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油塔拉普是value trap的音译
,
意译为价值陷阱
。
在投资生涯的小白期
,
我是不知道
“
周期股不能在低市盈率的时候去投
(
因为往往是周期的顶点
)
”
这个朴素道理的
;
这道理很反直觉
,
我当时只知道价投就是要买便宜
,
商学院也教这个
,
商学院不会教你要警惕低PE的周期股
。
于是在投资生涯一开始
,
我就很不幸地买了不少PE大概在零点几的能源股
,
然后坐等发财
。
直到读到邱国鹭的书
,
反复强调了这个问题
,
我吓得把书掉在了地上
。
好在人只要活得够久
,
一些早期的错误总可以通过时间来消弭
。
我犯下低PE的错误还比较早
,
那时候金星尚还站着撒尿
,
那时候创业板还在被人污蔑为韭菜砧板
,
久而久之我可以从亏损的阴影中走出来
。
但疼痛的记忆比奶茶嫁给东哥的目的性还清晰
,
以至于我每次想到价值陷阱
,
就首先想到低PE投能源股的惨剧
。
其实
,
低PE的周期股也未必是价值陷阱
,
因为既然隐喻是陷阱
,
那陷阱一般都很隐蔽
,
要盖上一层树叶
;
而低市盈率时候的周期股
,
是一个明洞
,
周围还给你拉了铁丝网
,
然而我还非要摔进去
,
我只能怪自己太菜
。
幸好读到了邱国鹭
,
少走了不少弯路
。
在投资中
,
有些前辈的一些话之隽宜透彻
,
如同一股抚摸过湿地的苹风
。
而关于价值陷阱
,
有一本书叫 Value Trap: Theory of Universal Valuation
,
应该没有中译本
,
作者Brian Nelson原是晨星
(
Morningstar
)
的研究总监
。
这本书我也不推荐你读
,
写得比较长也罗里吧嗦
,
有很多图表
,
但有几个重点我觉得可以聊一聊
。
首先这本书对价值陷阱做了个定义
——
什么叫价值陷阱
?
价值陷阱就是说
:
某个公司
(
股票
)
如果用历史数据来看
——
比如市盈率
、
市净率
、
股息收益率或者其他的一些估值指标
——
看起来便宜
,
但事实上并不便宜
。
哪怕你的市盈率用的是动态的forward
,
也没用
。
价值陷阱并没有什么价值
,
“
看起来便宜
”
是价值陷阱的长相特征
。
那我们为什么会容易陷入一些价值陷阱中呢
?
有这么几种情况
。
第一个是盲目追求高股息分红
。
格雷厄姆曾说
,
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少关心点股市
,
而多关心点股息率和公司的业绩
。
这句话本身无大错
,
但是一些读者却会错了意
,
眼光的重点炯炯地放在了股息两个字上
,
仿佛股息就是神谕
。
于是他们的策略
,
是股息越高越买
。
其实买分红股本无对错
,
分不分红这取决于公司经营与发展阶段
。
有一些研究也认为分红的公司整体上表现优于不分红的公司
。
比如 Factset的一个研究
,
将美股公司分为不发股息与发股息的两组
;
从1991年到2015年
,
不发股息的公司年化收益为 4.18%
,
而发股息的公司年化收益
(
包含股息收益
)
为9.7%
,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
,
投资分红公司更好
。
然而分红公司好与分红高的公司好完全是两回事
。
不知如何这个都市传说就逐渐在一些人嘴里变成了股息分红越高越好
。
于是很多投资人对高分红的股票趋之若鹜
。
但理论上一个公司将其盈利进行分红或者滚入留存收益
,
在那一刻完全是等价的
;
你15块的股票发了5毛的股息
,
理论上股价就应该回到14.5
。
比如苹果
,
虽然分红但股息率其实一直不高
,
但股息绝对值逐步增高
,
股价节节上升的本质是业绩好
;
亚马逊从来不发一毛钱分红
,
留存收益全部再投入
,
股价节节上升的本质还是业绩好
。
有个研究显示
,
股息率不是越高越好
,
而是能够持续提高股息分红的公司才好
(
仍然是因为业绩好
)
。
逻辑而言公司分红很高
,
说明留存收益创造不了更多价值
,
才被迫把现金发在投资人手里
。
你把所有的盈利分光
,
这叫始乱终弃
,
那你还不如把公司也分光
。
分红过高的公司等于把自己的一些流动性也给分出去了
,
其实也会有更高的风险
。
当遇到像2008年那样的流动性大冻结
(
credit freeze
)
的时候
,
就死得会更快一些
。
以我个人的经验
,
那些动辄股息率在10%以上的公司
,
几乎无一例外会是价值陷阱
。
他能撑一年或者两年的10%给到你手里
,
然后就没利润了
,
然后就没分红了
,
同时股价也崩盘了
。
这种你追求高股息而亏掉本金的所谓
“
投资
”
,
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的P2P
?
第二种情况是你确实找对了一家很便宜的公司
,
而这家公司也确实有价值
。
比如这家公司账上就有一亿美元现金
,
零负债
,
但其股票以5000万市值的水平在市场上交易
,
这种是教科书意义上典型的价值投资机会
——
你可以花五毛钱买一块钱资产
,
等于你花五毛钱现金
,
换回了一块钱现金
,
跟抢劫似的
。
但这种好机会你在扑过去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
,
为什么能轮到你
。
这种花五毛钱买一块钱的公司
,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的绝佳好机会
——
就是你花了五毛钱
,
然后能迅雷不及掩耳地把这家公司账上的现金掏空并
(
通过我也不知道的某种方式
)
转移到你的个人账户上
,
且全过程合法
,
才行
。
也就是说
,
你虽然看到了价值
,
但如果你无法将挂在价值上的贞操锁给敲个稀巴烂
,
此价值对你毫无意义
。
巴菲特早期就投了不少烟蒂股
,
但动辄就要杀入董事会把公司清盘才能获利
,
老爷子当年年轻气盛且财大气粗尚可如此
,
而我们许多时候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股东
,
根本就是一张听天由命的司马脸
。
你买了搜狐的股票
,
搜狐的大楼就是你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