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被压抑的中国人,还有没有振臂“发问”的冲动和能力?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0-11-13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做大时代的发问者

——《文化纵横》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朋友:


写下这篇帖子时,《文化纵横》刚刚过完一个生肖轮回,云波诡谲的2020年也将迎来终章。


这一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夺去了百万鲜活生命,诱发了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乃至社会政治危机。这一年,所有人 亲身感受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剧烈运动,也亲眼见证了历史重演和新旧转换的激荡过程。这一年,人们有很多“没想到”,也有很多“看不懂”。那些一度主宰现代心智的知识经验在剧变面前丧失了解释力,那些曾经流行的思想理论无力对复杂的现实做出回应,那些有关历史发展的终局性判断都被打破了。


我们已经走到了不得不重新审视固有的思维定式,重新解释变动的中国和世界,重新思考未来的道路和方向的时候。至关重要的是 ,在生活的苟且和迫近的压力面前,我们还有没有振臂“发问”的冲动和能力?


“重新”发问,不是重启历史循环,而是从一个熟悉而习惯的智识系统,逐渐转入另一个陌生而远未定型的想象空间。要完成这样一个挑战故我、反思自我、塑造新我的过程,并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争辩的道理、主义太多,对事实的关注太少,不肯卸下先见的包袱,不愿面对也说不清楚真实的问题。今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惟有 跳出附庸、封闭、偏狭的知识体系, 不断地用现实拷问思想, 才能在鲜活的经验世界中重拾公共理性的基础、保持思想的活力。


《文化纵横》创刊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陷于迷茫之际。那年秋天的创刊号封面专题, 恰好就是一个横亘之后十余年的发问:“世界的中国焦虑”。与之对应,自然也有“中国的世界焦虑”。这些年里,围绕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我们这份起于草根的杂志,也有幸邀聚国内外800余位学者和实务人士,以中国与世界、城乡中国与社会变迁、技术革命与新型工业化、全球风险与治理现代化等为主线,策划编辑近300个深度专题,尝试对“古今之变”和“未来之问”作出建设性的探讨和回应。


面向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没有人能提供未卜先知的答案,但人人都可以平等地成为大时代的发问者,世界也需要新的提问方式。 我们十分乐于同广大读者朋友一起发掘和讨论有意义的新问题,共建新的公共智识空间。我们感到, 一个真正称得上“复兴”的时代,应是一个经得起拷问和检验的时代,应是一个保持普遍关怀、能够提出真问题的时代,也必是一个在发问中保持清醒、在解问中推陈出新的时代。 我们期盼,更多怀有家国关切和思考愿望的朋友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求真问道,修远不息。


《文化纵横》杂志社编研团队

于庚子年秋


关于《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是一本以“文化重建”为宗旨的深度文化思想类评论杂志,2008年8月出版创刊,逢双月出版,每年6期。现为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文化纵横》以议题设置能力为核心特色,已出版74期杂志,刊发1000多万文字,精心策划近300个深度研讨专题。未来,我们将继续推陈出新,特别对传统制度与现代治道、政治改革与公共政策、新型工业化和新技术革命、社会结构变迁、文化价值重构、全球化与中国战略等领域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度研讨。《文化纵横》邮箱([email protected])是本刊唯一的投稿渠道,投稿后两个月内,如未收到修改意见或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本刊取舍稿件以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来稿经初审、专家匿名评审和集体审稿会审议后方可被采用。无论是否采用,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往期部分专题回顾

滑动查看更多



《文化纵横》2021年征订启动


尊敬的读者朋友:自2020年第5期起,《文化纵横》版面由144页扩增至160页;自2021年第1期起,价格相应调整为人民币38元/期、全年六期共228元。 在2020年12月31日前 通过微店、淘宝、预订电话3种特惠渠道预订的读者,均 加量不加价 优惠, 订阅全年杂志仅需 192元 订阅全年杂志及电子刊组合仅需242元 (特惠渠道订阅,可开“期刊订阅”专票/普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