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AR 和 VR 是过去几年里最热的科技创投领域之一,尤其是阿里巴巴 7 亿美元领投 Magic Leap 的交易,更是将 AR 和 VR 这个创投概念,直接炒上了天。
“在硅谷,VR 从去年开始已经不再是 VC 投资的火爆话题了,有一些曾经声称只投资 VR 的基金也转变了关注方向。但是我记得今年初在中国,我参加国内一个会议时,发现国内创投圈对 VR 的热情在那时仍旧非常高涨。”硅谷斯坦福背景的投资人张璐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说道,“硅谷很多公司都开始接触中国资本,尤其是 AR/VR 类别的公司,和这个概念在中国曾经的热度也很相关。”硅谷正在重新审视AR和VR技术,这种现象早在去年就开始了。许多硅谷专注投 VR 领域的风投,已经调整了对外的宣传口径,将 VR 换成了“前沿科技”。但是在中国,对 AR 和 VR 概念的追捧,仍旧在持续。“某种层面上,可能大家会把 VR 当成下一个信息的载体在投资。”张璐说,“我认为应该摆正对 VR 技术的态度,它到底是不是下一代信息的载体技术?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VR 显然并不是过去一两年才兴起的新概念,其实四年前甚至更久,硅谷就有许多人看准了这一领域,做相关的研发和创业。在 Facebook 收购 Oculus 的交易之后,更是激发了很多创业者往这个方向走。但是 VR 并不是一个仅仅做了产品就万事俱备的商业模式。“VR 是基于生态体系的,这个生态体系一定要构建完整才能继续往下发展,形成巨大的市场效应。”张璐这样认为,“一个 VR 产品,要么嵌入到一个体系,要么自己做成一个体系。也要看市场时机,是不是现在开始做生态系统已经太晚了。”和 VR 头盔相关联的是能够形成支持的一套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只有市场上少数的大厂商才能玩得起。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 VR 创业者开始选择做内容。一方面,和硬件相比,内容有更好的跨平台优势。另一方面,目前 VR 领域的确也缺乏比较优质的内容。“我也看过一些做 VR 内容的公司,内容质量非常好,清晰度、辨识度,整个体验都很好。”张璐说,“但问题是,这么好的内容质量要求非常好的硬件技术去完整呈现内容的效果,但现在的 VR 硬件技术其实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VR 技术本身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用户使用后的眩晕感,仍旧没有解决。在 VR 创投热潮兴起的时候,更多团队倾向短平快的发展模式,这种核心技术问题的探索,吸引力也在下降。从某个程度来讲,这就进一步阻碍了 VR 技术未来的发展。
虽然 AR 和 VR 都在硅谷趋冷,但是这两个经常被放在一起谈的技术概念,所遇到的问题却截然不同。“AR 和 VR 的应用场景相比是很不一样的。”张璐这样认为,“AR 的应用场景要更广一点,但是 AR 也面临一个社交透明度 的问题。”社交透明度是 AR 技术应用时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举个例子,我们日常聊天是一个很自然的状态,但是如果一个人戴上了 Google Glass,周围人在社交心理层面上,就会有芥蒂。除此之外,AR 技术设备设计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也被局限在一个眼镜外观的形态,这也是 Google Glass 过去几年力推 AR 概念未能成功的一个“后遗症”。“投资人和创业者一定要独立思考。”张璐对笔者表示,“之前有声音说 VR/AR 一定是‘下一个风口’ 的时候,很多人都跟风这么想,但是现在一趋冷,大家又觉得这个市场要完了。 ”在她看来,VR 技术仍旧有自己的应用市场,但是现阶段 VR 技术带来的市场并不需要承载那么多的资本。“如果一个市场的总量不够大,但是有几倍的资本被投入进来,那么额外的资本就被浪费了。”她说,“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投资逻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 VR 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在未来几年被解决,再和关键的技术内容相结合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市场的。”张璐认为,VR 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在影音娱乐上的需求,这是 VR 目前最合理的应用场景。那么一直以来被许多风投挂在嘴边的“VR是下一代信息载体”的说法呢?VR 是下一代信息载体,这是许多风投在将钱砸进 VR 领域时的一个主要投资逻辑。这种逻辑,有巨大的想象力,几乎有无限的“讲故事”空间。“很多资本在投资 VR 的时候,已经把它当成下一代信息载体去看了,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它的过热。”张璐说,“我们在硅谷其实已经看到和投资了一些明显有潜力成为下一代信息载体的技术,所以也会横向比较来更理想的看待VR/AR技术。”“但我并没有觉得 VR 会成为下一代的信息载体,但是会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因为它的体量很大,在娱乐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现阶段 VR 的应用场景是有局限的,并不能承载起一个信息载体应有的应用量级,比如和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还是有很高的局限度。”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然后再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