方面就更凸显了宣讲的重要性。要让目标分数段的考生知晓这些班型和政策,比盲目地去抢人效率更高。
尖端科技需要尖端人才,所以有一对摽着劲儿发展的双子星名校,对于一个大国是必须的,就好比英国有剑桥和牛津,美国有哈佛和耶鲁。如果清北抢人是一种卷,我们希望它们更卷一些,只有竞争才能让它们走得更快,而不会被平均水平拉了后腿。学术竞争不是无源之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在高考、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学霸,基本都拥有很高的天赋和长期的努力,是未来从事尖端研究最好的苗子。
顶尖人才就得靠抢,哪怕最高学府也得屈尊十面埋伏。我们的高考状元,不仅在国内受宠,很多世界名校也求之不得。据说去年北京的状元就早早被英国TOP2录取,后来清北各展神通才把他留下。也幸亏我们的清北在世界排名不断上升,对顶尖学子依然可以近水楼台,这是毫不松懈的竞争得来的成果。
进入清北也并不是躺平的开始,那里的学风和竞争压力都是有口皆碑的,这些踌躇满志的学霸在更高的平台上会建立更高的目标,成为国家和世界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