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娱乐资本论
这里是“娱乐资本论”。我们关注文化与资本的基情碰撞,娱乐界大佬的投资秘辛,文化传媒股的炒作密码。 “娱乐资本论”由财经人士郑道森和文娱人士吴立湘共同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温州都市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昨天  
温州都市报  ·  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昨天  
犀牛娱乐  ·  《妻子的浪漫旅行2025》:真夫妻还好磕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娱乐资本论

19岁的《锵锵三人行》没了,50岁的窦文涛不是还在么?|男侠侃大山

娱乐资本论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9-12 23:49

正文

作者/姜东瀛


张绍刚


张绍刚老师曾经对着2005级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系同学在他们大三的某节课堂里,锵锵有力地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和窦文涛认识很早,那会儿我们混在一起就说,将来哥儿几个‘苟富贵,勿相忘”,他用重音拖延了这六个字,紧接着若有所思补充道,“他可能现在不记着了都”,这是2007年秋季学期的真事儿,用脑袋担保,张老师绝对说过这个话。


张绍刚、李诞、池子


十年后的初秋,已经通过某大会,开辟了事业新边界的张老师,在网络和电视上,继续强化他的优势风格:把课堂上本来经年累月擅长的“吐槽教学法”,正式转型确立为不再盛气凌人的平民“吐槽”主持术,收获喜人。


窦文涛


而那一厢,窦文涛同志则驰骋在中国电视史上形态最为简单的三人谈话节目,用时十九年,其传播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铁打的他,流水的意见领袖和新闻热点当事人。


你就说吧,不管从王蒙到许子东到刘少华的老中青三代“评论员”,还是梁文道、余世存这样的独立知识分子,再到自由作家查建英,教犯罪心理学的李玫瑾,教艺术史的曹星原,这些不同的极为健谈的学术女杰,甚至是争议人物徐晓冬,只有锵锵请不来的,没有窦文涛那自来熟访谈功夫拿不下的。


窦文涛与他的《锵锵三人行》


凤凰卫视的谈话节目矩阵,多年来说话招人听的,状态稳定不会把天聊死的,头牌大概只能是窦文涛。这不是对鲁豫、许戈辉做什么褒贬对比,因为她们的节目形式和议程设置确实没有窦文涛讨巧。


屏幕里语言交流的世界是两个人的,超过三个人就不见得有什么真诚了,而真诚有的时候作为一种节目上的思想输出,并不能让每个人都get到愉快,相反,常常给人的感觉是尴尬而不适。


窦文涛在三人架构的电视谈话里,可以作为中转站,有效起承转换、调节纠正三个人谈话中的情感错位和枯燥无趣。他不需要对他谈的话题真诚,事实上他屡次在节目中承认,他能上节目聊的事情,掀起的话题,跟他的关注点,他的偏好甚至是他性格骨子里的思维方式都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


他在节目里表现的话题掌控能力,对别人的迎合适应能力是清奇的,他拒绝正经,讨厌崇高,有的时候语言组织的特别市井。从电视主持人必须说精准的人话标准上,高端观众们顿时有种莫名的跃跃欲试的快感,觉得自己比窦文涛的口条都利索,归纳都要更有档次。


然而这种感受纯属SOME TIMES TOO NAIVE,涛涛的节目你可以说它懒,不求新不求变,跟不上时代,一天到晚瞎白话,但是你真见不着“TOO YOUNG TOO SIMPLE”的硬伤。


为什么见不着低级错误,他有专业主义洁癖,这是另类的电视手艺人情怀,不是廉价的激情,是难以名状的执着。


锵锵暂停前的最后一天节目我看了,忘了起什么话头,他讲到本质上,他与他父亲一样,喜欢琢磨一件事儿的精度,从设计到执行上,哪怕再简单,也要在落实上较较劲,做出纯度上的美感,就算这个美感只有他自己感知,他自己欣赏。


但矛盾的就是,他做的节目追求的是一个广度,什么都要聊,所有的热闹都要蹭。 我发现在他节目里有一个现象可循,一讲到社会问题个案,他就自觉不自觉地带着嘉宾往民族性劣根性这个沟的方向上聊,一讲到公民意识觉醒,一讲到做事态度,一讲到习惯与规则,他就常出惊人之语和神来之笔的辣耳朵金句,有时伴随贱贱的笑,小机灵小包袱的捧哏,也不比于谦差。


以上种种,在我理解,就是一种朴素的情怀,窦文涛这种人你让他情感外露,不如杀了他。


2016年窦文涛圆桌派分享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