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
是南京重点打造的先导产业集群之一
也是南京建设产业强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近日,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发现南京”新媒体行暨走进生物医药产业网络主题采访活动,中央及省市重点新闻网络媒体、财经类新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共20余人,
走进南京生物医药谷,参观研发实验室,对话企业技术团队,实地调研南京生物医药产业新技术、新思维、新成果。
👇🏻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何以向千亿级赛道突围?
(原文链接:
https://finance.jschina.com.cn/202503/t20250306_s67c9487de4b05777c1786f14.shtml)
六朝古都南京如何“高位起跳”,打开生物医药产业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329967)
南京生物医药谷:创新浪潮下,生物医药产业的“破茧”之路
(原文链接:
http://m2.nbs.cn/article/917805.html?id=917805&mid=1)
跟随媒体的笔触和镜头
一起探寻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
背后的故事
👇
○
基因对人类的影响贯穿生命全过程。在探寻基因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因检测仪器的帮助。然而,基因测序仪涉及芯片、信息算法等诸多科学技术,技术壁垒高、科研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
自2012年成立以来,真迈生物致力于国产基因测序仪的研发。
历经数年技术攻关,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RFSeq”测序技术体系,实现了“仪器—试剂—芯片—软件”全平台自主可控,是全球少数拥有基因测序上游核心技术和商业化交付能力的测序系统制造商之一。
○
“基因测序仪和检测芯片的关系就类似于打印机和墨盒,其中芯片作为高科技耗材,融入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南京真迈生物总经理周志良用打印机和墨盒做比喻,生动介绍了基因测序仪的原理和功能。“3年前我们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市场收入与国内持平。在市场拓展的同时,我们也不断进行产品更新,多梯度产品阵列可全面满足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产业用户的测序应用需求,赋能前沿科研探索和精准医疗。”
○
与此同时,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另一家医药企业也以创新突破崭露头角。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癌策略。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世和鹰眼”泛癌种早筛产品,仅需一管血,即可一次性筛查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等9种癌症并定位病灶器官,
成为全球仅4款获FDA突破性认证的多癌种早筛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2023年10月,由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世和一号NGS大Panel试剂盒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审批上市,
成为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肿瘤NGS大Panel(基因组合)试剂盒。
○
从本土独角兽到全球技术破局者,世和基因深耕肿瘤精准检测10余年,以百万例样本检测量、较高的研发投入比,稳居国内肿瘤NGS检测市场份额榜首。作为南京江北新区本土培育成长的肿瘤医学企业,世和基因与南京多所高校、研究院共建产学研究基地,广纳生物学、AI等多学科人才,同时,还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等展开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
在南京,创新药正出海加速中。
○
去年年末,一名香港患者用上了来自江北新区企业驯鹿生物的创新药——CAR-T细胞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FUCASO)。在为首例香港患者提供治疗时,南京海关与江北新区联合监管机制,打通跨境物流瓶颈,实现48小时内完成香港患者血液样本运输至南京并开始制备。
○
不同于传统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这一疗法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且全流程自主生产,且针对患者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具体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中的T细胞、在实验室中改造T细胞,再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输回体内的方式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驯鹿生物公司董事会秘书林梦涵介绍,自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至今,该创新药已惠及数百名患者。
南京生产、海外供应,驯鹿生物与多家机构合作,推动细胞治疗药物“出海”,并积极探索海外患者引流模式。这一创新模式的探索,以及优秀的临床效果,吸引了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的20多位海外患者来中国接受治疗。
○
“器械变得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2000年,南微医学在南京成立,主要从事微创医疗器械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国产替代先锋,其2015年推出的“和谐夹”以滑槽式结构实现360度精准夹闭,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8,终结了国外品牌垄断时代,单品年产值达数亿元。此后,创新产品“一次性胆道镜”更是能够深入胆道,实现高清胆道成像,进行超级微创内镜诊疗。
○
据南微医学执行总裁李常青介绍,目前,公司已服务全国超6000家医院,覆盖55%以上的三甲医院,成为国内微创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外市场,也是南微医学发力的目标。“如今,公司产品及服务可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
○
南京地处长三角,交通发达、辐射带动效果强,同时高校云集,有丰富的科教和临床资源。从基因测序仪的研发到基因检测在医学治疗中的运用,从创新药出海走向全球,南京生物医药谷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让企业能够高效地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创新药研发和生产。
○
同时,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需求,
南京生物医药谷提供全功能载体空间、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创新生态环境,现已建成近190万方创新创业载体。
○
依托南京丰富的高校资源,南京生物医药谷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工程计划专家52名,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99名,南京市科技顶尖专家15名等。此外,园区还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为人才的培养和留存提供了有力支持。
○
通过“临床急需器械快速通道”“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等政策工具,南京助力创新成果实现“实验室—手术室—生产线”的无缝衔接,催生产业发展的“热带雨林效应”。
○
为对生物医药企业实施“精准滴灌”服务,南京组建2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生物科技领域,对临床Ⅲ期数据积极或即将进入商业化的研发项目、具备技术转化价值的优质人才、龙头企业并购重组等给予重点支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以“全球视野+本土智慧”重构产业格局,“双向赋能”不仅带来技术的迭代加速,更推动南京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跃迁。
目前,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南京生物医药谷的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八,
是江苏省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成功落地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生物医药分中心,正朝着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
来 源:南京发布
审 核:王 帆
发 布:程燕妮
设 计:李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