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必读
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必读

这种期望,会害了你的孩子

父母必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1-03 07:42

正文




文/卢璐


我们几个中年妇女聚会,吃的开心呢,萍姐突然扔下筷子,跑出去接电话。电话接了很久,回来脸色很不好。我们问她怎么啦?


她气呼呼说:“小蕾的老师打的,模拟考试,数学才考了77,全班倒数第十八。”


我问:“他们班一共多少人啊?”


“他们本来40个人,上个月有个学生移民了,不知道补没补上。”


“就算40个人,说第22名,不比倒数第18,好听的多啊?”


萍姐边摇头边翻微信,“22也是分到下半边儿了。给小蕾补习的老师暑假出国了,一忙没再找,就这两月就拉下这么多。啊呀,这个孩子真不让我省心。”


萍姐拉开老妈诉苦模式,饭没法吃了,午间聚会变成了妈妈们的诉苦大会。


晶晶说,儿子5岁,调皮多动。从上了幼儿园开始,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告状。她看到书中说,有多动的孩子是因为需要消耗掉多余的体力,所以给儿子报了跆拳道,严寒酷暑都带着孩子去上课。


幼儿园老师继续电话来告状,原来顶多推搡别的小朋友,学了跆拳道之后,居然会助跑后,飞起来踢人。


熊家长真心不好当,要有非常雄厚的脸皮和心脏。在公司刚被老板训得跟个孙子一样,又得点头哈腰的冲着电话里面的老师不停说:“对不起。”


有个育儿专家做讲座,可以现场咨询。价格不菲她还是积极报名。听完了还专门再付了几百块的一对一咨询费,咨询儿子的问题。


专家的结论是:每个孩子永远都是天使,而每个父母都是错误集成的代表。


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内心问题的映像反射。纠正孩子,请先纠正自己。


最后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专注和耐心陪伴。”


她愁眉苦脸的讲,我拼命捂着嘴,没让我的咖啡笑喷出来。“真是字字千金。不用专家,我也可以告诉你。”


有句俗话是:“老公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我们全体人员对此深表怀疑?这个人有养过孩子吗?还是全世界我是哪个最倒霉的母亲?


怎么人家的孩子都个个乖巧,懂事,听话,爱学习,是学霸,怎么轮到我,就变成孩子就变成,调皮,捣蛋,不专心的问题儿童?









全中国的妈妈们估计都看过那本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我是新手妈妈的时候,也读过好多遍。让我记忆最最深刻的,其实不是那些值得我学习的育儿办法,而是教育犹如吃瓜一样容易的圆圆。


人家孩子咋那么好呢?咋那么知道上进呢?咋那么省事儿呢?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思迪也才几个月。管孩子要趁早,一切都来得及。我决定,我要积极努力,万分配合,不动声色,轻描淡写的把思迪养成一个出色的“圆圆”,省心省力,欣慰光荣。


我读各种教育理论,企图找到最简单轻松的那条捷径。可事实上,我努力了七年。思迪虽然是个听话乖巧的小姑娘,但是有时丢三落四,有时上课不专心,能看电视的时候,绝对不写作业。


后来我又生了个老二子觅,更是个性鲜明,调皮不羁的小姑娘。要是她突然分外乖巧的听话,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她在掩盖一个更大的错误。


有一次两个孩子又犯了错误,训斥完毕,各回房间面壁。当娘的我充满挫败感。在绝望和失望中,又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了一遍。然后还吃着酸葡萄去问度娘。


按书中的年份,圆圆现在也应该大学毕业几年了,因为我真的想知道,圆圆这么好的孩子,长大之后,到底成功到了什么程度?


看半天,没看出所以然。


其实不仅仅是圆圆。这些年国内教育好像是造山运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要长出一个学霸,北大清华,剑桥哈佛,反正全世界知名大学,都有中国学霸。


说起“学霸”,每个人都是羡慕嫉妒恨,都是肚子酸水,心有嫉妒。尤其我这种比较“学渣”的小人,心中想到的首先不是:“哇,学霸,高山仰止。”


我首先想的是:“哇,学霸,那现在呢?那将来呢?那还有呢?”


学霸的人生一定超赞吧?学霸的道路一定是阳关大道,金光闪闪吧?学霸的轨迹一定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吧?出了名牌大学一定至少也要有年薪百万,成为领袖吧?


事实上,全天下不用脑子的“理所当然”,都是“理所当然”的盲从。


我也去度娘上查了几个我记得住的学霸,令我惊讶的是,甚至有人仅仅是拿到学士学位之后,就工作嫁人,落入凡尘。



思迪四岁,我送她去读英语。同班的小朋友,有几个能数到20,大多数能数到15,而思迪每一次都只能数到11。


周六,我按着思迪斗法一样数了一个小时。卢中瀚走过来问:“老师要求读到几?”


我说:“10,但是有的同学能读到20,我不要求她读到20,折中一下,读到15。”


他晃晃手说:“ STOP!英语是她第三种语言,让那些读到20的孩子,也来读法语。”


话是这么说,但是他怎么理解当妈的心?


我们总希望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不对,这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孩子,只有比最好的孩子更好一点孩子。


“最”是一个比较副词。当得到结论,我们就总是在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当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强,我们心里极美,有了优势,这块儿可以放下;可是当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差,我们就百爪挠心,坐卧不宁。


奥利匹克的精神翻译成中文就是“胜者为王”。无论是中国现行淘汰式的教育体系,还是中国现在焦虑无比的家长,双管齐下的结果,推动中国的教育短期效应,急近功利。


“学霸”这词是不是和“早恋”一样,只在中文里面存在?

譬如,法国小学没有分数,中学开始有期末分数,但是这一定是几个测验和作业加起来的平均分。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成绩单和成人的工资单一样,是一个非常隐私的问题,老师直接交给家长,绝不公开,跟不会排名次。


学生和家长,没法和别人比,没有显性指标,竞争就不会那么激烈。


我曾经和校长交流过一个问题:“孩子在学校里面的成绩,究竟对于人生有多大影响?”


校长告诉我,法国教育部对该主题有立项,长期跟踪研究。


就目前得到的结论表明,在校学习成绩,和在社会中职业责任性,两者间的有一定关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必然性。


现阶段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并不相同,想要学习的好,在聪明,用功,专注等特质以外,其实也是一定的规律和窍门。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这可以帮助你更快的前进。


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保证孩子进入比较好的大学,更容易被大公司聘用,人生相对有保证,比较稳定。


但是一旦工作之后,学习优势的影响就慢慢地减弱。因为在社会中出头和在学校里面考试,要求的品质和能力并不完全相同。


事实上,能够在社会中做出成绩,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成功”,除了有极个别是那种天生禀赋,做什么都优秀的人,更多是在学校里面表现中等,但是有后劲儿的学生。


在学校里表现太优秀的学生,常常因为无法适应工作中与学校定义不同的评定优秀的方式和体系,总是觉得不公平,跌出金字塔,从而表现平平。



我相信,“圆圆”这种天然凿成,不用费劲的别人家的好孩子一定是存在的,但我估计是以一种六合彩大奖的形式存在,可遇而不可求。不中六合彩,我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珍品,每个孩子的特质都有不同。


别人家的孩子好,那是因为我们离得远,没有看到别人吃苦受累,努力的样子。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学霸,但是也不是每个学霸都能当总统。


在孩子总是随着父母的眼光而生长,有一个不停在挑剔自己短处的父母,会让孩子们无地自容。


不要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那没有意义,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

不要用自己的老公和别人比,那也没有意义,自己家的老公再坏,也是自己的。


我们读万卷书,行的却是自己的路。

别人家的学霸,别人家的学渣,成龙还是成凤,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别让自己期待,伤害了自己的最爱的孩子。

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孩子们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卢璐 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缝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个人公众号:卢璐说 (lulu_blog),微博@卢璐说 


相关阅读推荐:

日本父母的坚持:明确表达期望,小孩更主动学习

孩子,你真的不必去取悦他人

每天回家时,把坏情绪留在门外

“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宝贝,你也会有的。”

一位70岁外婆用画笔记录外孙成长:你的出生给了我很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