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街15号
分享传播金融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街15号

为监管引领银行业“脱虚入实”的担当之举点赞

金融街15号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9-05 17: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年来,国内普遍出现了经济脱实向虚的迹象,金融资产扩张的速度惊人,从民营到国企,都出现了一股金融投资热潮,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做企业的不再安于生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因为生产的收益率要远低于投资收益率,比如商业银行目前的资本回报率在 12 %左右,而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下降至 5 %以下。在实体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银行业资金大量投资同业资产。

另一方面,企业资金成本太高了, 美国企业的债务总量占 GDP 60% 不到,中国企业的债务占 GDP 150% 。美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 40% 左右,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 70% 左右。

甚至连不少地方政府也都到处争夺金融投资项目,社会资本通过层层加杠杆,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实体经济获得资金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金融资产泡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宏观上是金融业占 GDP 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6 %上升至 8 %,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从 33 %下降至 30 %。

但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是要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我们都要鼓励支持,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高耗能的产业就要限制融资,倒逼其退出市场。所以江苏在 2010 年就确定了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

在这方面,江苏银行业的做法值得点赞。根据发布会数据,截至 2017 6 月末 , 全省银行业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表内外融资余额高达 6527.6 亿元 , 其中贷款余额 4694.87 亿元 , 较年初增加 520 亿元 , 增长 12.46%

这个规模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查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相关数据,截至今年 6 月末,江苏区域境内贷款余额达 10.008 万亿,这意味着十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占比达 4.7% ,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节能环保企业表内外融资余额已达 1235 亿元,成为十大新兴产业获得信贷占比最高的产业。

政府的政策引导对银行业的业务重点影响比较大。比如江苏银行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 ,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 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对新兴产业出台专门的经营和审批指引 , 明确新兴产业列入优先支持类行业 , 在担保措施等方面给予优惠 , 安排专项规模支持。

除了贷款难,贷款贵也是实体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不过从江苏来看,新兴产业能够从银行拿到“良心价”。

数据显示,江苏省内各银行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执行优惠利率 ,2017 年上半年银行平均贷款利率 5.408% , 同比下降 15. 37 BP , 其中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均利率下降为 5.775% , 同比下降 35.5 BP

关系到银行的经济利益,在社会资金成本普遍走高的情况下,银行舍得放弃一部分经济利益是难能可贵的。

江苏银行业为什么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有热情呢?这就有监管和自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监管引导。 2016 年江苏银监局专门出台了《江苏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意见》组织银行机构开展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自评估 , 督促银行机构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 改善信贷有效供给 , 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存在服务实体经济主业不突出的问题 , 2016 , 江苏银监局会同省金融办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建立考核机制 , 按月通报考核各银行机构制造业贷款情况

近年来,银监会一再强调强监管思路,陆续出台多个文件对同业业务、金融杠杆、贷款结构等方面进行审慎性监管,从上半年开始的“三三四”检查矛头直指银行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的乱象,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实践证明,通过强监管来遏制银行业“脱实向虚”,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是最明显的。

另一方面是在银行业的自我调整。 如江苏银行今年上半年就下发重点白名单客户 1064 , 并将战略新兴产业营销指标纳入 KPI 考核体系。

而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些银行机构尝试改革目前的信贷人员考核机制,建立科学 务实的尽职免责制度和激励制度 , 适当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的风险容忍度 如一些机构对风险敞口余额在 500 万元以下的不良贷款予以免责 , 对重点高新产业园区不良贷款容忍度最高提升至 3%

解铃还须系铃人,让金融业返璞归真,在直接融资短期无法见效的情况下,银行业是转型的核心,只有银行业的底线守住了,实体经济才能重新看到希望。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实体经济转型方向,谁能抓住转型时机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从政府监管部门层面,单纯靠行政管制推进“脱虚入实”并非长期之策,金融资本的“脱虚入实”还有赖于实体企业回报率上升,一方面需要政府继续采取措施降低税收、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基础科学创新、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只要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提升,金融资本自然会逐利而来。 (江苏银监局于9月5日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披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