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门
面向中产阶层,探讨和传播提升生活品质、创造精彩生活的人生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49年运钞机坠毁山野间,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门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比你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

龙门  · 公众号  ·  · 2018-04-22 17:44

正文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
Longmen518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本文来源 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是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偷偷的下着“笨功夫”。

100% 难道不好?为什么只求 51% 就够了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韩国棋手李昌镐,他 16 岁就夺得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 “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高手。

李昌镐下棋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少有妙手。

妙手是指围棋中精妙的下法,有时候,一着妙手或解开困境,或扭转败局,甚至可一子制胜。

《天龙八部》里虚竹随手破解珍珑棋局,就是一个妙手,帮他扭转人生,成为武林中内力最深厚之人。

厉害如李昌镐,为什么没有妙手?

一名记者曾问他这个问题,他憋了很久说:“我从不追求妙手。”

“为什么?妙手可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记者愣住了,只求51%的效率?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来不想一举击溃对手。”

记者再追问,他沉默了。

为什么世界第一的棋手,每子只追求 51% 的效率?

职业围棋选手之间,即使有段位之差,胜负也只是在二三目之间。一般的围棋有200—300 手,每手51%的效率,即有一半以上的成功率,150手51%的效率累积到最后也会稳拿胜券。

李昌镐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恰恰就是 “半目胜”,一局棋几百手,最后清盘——赢半目。

那妙手不是更好吗?

不。思考下:

到底是下出51%的稳定发挥概率高,还是下出100%妙手的概率高?

妙手很美,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陷阱。 人追求一击致命的时候,正是自己最不冷静的时候,成功了不免沾沾自喜,失败了心神摇晃,下一步最容易一脚踩空。全力之后,必有松懈;大明之后,必有大暗。

反倒是 51%,每次都稳稳当当,日拱一卒,最后准赢。

靠聪明迟早江郎才尽,靠手艺才能持续精进

妙手有个重大缺陷: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

因为每一次环节都不同,所以每次妙手都是心电一闪的灵感,这样你永远无法打磨手艺,只能 “等灵感来”,哪一天灵感用完,生涯也就走完了。

灵感没法刻意练习,没法打磨手艺。灵感没有护城河。

有人问郭德纲:您这讲相声,万一有一天江郎才尽怎么办?

郭德纲说:我们讲相声,学的是技术,练的是手艺啊。这和炸油条一样,一个炸油条的会担心自己江郎才尽吗?把相声当手艺,不当才气,才气会尽,手艺只会越来越精进。

许多作者第一本书写得好,之后就再无佳作;有些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惊为天人,后来却每况愈下。还有很多艺术家要借助毒品寻找灵感,他们总觉得自己缺乏灵感,其实是缺少能打磨的一门手艺。

反观李宗盛、周杰伦这种词曲创作出身的歌手,因为原来就需要大量生产音乐,没法靠灵感,反而得以持续出新,歌坛长青。

我们总热爱讨论谁 “灵气十足”,有 “机灵劲儿”。长久看下来,这类型的人最容易生涯发展跳崖——要警惕啊,这些词其实是用来骂你的。

因为聪明没有护城河。

李昌镐的 “围棋十诀” 中第一条就是,不得贪胜。

玩德州扑克的人——据说德州扑克是最接近真实人生的一种博弈游戏——常有这种体验。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钱押在中等的牌上,最后总是比别人差一点,几次下来就输光了。老手要是没有好牌就一直喊过,一旦遇到机会全部押进。

“不得贪胜” 也是一个被极度低估的道理。各行各业高手一次次地重复,但还是因为太普通,没有获得应得的注意力——新手都谋求一把翻盘,但是高手都玩持续迭代。

因为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 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曾国藩的笨办法,让敌人头疼至极


李昌镐的绝招是51%哲学,而晚清名臣曾国藩称这种战略为 “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一生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文人生涯,从6岁读书到27岁中进士,一直做到大学士,是当时的学术领袖;

第二段是军人生涯,太平天国运动中,自己组建湘军,缠斗13年,愣是把悬崖边上的大清王朝拉了回来续了命;

第三段是引入西方科学文化。他组织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引入第一批西方书籍,送出去第一批留美学生(留学培训行业可不拜关公,而拜曾国藩)。

前后两段都是文人的事,但一介书生怎么战胜当时战斗力爆裂的太平军,这是个有趣的战略研究。

曾国藩打仗的心法就是 “守拙”,不取巧,不搞四两拨千斤。 他不懂兵法,于是就用最笨的办法 “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叫 “结硬寨”?

比如说今天一个湘军首领接到任务:“命尔领军十万,速速拿下南京城!”

这个首领跑到南京城下,不进攻,先扎营:

勘探地形,最好是背山靠水。之后无论寒雨,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内完成。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筑成。壕沟深一尺,以防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防止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回填。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高五尺,其中两尺埋入土中,花篱有两层或三层,用来防马队。

看,这还没有进攻呢,三防都做好了。这就是 “结硬寨”,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命令,但他们把进攻转变成了防守。

“结硬寨” 的打法搞得太平军很痛苦。说实话,太平军算是清末骁勇能战的部队了,但是碰到这种打法,一点儿招都没有。

你这里一腔热血,王者荣耀,希望跟湘军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你我大战三百回合,一决生死!

一看人家湘军,埋着头呼哧呼哧挖坑呢,勤劳的小汗珠挂一脸,根本不准备和你一决生死。一旦进攻过来,就一轮火枪给你打退下去。一看你不进攻了,继续挖坑。

扎一天营就挖一天的坑,慢慢往前拱。

所以湘军攻打一个城市,不是诸葛亮那种一天两天智取豪夺,而是用一年两年,不停地挖沟。一道加一道,圆圈套圆圈,一直到城市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

这种打法就是微小优势的持续迭代,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打武昌,胡林翼挖了一年沟;打安庆,曾国荃挖了五个月。要看哪个城市是湘军打下来的特容易,整个城外地貌都变了。

湘军与太平军纠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战争胜利,这就靠曾国藩六字战法的后三字:打呆仗。

《孙子兵法》中说: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所谓 “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和李昌镐的 51% 哲学异曲同工。

成为卓越者的 “基因” 是什么?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柯林斯在其著作《选择卓越》里,思考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卓越公司,这些公司的基因有什么不同?

以2002年为基点,柯林斯往前回溯了30年,在20400家样本中最终选出了7家公司。这 7家公司连续15年市值增长是同行业的10倍,有的甚至超过百倍。这本书分析了很多 “10 倍速” 公司的基因。柯林斯讲了很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日行20英里”。

由于北极点在1909年被美国人拿下,1911年10月,有两位探险家同时瞄准了南极点这个处女地。

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俄罗斯的斯科特。他们同时分两路出发,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当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地把挪威国旗插在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探险队的五名成员在探险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