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守正创新、奋勇争先,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我们推出“典型经验”专栏,陆续推送系列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今日推送——
泉州市司法局:
“一所一品”固根基 百所争先创品牌
近年来,泉州市司法局坚持以“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活动为牵引,持之以恒强力推进司法所建设,经验做法被司法部公众号专篇报道,得到泉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入选该市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十佳”典型案例。
↑泉州市司法局打通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十六家司法所同台竞技接受“验收”
高站位谋划推进。
局党组专题研究司法所“强基础、展亮点、创品牌”评述活动实施方案,将司法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谋划部署。市级财政先后划拨200多万元用于补助参评司法所改造提升,以点带面推动司法所建设全面提质增效。
↑泉港区司法局后龙司法所打造集科普学习、互动体验、警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福炼万家平安建设体验馆
高质量督导推进。
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市对县绩效考评、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属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实施领导分片挂钩司法所制度,创新建立“品牌所与后进所互动带动”“品牌所与创建所互查互促”“沿海所与山区所互评互学”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传帮带”和经验共享。
高标准引导推进。
每年组织开展现场评述交流,通过科学制定评分标准体系,引导司法所以赛促学、以学促做。截至目前,共打造市级品牌司法所61个,其中一等奖7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19个、优秀奖22个,品牌司法所占比达37.4%,形成了比学赶超、互学互促的良好创建氛围。
硬件升级。
通过新建、改扩建、调整、合建等多种方式,投入1800多万元推进122个司法所与公共法律服务站一体建设,全市司法所所均业务用房面积近300平方米,较之前增加25.6%,全市163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达标”。
专业升档。
将人才保障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引导各地通过招考、选聘等方式吸引法学人才下沉一线,配强司法所专兼职人员。全市现有司法所工作人员1011名、比增8.9%,其中法学专业教育背景195人、比增24.21%。
功能升格。
依托司法所设立立法民意收集点、公证咨询联络点、法律援助咨询代办点、行政执法意见收集点等基层便民法律服务站点353个,收集立法建议520多条、行政执法意见357条。2024年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57166件,比增84.06%;实地走访、教育帮扶社矫对象、刑释人员3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基层维稳、法治建设等方面作用。
全面打造法治品牌。
将司法所创优创特成效作为加分项目,指导打造了“老叔公”“厝边解纷”等系列调解品牌,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创新“入矫即入学、解矫即毕业”社区矫正帮扶、立法民意“直通车”及法律援助148品牌等机制,为基层治理注入司法行政力量。
全程参与基层治理。
指导建立司法所长列席乡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规定、行政裁决程序规定等,探索试行司法所参与乡镇执法案卷初查,参与审核基层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270余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2949件,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见2000余条。
全域优化服务供给。
定期开展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及满意度测评,指导司法所依托泉州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跨县域协作机制,年均提供线上线下法律服务超10万件次。
↑
南安市司法局、市律师服务企业团队和九牧集团法务部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形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62则》
下一步,泉州市司法局将认真按照省厅部署要求,深化“一所一品”特色创新项目总结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司法所建设规范化水平,为打通全面依法治市“最后一公里”贡献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