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少数派
数字生活传道者。分享智能手机应用,游戏,数码周边测评,App开发者访谈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乘联分会:#全国乘用车均价降至16.8万#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双11刚结束,#菜鸟驿站遭甩卖# |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贝索斯对亚马逊套现12.3亿美元##贝索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少数派

旅行照千篇一律?你可能需要试试这 4 个新思路

少数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02 22:03

正文



网上有很多讲解拍摄和构图技巧的文章。我自己也曾经写过一些,例如:《手机拍照不好看?提高手机摄影水平的几个实用技巧》(https://sspai.com/post/31799)。今天这篇文章我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探讨和讲解这个话题,希望对大家拍出更好的作品有所帮助。


这次演示使用的所有照片都是在一次登山时拍摄完成的,前后拍摄一共耗时两个小时左右,最终的成品质量虽然可能不是特别好,但用于对比讲解也已经绰绰有余了。


尝试不一样的角度


在长沙有一个著名的景点:东方红广场,此广场修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此处屹立着一个毛主席的雕像,十分雄伟壮观,是到长沙游玩的游客经常去的一个景点。此处全景如图:


图片来源自互联网


如果我们想要拍摄毛主席的雕像,应该怎样拍摄呢?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正面拍摄,这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自己「到此一游」的最佳证明。但是这个角度拍出来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极易沦为「食之无味」的游客照。


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首先应该绕着广场一周,观察一下整个广场哪个位置的视角更为独特,然后我发现了这个地方:


图片来源自互联网


此处位于广场右侧,上面的树木葱郁茂盛,有一种众星拱月的感觉,我尝试了几个角度:


图片来源自互联网


此处位于广场右侧,上面的树木葱郁茂盛,有一种众星拱月的感觉,我尝试了几个角度:



这个角度的画面元素倒是简洁了不少,但是雕塑主体被树叶遮挡,也不合适,于是我又往前走了几步,尝试了一个角度:


《众星拱月》


在这一个角度中,我用了较为夸张的视觉比例,重点凸显了树木的繁盛,并着力打造包围之感,凸显出雕塑的地位。


上面这一张照片从视觉效果角度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能够让人在看过之后就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上面这张照片无论是在整体立意还是构图上都略显扁平化,于是我又切换了一个角度,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春秋》


这张照片我用了一个比较浮夸的「渐变色」,左边是春天的色调,右边是秋天的色调,从而让画面在视觉效果上面存在一个对立与冲突。


春,象征着生机,但也意味着蹒跚起步;


秋,象征着衰败,但也意味着即将收获;


身前为春,身后为秋;可究竟是哪个春,哪个秋,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春秋。


当然,这张照片从表达上来说是比较失败的,如果一张照片需要花费大量的笔墨去解释它的立意,而不是画面自带解说效果,难免给人穿凿附会之感。这也是我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好照片是自己会说话的。


我这里主要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在这一张照片中,我除了寻找树木作为前景、利用渐变色去制造冲突之外,还利用垂直透视去强化了雕塑的「伟岸」感,给人一种仰视的视角,这样更加符合这个场景的气质。


等待一个好的时机


人们在这个地方拍摄的时候,会呈现出下面的拍摄规律:


正面——几乎人人都会选择从这个角度拍


侧面——只有很少的人选择从这个角度拍


背面——几乎没有人选择从这个角度拍


于是我决定从这个雕塑的后面走过去,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点,其位置分布如图:



然后我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伟人背后》


这张照片的下方是一个爷爷抱着在哭泣的孙子,右上角是一个年轻人扶着老人走过广场,左上角是一个坐着轮椅的老太太在晒太阳。画面中有人在阴影之中,有人在阳光之下,有人从阴影走向阳光,又走向阴影。


结合前面我提到的这座广场的相关背景,这张照片是有一定的隐喻的,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家也不必过度解读,我想重点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讲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


从构图上来说,这张照片用了三分构图、延伸线构图、三角构图、前景构图等常用的构图方法,雕像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处,画面的三个人物分布呈现出三角形,地面的线条呈现出延伸状等,以人物作为前景加强画面的纵深,同时交代我自己的拍摄位置等等。


为了拍摄这张照片,我足足等待了十几分钟,画面左上角这个老太太是一直固定在画面的左上角的,但是画面中间的爷孙两人,以及画面右上角的两个人都是随机因素,能够捕捉到这一瞬间纯属等待+运气,但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等待,就不会有运气。


这也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一定要善于等待,决定性瞬间并不是因为那一个瞬间恰巧被记录下来了,而是因为我们记录了那一个时段,这个瞬间只是被从中抽离出来了而已。


当然,我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构上面这个场景:


《捉迷藏》


可以看到,哪怕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角度,也足以拍摄出具有深度的照片,而在寻找好角度之后,保持足够的耐性去等待也是十分重要的。


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去过爱晚亭的人大概都拍过这样的照片:



这大概已经是爱晚亭的证件照了,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个角度拍出这种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爱晚亭总是充斥着来来往往的各类游客,这个地方随时都是人声鼎沸,如果这时候我依旧采用常规的拍摄手法,得到了只能是一张张的「游客照」了。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就拍摄了这样一张照片:


《爱晚亭》


这张照片里面的爱晚亭是一个虚像,有一种悬于半空的感觉,加上阳光和雾气的渲染,让画面有一种亦真亦假的错觉感。那么这张照片是怎么拍摄的呢?


在爱晚亭的前面有一个湖,正好岸边有一棵树斜插着卧在了湖水之上,于是我就以此为切入点,拍出了上面这张照片,我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人多——要找一个人少的角度——水里面没有人


爱晚亭显现不出来——水的倒影——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


爱晚亭在画面下面不明显——垂直翻转——让爱晚亭回到画面上方


要拍摄这张照片,我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多的问题,去过爱晚亭的人都知道,从常规角度拍摄根本无法排除掉熙熙攘攘的人群,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爱晚亭前面的湖。


但是拍摄湖水的确可以排除掉人群,那爱晚亭不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吗?但是经过我仔细的观察以及几个角度的切换,发现在有一个角度正好可以让爱晚亭显现出来,这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但是拍摄完成之后我发现爱晚亭在画面的下方,容易被人忽视掉,于是我又垂直翻转了画面,让它位于画面的右上方,使其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


当然,我并不是说从传统的角度来拍摄爱晚亭不好,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我采用常规的拍摄手段,否则拍出来绝对就是游客照水平,因此只能另辟蹊径。


这就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观点:对于同一个场景,尝试使用不同的表达手法,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雕细琢你的构图


在岳麓山上有一个穿石坡湖,这里也是一个几乎所有游客都会游览的景点,这个地方的拍摄难度看似较小,但实际上十分考验拍摄水平,比如:



这就是典型的游客照,我们暂且不讨论后期等因素,就从构图角度分析一下,这张照片构图的瑕疵有:


1. 过于平铺直叙



可以看到,整个这张照片的线条就是这么一根平铺直叙的线条,缺乏起伏和抖动,因此整个画面看上去比较沉闷乏味。


2. 缺乏视觉落脚点



这张照片的第一视觉落脚点是画面左侧三分之一处的亭子,但是这个视觉落脚点再向两端延伸时就无法找到视觉落脚点了,左侧是近乎直线的线条,右侧的建筑物展示不完整,因此给人一种憋屈的感觉,画面不够舒展。


3. 对称感较弱


拍摄这种带有镜像对称属性的场景,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拉低拍摄角度从而增强画面的对称感,让画面更加富有美感。


因此,我拍摄的时候是这样拍摄的:


《穿石坡湖》


这一张照片通过增加画面的高低起伏,让画面的动态变化更加丰富,同时完善了画面中的视觉落脚地,并通过拉低拍摄角度赋予了更强的对称效果。



在后期调整的时候我主要利用泼辣修图为画面加入了两个渐变调整:


第一个渐变调整主要应用与天空,用来降低天空的亮度让天空显现出更多的细节,同时降低了色温值为天空加入了蓝色。



第二个渐变调整主要应用于水面,用来提高水面的亮度让水面显现出更多的细节,同时降低了色调值,为水面加入了一些绿色。



以上四点就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拍摄技巧,坦率的讲,这些照片的成片质量并没有多高,毕竟这些照片都是两个小时之内拍摄完成的。但是,如果你具备我上面提高的这些拍摄意识,拍摄水平的提高只是早晚的事情,我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



为了增加这张照片的立意深度,我用了一个渐变色来辅助我的表达,但是渐变色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扣上非主流的帽子,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先在春天刚发新芽时拍摄一张照片,然后标注下这个位置,再在冬天树叶落尽时拍摄一张照片,最后进行两张合成。那时候你得到的画面效果就已经不需要你再用多余的语言去解释和描述了。


例子二:



这张照片从立意上来说已经足够完善,但是画面的细节把握仍然不到位,即画面的暗部还是存很多的干扰因素,例如车辆、行人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好:


用一个三脚架,固定好机位,拍摄完这张照片之后,连续拍摄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照片,最后利用多张合成将多余的元素抹掉,还原一个更加纯净的画面。


但是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具备了前面我提到的这些拍摄意识,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只是你愿不愿意花费精力的事情,而并非能与不能的问题。


除了拍摄,后期也是摄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限于篇幅,文中所谈到的一些后期技巧无法展开细讲。在 6 月 6 日(周二)晚 8 点,作为少数派和知乎联合推出的 「用手机拍张好照片,你的照片也能与众不同」专题 Live 的第四场,我将分享自己关于手机摄影后期的经验。在这场 Live 中,我会从底层原理剖析和讲解摄影后期,希望能颠覆你现有的后期思维,让你对手机后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对这场 Live 感兴趣,你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参与。




「翻了翻自己手机,感觉全是游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