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当今世界重演春秋战国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1-03-21 13: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公众号文章《 为什么说美国就是春秋时代的齐国? 》中,将美国比作当年的齐国,曾引发了不少人的激烈讨论。再加上前两天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搞得火花四溅,如同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这篇文章干脆聊聊,当今世界与春秋战国的内在联系。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纷呈的时代。平王东迁,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出现了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各国的兼并与争霸的最终结果是秦国一统天下。




这一历史进程并非中国所独有,几乎同一时期的西方,即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的地中海东部地区,希腊诸城邦纷纷崛起相互争霸,最终由亚平宁半岛崛起的罗马一统天下。


到公元前1世纪,西方的罗马帝国与东方秦帝国的继承者汉帝国之间,展开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奠定了后世两千年的基本世界结构。



将当今世界与春秋战国作类比这件事本身并不新鲜,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做表面现象层的类比,并为秦国对应谁,楚国对应谁争执不休。


这种对比可能很有意思,但没什么意义。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制度也好,意识形态也罢,这些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源于经济基础,并且为经济基础服务。无论是对于个人、公司还是国家,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经济结构当中,为了在其中生存并谋取更多利益而做出各种行为,并且形成了相应的思维方式,这些经济结构就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络,决定了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每个念头,这个无形的网络就是“价值网”。


比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再比如女权主义崛起,本质上是工业革命以来妇女大量参加社会工作,获得经济独立,不再依附于家庭和男性,经济地位崛起带来了相应的政治诉求。


基于价值网这一概念,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将古希腊的雅典、春秋时期的齐国比作今天的美国。


我们可以把价值网中的各个要素简单分解为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四大要素,其中前三者对应实体经济生产,可以称为实体经济,资本则是对应生产背后的资源流动与配置,被称为金融或者虚拟经济。


金融的本质是人们建立了共同的价值信仰,通过信仰一组抽象概念,实现共同的生产合作,创造出更多价值。 金融来源于实体经济,但是这个抽象的概念一旦产生之后就可以反客为主,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起到支配作用。


金融是轻松挣钱的高大上生意,而实体生产是脏活累活苦活。如果金融玩得好,那么一定会脱实向虚,通过省时省力的金融魔法,从辛辛苦苦生产制造的实体经济中源源不断抽血。而且最好把实体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本国从上到下享受民主自由人权。


金融要想走出国门,起到国际间的主导作用,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降低关税,取消贸易保护和金融管制,以便货币洪流能够来去无阻;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以掩盖“自由贸易”的 隐性剥削实质。


因此,玩金融立国必须与文化教育传媒司法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把这种文化宣传变成所有人都认同的“普世价值”。


齐国所在的山东省拥有铜矿和鱼盐之利,并且是春秋时期的丝绸生产基地,“齐纨鲁缟”闻名天下。在管仲的治理之下,齐国大力发展食盐和丝绸贸易,实现齐国刀币的国际化,建立以齐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圈。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食盐和丝绸都可以等同货币使用,因此齐国相当于控制了经济最为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货币发行权,齐国都城临淄,成为当时的金融中心。


战国货币


行走于六国的外交家苏秦,相当于基辛格这样的人物,如此形容临淄的繁华景象: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气扬。

临淄古城的考古成果也可以反映这个金融中心当时的繁华程度:设计精巧的排水系统,发达的城区街衢,以及美丽的池水亭台。


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如果把石油替换成食盐,两千多年前的齐国早就在践行这句话了。


齐桓公“九合诸侯”建立霸权,除了宣扬共同价值观之外,建立共同防御机制之外,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贸易关税,建立“刀币贸易同盟”,压制其他诸侯。


美国干的两件事,以北约为代表的共同防御机制和以关贸总协定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同盟,完全复刻了齐国的套路。


当然,美国真正学习的不是齐国,而是古希腊的雅典。


雅典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银矿——劳里昂银矿,相当于直接获取了国际货币的发行权。雅典的金融霸权比齐国更为极致,而且跟美国更为相像,因为雅典是建立在种族歧视、外来移民和奴隶的基础之上,而齐国并没有大量外来移民,也没有系统性的奴隶制度。雅典用金融霸权建立海军形成军事霸权,发展海上贸易,宣扬民主自由价值观,建立提洛同盟笼络盟友,就是活脱脱的mini美国。


为何时隔两千年,地处东西方的三个不同经济体雅典、齐国和美国,会产生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


这就是国际政治领域的“趋同进化”。相似的价值网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相似的生态位,决定了该经济体的形态和行为,也决定了其内在的价值观。


大家可以在不同时期,看到类似特征的经济体,比如9世纪-16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17世纪的荷兰共和国,18世纪至19世纪的大英帝国,因为他们都是以金融为立国之本的金融帝国。


霸权风光无限,如同指环王的“魔戒”,具有莫大的诱惑力,但是能够成功挑战的,并不是另一个金融霸权,而是以生产立国的国家。


齐桓公称霸之后,春秋还有四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还有夫差、勾践这样的小霸,但大多只是昙花一现,从没有像齐国这样长期占据国际秩序的主导权。因为仅靠内部组织能力,国家政治动员力建立的强势地位只能保持一时,只有经济价值网将大家网罗其中,才能建立长久的秩序。战国中后期,秦昭襄王和齐闵王并称“东西二帝”,说明齐国虽然表面低调,但仍然是一方霸主。


以山西为基本盘的晋国,曾经有机会成为霸权的取代者。晋国的位置是华夏文明的龙兴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极大的军事战略优势。位于运城附近的解池盐矿,“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是除了沿海之外最重要的产盐基地,因此齐国的“食盐金融”(相当于“石油美元”)对晋国无效。




可惜,晋国内部地缘结构与欧洲相似,分成多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具有独立建国的基础,因此春秋后期分裂成韩魏赵三国,相当于欧洲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三国建立紧密内部同盟或者统一,则有逐鹿天下的基础,否则只能偏安一隅,或被各个击破。


占据长江中下游的楚国,地域广大,尚武好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说的是指楚国王族熊氏演变成的三大氏族屈、景、昭,但最终秦朝可以说是灭亡在楚人手里,项羽,刘邦甚至陈胜吴广等都是楚人,也算应了这个预言。


楚国的诸多特点,与俄罗斯极为相似。


楚国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圈的边缘,地广人稀,人民好勇斗狠,活脱脱一个战斗民族。楚人崇尚贵族强人政治,后期各大家族斗争不休,吴起变法惨遭失败,正如苏联变革沙俄,最终失败。普京依靠反寡头起家,最终也不得不依靠寡头维持政治平衡,跟楚国的政治气候极为相似。


楚国的政治气候跟其经济基础密不可分。楚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其中不少还被称为蛮族,因此维持其内部不分裂就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和挑战。楚国虽然物产丰富,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分布不均衡,人口稀少,也不方便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地区。但是其军事力量始终非常强大,正如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


同样位于华夏文明圈边缘,最终成长为最强者的秦国,自然就对应今天的中国。与本来就算半个西方文明的俄罗斯不同,中国是最晚融入西方文明,原本的华夏文明传统经历了痛苦的涅槃重生,变成东西方混合型文明。这与秦国长期与西部游牧部落混居,再融入华夏文明圈,成为文明边缘的混合文明极为类似。


如此一看,世界地图正好相当于春秋战国世界的倒转。东方的齐国对应西方的美国,西方的秦国对应东方的中国,位于中间的赵韩魏对应欧洲,南方的楚国则是俄罗斯。至于印度,基本相当于玩行为艺术的燕国吧,居然希望通过刺客荆轲来改变国际形势,真是异想天开。



秦国赖以强大的商鞅变法,源自法家思想。

法家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


法家思想最早发源于齐国建立者姜子牙的道家思想,在管仲手里发扬光大。管仲之后,道家思想分为两支,偏重于集体利益的一支被称为法家,注重生产强国,法家思想在魏国李悝、吴起等人发展后,变成了商鞅极端化的耕战之策;偏重于个人利益和自由主义的一支被称为黄老思想,成为后来齐国的指导思想,也是齐国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


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源头是女王伊丽莎白的智囊托马斯·史密斯,他的思想类似道家,注重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阴阳调和。后来就发展为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成为美国的主导思想,而科学社会主义则经苏联辗转进入中国,成为新中国的指导思想。


商鞅的耕战之策相当于工业时代的计划经济,但从实际目标上看更接近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即建立人口耕作土地,土地产粮提升养活更多人口,组成军队抢夺更多土地的“土地-人口-战争”循环。这种方式听起来有点反人类,但是在战国后期以战争为国与国主要相处方式的环境下,这是最佳生存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战争的目的和意义完全不同。农业时代,土地是生产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竞争的结果必然导向夺取土地。工业时代,土地重要性大幅退后,货币资本一跃成为主导要素,国际贸易则成为牟利的主要方式,更多的资本积累成为主要目标。相对于农业时代的“土地-人口-战争”循环,工业时代发展成“金融-生产-战争”的新循环。


到了信息化的时代,金融取代了实际的战争,本身就可以成为财富掠夺的手段,因此“文化舆论-金融-生产”成为新的游戏规则。霸权国家的军事实力依然强大,但是已经隐身幕后,成为引导金融流向的威慑工具。


但是无论游戏怎么玩,最终还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经济最根本的要素还是人口,人口既是市场需求的来源,也是供给的主力。


自由主义也即资本主义,片面追求资本积累也就是利润,偏离了经济为人服务的根本,导致广大人口的消费能力下降,成为经济危机的根源。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美国采取将生产转移到国外,金融掠夺财富全民发福利的脱实向虚玩法,又走上了以往金融霸权都走过的“脱实向虚”的老路。


无论是秦灭东方六国,还是罗马席卷整个地中海世界,表面上看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击败了更加文明和进步的国家,但实际上是相对平等分配体系,激励了更强大的生产和协作能力,以强大的生产力碾压了表面光鲜的金融霸权。


汉朝和罗马没有进行直接的战争,仅通过贸易连接,仍然上演了和今天类似的故事:生产立国的汉朝大量输出铁器、丝绸、漆器等产品,引发了罗马系统性贸易逆差,造成罗马金融系统崩溃,形成了首都地区对各行省的财税掠夺,再加上外来移民问题,导致罗马解体崩溃。而汉朝一方由于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无法排解,疯狂涌向地产投资,造成土地兼并,最终引发国家系统性崩溃。


所以就可以理解,美国国债和中国房市,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两大系统性危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虽然存在回响,但不是简单重复。今天的局势跟春秋战国到底有哪些区别?未来走向又会有什么不同?以后有机会接着分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