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年后暴涨!这枚币实在太夸张了!! ·  3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又火了!蛇年纪念币钞节后开涨!还有一次预约机会! ·  2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文武财神双色铜章!超高浮雕! ·  3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蛇年纪念币钞,即将二次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蒋为等: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测度方法、演进趋势与决定因素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8-29 11:48

正文



文章标题:

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测度方法、演进趋势与决定因素

作者及单位:

蒋为、倪诗程、吉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蒋为、倪诗程、吉萍,2024:《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测度方法、演进趋势与决定因素》,《经济研究》第4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中国人口结构在近年来出现重大转变,人口红利迅速衰减,较高的劳动力流动壁垒进一步加剧了要素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推动了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以及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仍是中国经济当前亟需克服的困难,将“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作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因此,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长期以来,户籍、地域、档案、人事关系等因素是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重要障碍,阻碍了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有效循环和优化配置,造成了地区间的资源错配。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成为了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虽然在我国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但由于人才政策只能覆盖一小部分劳动力群体,因此,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无论在流入地还是流出地仍然面临较高的壁垒。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测度方法、演进趋势与决定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对于破除跨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基于人口迁移选择理论,通过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流动壁垒之间的理论关系提出了一套测算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5年历次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进行测算,并对其演变趋势、地区差异与个体异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始终保持快速下降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壁垒下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劳动力流动壁垒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均呈现显著的组间差异,其中年长群体、女性群体以及低学历群体受到更高的流动壁垒限制。
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将劳动力流动壁垒分解为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深入探讨两者在劳动力流动壁垒中的演化趋势,着重将制度壁垒分解为流入地效应、流出地效应与歧视效应,并结合其演进特征深入探索影响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因素。结果表明:虽然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均呈现下降趋势,但自然壁垒下降幅度远高于制度壁垒。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下,当前自然壁垒下降空间有限、边际效应递减,制度壁垒已经成为降低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关键因素,而流入地区施加的制度壁垒效应是导致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测算方法、演进趋势与决定因素三个层面出发,推动了从宏观层面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研究进展。首先,本文提出一种从宏观层面测度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不可观测性与微观不可加总问题,提高了测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方法基础。其次,本文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进行分析,从总体趋势、地区差异与群体差异等不同角度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动态演化与趋势特征进行探讨,有效克服了现有研究仅聚焦于微观层面的局限性问题。最后,本文从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角度出发,对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进行分解,评估了不同因素在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中的重要性,有效弥补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为破除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决策参考。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本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劳动力流动壁垒被极大削减,地理、文化与心理方面的自然壁垒得以快速下降,基础设施建设对降低劳动力流动壁垒的边际效应出现大幅递减。但对于东北与中西部地区而言,交通、通信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不足,削减自然壁垒对于降低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壁垒仍然较为关键。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同时应当将重点聚焦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以进一步降低阻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自然壁垒。
第二,关注重点群体的劳动力流动限制,加大力度破除影响年长、女性和低学历群体的流动壁垒。一是放宽落户政策的年龄限制,激发老年人社会参与动力,提升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二是增强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劳动力的信任程度,充分发挥女性群体的市场劳动价值,鼓励企业做好人文关怀,提升和增进女性福祉。三是继续健全低学历群体社会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低学历群体技能素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