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记忆承载3
记忆承载的第三个号,像说相声一样说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刚刚,千亿A股巨头官宣:筹划H股上市! ·  11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明天,首席经济学家谈民营经济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财经早报】300065,重大资产重组,今日复牌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腾讯最新回应!股价爆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记忆承载3

日本版的校长他爹

记忆承载3  · 公众号  ·  · 2024-08-11 1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互联网发展的历程,通过与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对比,展示了我国在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变革和成功之处。同时,通过日本企业家堤义明的商业史,强调了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心态和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与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对比

除了已知的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应用落地大爆发时期,我国在互联网发展上还有很多类似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观点2: 堤义明的商业史及其启示

堤义明作为日本企业家,其商业史对于理解商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是很重要的,同时要在发展过程中保持自信,摒弃个人念头,专注于研究市场和游戏本身。

关键观点3: 已有的历史经验和未来商机的重要性

已有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利用这些经验来寻找未来的商机。


正文

接着上午的话题,上午我说的,我们摸着人家过河,过的还是同一条河。

有读者留言问,除了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互联网应用落地大爆发那一次,人家有ICQ,我们有OICQ,人家有亚马逊,我们有天猫,人家有Uber,我们有滴滴。

除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还有什么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那我告诉你,不是还有什么是类似这样的情况,而是所有。

所有都是这样的情况,只是互联网这东西名气大,你知道对标过去的参照物是什么,别的行业你不知道而已。

我不知道这个提问的读者的年龄,80年代末期你能读报纸了么?

如果你能读了,当年你读过,你肯定会了解到一个当时比盖茨还有名的人,叫 堤义明。

堤义明是一个日本人,做了世界首富。我们80年代末的报纸上,有长篇连载的对这个隔壁邻居富豪的报道。

有些年纪大一些的读者可能有印象,但估计多数人都停留在花边新闻上。

就是他有多少多少个情妇,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报纸上好像说是200多个。

然后光是讲他和这200多个情妇的花边新闻,都讲了有几十期,连载。 当然,还有他老爹的花边新闻。

他老爹也是富豪,虽然没他那么大,但也是铁路巨子,也有至少几十个情妇,还都有孩子。

堤义明是庶出,他上面两个嫡出的哥哥不争气,下面那几十个姨娘生的其他庶子们可能是年纪尚小。

反正,他最后胜出了。

不仅胜出,而且带着家族集团做大做强,进军 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体育地产。

就是在各大城市,打造高端酒店。

他的孩子有没有在自家酒店里吐槽服务差,还居然是自己家开的,我就不晓得了。

另一件事就是去各个风景度假区,搞旅游地产,吃喝玩乐一条龙还带影院。

你是不是想起了长白山的什么什么,西双版纳的什么什么,我就不晓得了。

再比如, 堤义明还买下棒球队,重赏球员,拿了日本冠军,名声大噪,到处搭载自家产业的推广。

你是不是想起了8次夺取顶级联赛冠军的某东北足球队?我可什么都没说,都是你自己想起来的。

包括上世纪50年代,年轻的 堤义明也是他爹给他几个小目标,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搞,搞得成,算他的事业,搞不成,回家继承家业。

是不是越来越熟悉了?怎么有点校长的配方?

那么我告诉你,后面的剧情你更熟悉。

90年代日本地产过了巅峰期, 堤义明杠杆加太多了,还不上债务,只能开启卖卖卖的模式。

什么商业地产,文旅地产,都甩卖掉,赶紧去还贷款要紧。

这时候,也有个白马骑士,说好的价格临时变卦,又宰 堤义明一刀。

他还是按捺下怒气,忍痛割肉,卖吧,全卖掉。

几年后,这个日本的白马骑士也是低估了回调的幅度和周期,吃太多,消化不良,自己反而身陷债务泥淖。

我知道你要问,日本的白马骑士该不会也姓孙吧?真不是,不是孙正义。

所以如果你8,90年代看过报纸,看过 堤义明的商业史,你结合几十年后自己的亲身经历,不能说觉得一模一样,只能说,真的是一模一样。

已有的后必再有,已行的后必再行,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儿,这是旧约里的一段话。

所以说,我们有个优势,后发者的优势,就是我们非常清楚,接下来要干嘛,因为只能干嘛。

因为咱们干的从来都不是那种从0到1的事儿,那种是360个方向什么都有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们干的是从1到10000,充满了确定性。

我们有些读者看了之后,觉得不舒服。怎么就是我们在人家的游戏里玩呢,有种矮人一截的感觉。

那我告诉你,不要有这种感觉。

或者说我告诉你,你到底因何产生这样的感觉。

我打个比方,你跑去泸沽湖游玩,当地的摩梭族人给你讲她们的风俗,你作为一个外来者,听游戏规则听的津津有味。

你没有被冒犯的感觉?

没有吧?

想没想过为什么没有?

因为你觉得你是大城市来的,你比当地人有钱多了,她要讲她的规则,那我就听嘛,不懂我就学嘛,你内心深处无任何不适,是因为你足够自信。

我们把这件事反过来,假如你来自一个贫困山区,你跑到上海去工作,上海人跟讲你沪派文化,跟你讲我们是怎么喝咖啡的,这了那了。

你浑身都不舒服。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舒服?

我来告诉你怎么舒服,只要你比对方有钱,无论他讲什么,是泸沽湖的游戏,还是上海的游戏,你都很舒服。

只要你没对方有钱,无论对方讲什么,你都不舒服,就这么点事儿。

人的敏感是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所以要把精力用对地方。

当无论是曼哈顿人,还是摩梭族人,反正都没你有钱的时候,你 的心就静下来了,你就不会老是计较游戏是谁发明的。

你管它谁发明的,你下馆子吃饭,还管他谁炒的菜,谁洗的碗么?

所以重点从来都在于摒弃个人念头,专注于研究游戏本身。

你8,90年代的时候读 堤义明的商业史,你有没有想过,这就是未来我们的商机?

那么对于当下的时代的变化也是一样的,咱们可供参考的案例实在太多了,这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