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如果产品是主要以广告作为商业化手段。那么商业目标永远是第一位的。
看了所有的答案,都没有聊到点上。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有的产品,最终都要将价值兑换成现金。
如果产品是主要以广告作为商业变现的手段。那么请注意,你产品的服务对象已经不是用户了,而是你的广告主。用户的时间才是你的商品,你要做的是把用户的注意力卖给广告主。App只是你制造商品的工具。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怎么平衡产品和广告了。广告变现当然是最重要的。那用户体验就完全不考虑么,当然不是。原因就是用户体验下降,用户投入的时间就会减少,那么你能出售给广告主的商品产量就下降了。所以提升广告变现的目标上来看,也应该一定程度考虑用户体验。
所以,用户体验和商业,在产品是广告变现的形态下,一点都不矛盾,而是因果关系。
————————
对评论中的一些问题,简单评述如下:
微信为什么在广告上显得很克制?
1.腾讯并不依赖微信作为现金回报的主要来源。
2.微信除了广告,还有很多流量转现金的方式,例如游戏。
3.微信还肩负着腾讯DAU担当,以及社会美誉度等多方面的战略使命。现金回报并不是最首要的目标。
你的意思是,要同时满足用户和广告主两个对象么?应该先满足哪个?
只有一个用户。就是广告主。 软件上的用户是你的商品。你没有售卖给用户东西(假设软件本身是免费的),你是拿软件价值,交换用户时间,拿用户时间,交换钱。就像发电厂一样,用煤转换成电,用电转换成钱。那你说,我应该先发上一个月的电,然后再卖电给工厂么?
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该关注用户体验?还是广告主利益呢?
互联网流量存在马太效应,就看你追求长期还是追求短期。大部分成功的产品,都是一开始赔钱,并且陪很旧,再商业化(收割流量),当你的DAU大到一定程度,用户体验好到一定程度,商业化对DAU的影响就很小了,因为用户发现,虽然我很讨厌广告,但好像市场上也没有什么别的替代品了。你看《西部世界》只能在腾讯视频上看,广告再长,你也得忍着,因为产生了垄断,没有可替代性。而市场处于红海的时候,一般的策略都是拿钱来补贴用户,争夺用户,烧钱,耗死竞争对手,等竞争对手死光了,再商业化回血。
DAU和产品的商业价值成正比么?
DAU 100w 和DAU 1000w ,商业价值并不是10倍的差距。 100w的时候,你卖给广告主的是流量,定价权在广告主。1000w的时候,你交付的是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定价权在你。所以建议不要短期利益过早商业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