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政冢在济源市轵城镇南,泗涧村北的一个丘陵上,现呈圆形,封土,夯筑,高11米,周围约四百平方米。冢前系聂政祠,历代重修,现存明代建筑的享堂以及明清碑碣数通,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1983年12月公布为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系魏国轵邑深井里人(现在的泗涧村,古代因凿井深得水称深井里)。”平日行侠仗义,大胆有为,不畏强暴,曾与抗秦首领严仲子结为知己。
严仲子出走后,对秦主和派首领朝相侠累,更加肆无忌惮,意欲借秦国之力以侵占赵国和魏国,进而压迫齐国和燕国,以和南方的楚国争雄。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严仲子拜托聂政刺杀侠累,聂政以老母在没有尽孝为由,暂不能行刺。等老母去世后,守墓3年,姐姐出嫁,没有后顾之忧,方采取刺杀行动。
严仲子和聂政计议借秦使和侠累会晤之机,让聂政装扮成秦使随从,设法接近侠累。临行前,严仲子怕此计难成,心情十分感伤,聂政却大笑说:我并没有把生命看得那么贵重,只要与人有利,与中原有利,需要捐躯时,在所不辞,说罢拱手辞别,独身仗剑,直奔都城(禹县,战国时,曾是韩国的都城)而去。
秦使和侠累会晤的当天,宫廷上下,戒备森严,聂政英俊潇洒,手提宝剑,说他奉侍臣之命,要到郡侯面前舞剑,就冲破卫士们的抵挡,跑上宫廷 ,直趋侠累,猛刺一剑,结果了侠累的性命,为中原除了一祸。
他还深恐连累自己的亲人,遂刮面剜眼剖腹而死。他姐姐聂嫈闻讯后,冒着生命危险,昼夜兼程,奔赴现场,见此残景,不忍独生,遂抱尸大哭,后撞石自杀而死。
后人感其义勇,将聂政进行厚葬在故居处,聂莹葬在村东和聂政相距2里,遂于聂政冢前建庙塑像,以作纪念,并把这个冢呼为将军冢,这座庙呼为将军庙,将这座岭也呼为将军岭,又在墓前筑台,因在城西,故名西台。
郭沫若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为其写了《堂棣之花》的剧本。
聂政遇严仲,辞以终养母亲是其仁孝也,然后捐躯报友是其义也,不是寻常烈士。这种肝胆相照、仗剑持义的精神为历代人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