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夜美学
睡前提升审美力。 好审美,跟你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揭秘腾讯“核弹级”AI工具:1句话生成3D模 ... ·  22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欧洲版ChatGPT”移动端上线,越南Ap ... ·  22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一夜之间,中国跨境电商的美国生意变了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夜美学

如果你想见证一段传奇,不妨到他的酒吧里喝一杯

一夜美学  · 公众号  ·  · 2019-08-11 21:02

正文



北京玩音乐的人里,很少有不知道张有待的。他的名字后面通常跟着一连串“第一个”的头衔:中国第一个在电台播放摇滚乐的,第一个做爵士乐的,第一个放布鲁斯的,第一个放电子乐的DJ……


2003年,他在当时还黑灯瞎火的三里屯北区开过一个叫「九霄」的俱乐部。「红色的墙面,金线云纹的柱子。楼下火锅店的味道常冲上来。喝了酒,像在九霄云外。」虽然仅仅存在了三年,但如今依然有人对那段旧时光念念不忘。彼时消费时代尚未来到,夜店并非象征低级趣味,而聚集着当时北京最先锋的音乐家、电影人、文艺圈人士。


「一个酒吧,最重要的是什么人去。」张有待觉得老九霄算是赶上了一个黄金年代的尾巴,而他现在正打算重新出发,创造一个新的「文化绿洲」。


张有待

「有待」空间


张有待的新九霄有些隐蔽——晚高峰后,望京像渐渐瘪下去的气球,重新陷入沉寂,相对比的,这个在地下的空间不大,却兀自 藏了一片蓬勃的空气。

店的外头是咖啡馆,酒吧藏在两扇电梯门后面,第一次来的人难免迷惑。 电梯里煞有介事地播放着广告,门一开却是个平层。 老板张有待和日本空间设计师胜田规央在一边看着不做声,如期待恶作剧成功的小孩,暗自得意。


胜田解释说,「有待」的名字决定了这里的空间。 它不能是一目了然的,而必须「让人有所期待」。 张有待说这儿让自己感到亲切自在,仿佛回到了大学在中戏念戏剧的时光。「 戏剧」的还有我们头顶的楼梯,它通向一扇门,但永远不会有人下来,因为门后只是一面贴着海报的墙壁。


往深里说,这和他觉得「酷」的东西大概是相通的。 他提起旧金山的书店城市之光,那家影响了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小店有一扇门,上面写着: I am the door。


我坐在外间的咖啡馆和他聊天,老客和结束演出后的乐手们在电梯门前进进出出,熟络地彼此问候。 他转过头有些自豪地介绍: 这位是北京最有名的英国人DJ,这儿还有搞摄影的、画画的……

张有待文化绿洲的野心看上去蛮成功。 最近九霄变得更有名了,坂本龙一也成了这里的客人——他们合计着在北京做一个音乐的大计划。

坂本龙一与朱哲琴等音乐人在九霄即兴表演,2018


音乐下酒

张有待开的俱乐部,理所当然地充满了各种音乐梗。 作为工龄近30多年的资深DJ,没有比谈音乐更让他眉飞色舞的了: 门口的财神是Jonny Cash,两侧摆满书的楼梯是《Seven Steps to Heaven》,电梯灵感是Prince乐队《Let’s Go Crazy》的歌词。


酒吧的天花板很高,中央巨大的白色霸王龙露出一排牙齿。 这是他的科学艺术家朋友赵闯的作品,取名叫Freddie(Queen的主唱)……


九霄的调酒师也得有点音乐底子,因为时不时会收到老板的命题作文。 《Yellow Submarine》、《Seven Steps to Heaven》都是固定节目。 最近新添的还有如《Sweet Child O’Mine》、《Smells Like Teen Spirit》。 这并非生搬硬套,他会在文章里娓娓道来缘由,解读文化背景时加入自己的共情,显的很是动人:

有一天你的青春变成了一种消失在空气中的味道,混杂在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和硫氧化合物中,完全没有了踪迹,卧室墙上那个男孩在吉他噪音中绝望无助的眼神也成了遥远的过去,永远停留在他用猎枪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个27岁的清晨。 你需要去寻找一种可以让那个男孩起死回生的神药,才能治愈你自己的健忘症。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第二个家


自从2018年新的九霄搬来这里,它几乎成了张有待的第二个家。 他认为无论是白天编电子音乐杂志,还是晚上在九霄喝咖啡,推广音乐都是自己的工作重心。 张有待是不一位喝酒的酒吧老板,但坚信一切美味的饮品,都需要好音乐搭配。


到了晚上,你会看见他坐在高处的专座上喝茶,那个玻璃盒子里还装着他的DJ台和一墙的唱片收藏,橙色灯光,氛围就像个平常的家——他希望把自己的生活也变成这个酒吧的一部分。



「好的酒吧应该让你觉得像进到某个人的客厅,主人在招待你。 通过这个空间,你能了解他的生活、他的爱好。 他喜欢音乐,他喜欢书。 他喜欢的也许是跟你是同一类的,所以有一种归属感。 如果我每天晚上都想来这儿坐着,不管有人没人,我都觉得像在家里一样舒服,它也就会给客人带来这样的感觉。


同样被带进来的私人趣味还有他在音乐上坚持。 他常一脸严肃地拿着iPad来回巡视,音响和耳机的品牌都由他亲自挑选,每部分空间、每个包厢的音质也要细细调节。


他谈起自己多年前自己刚开始做DJ,90年代末的北京还是个摇滚城市,他们在各种地方打游击一般地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甚至还去了长城。 再后来的House Music则有句口号道出了他的愿望: My House is Your House。


那时他想要一个家,「我们所有喜欢这些音乐的DJ都在这儿放音乐,不用再去各个地方游荡了。


三里屯机电厂楼上的老九霄

在一代人眼中,九霄代表了最好的音乐、最前沿的音乐。 16年前的老九霄是个电子乐俱乐部,人们躺在榻上,用酒和音乐隔绝门外的烦恼,如在云霄。 如今的新九霄里则有各种类型的音乐,舞台不高出地面,与观众融为一体。 他要求九霄的爵士乐手们放下架子,演奏Radiohead和Beatle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