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
包壹栗Elsy
一
圣诞节和新年的夜晚,香港街头暴力事件依然时有发生。新闻没有大面积报道,港人好像也习惯了这种事。
以前的香港街市非常太平,经过这半年,冲突已成常态,将来可能要「巴黎化」——法国「黄马甲」运动就持续了一整年,每到周末,黄马甲上街放烟、堵路、叫喊,警察象征性驱赶,一些景点时不时关闭,大家都习惯了。香港街头冲突的激烈,比巴黎有过之而不及。
我对香港的事情深感诧异。这个全世界最资本主义的城市,充满了大量政治激进的年轻人。香港街头运动之激烈,和拉美城市骚乱差不多;年轻人非理性和幼稚的程度,放在全世界来看,都罕有其匹。
有朋友相劝:香港街头暴徒还是少数,香港年轻人总体还是很文明的——至少要比内地年轻人好得多。无论受教育水平,国际化视野,操持流利的英语,香港年轻人确实比内地的年轻人胜出一大截。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文明的程度呢?对此我表示深深怀疑。
二
大概两年以前,我有幸听邓新华老师和一位朋友就这个话题的辩论。当时辩论的议题是,今天的美国人和两百年前他们的祖先相比,是否更加文明?我想多数人都会持肯定的回答。而邓新华老师则认为:两百年来,美国人的文明程度出现了退化。
这怎么可能?另一位朋友极力证明,两百年前的美国,社会经济还很落后。绝大多数美国人是农民,财富只有土地,人际交往生硬,行为粗鲁无礼。遇到来路不明的陌生人,往往要抬起步枪打招呼。而今天的美国人大部分住在城市,行为彬彬有礼,陌生人交往更有礼貌,没有那么多戒备。这两种社会状态,你说哪一种社会更文明?
邓新华老师的维度是:从经济水平和人民知识素养看,两百年前的美国当然和今天没法比。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核心是观念。我们要比较的应是多数人的观念,社会主流的常识。
两百年前的美国人,对人际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要比今天健康许多。他们对权力更加警惕,坚定捍卫私有财产(随时为捍卫私有财产权而战斗),都超过今天。我们可以说那个时代贫穷匮乏,却没理由说当时不文明。
大农村时代的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当时政府的规模还非常小,对税收的粉饰还不像今天这样过分。社会福利几乎没有,人们普遍的观念是,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依赖救济而活。
那时美国有奴隶制,但谴责奴隶制是主流声音,这种声音到19世纪中期形成社会浪潮,推动了奴隶制瓦解。19世纪的美国,死刑在各州都存在。司法不像今天这般繁琐扭曲,杀人者死,没有人对此有所怀疑。
今天美国主流的观念是什么样?政客恬不知耻地要求加税,寄生者抱怨福利给得太少。人权活动家要求取消死刑(实质是侵犯受害人的权益),电视明星们公然将「动物权利」凌驾在人的权利之上。一群人以「拯救地球」为名,要求他人改变生活方式。
这些话题放在两百年前,简直匪夷所思。而建国初的美国社会常识,放在今天,却是右派中的极右。亚当斯是美国立国初的联邦主义者,极力主张扩展联邦政府权力,把他放在今天,他可能是格格不入的小政府主义者。
为此,邓新华老师说了一句妙语。他说,如果杰斐逊与两百年来后穿越而来的奥巴马(当时美国总统还是奥巴马)握手,你会看到一场文明人与动物的对话。
真是精彩的角度。无论人们是否认同史实,至少邓新华老师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文明的观念和文化,是文明社会得以存在的原因,这才是我们讨论文明该有的关键内容。
今天美国社会富裕繁盛,人民看起来文明体面,这其实只是结果。是美国的立国精神,宪法规定下的制度框架,奠定了今日美国的基石。而现在美国政坛的议题,民众主流的观念,已经跟不上这套框架。
今天的美国,民主党是大政府的急先锋。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他们将占据长期优势;共和党不断退让妥协,观念和民主党越来越近。共和党在外交和军事的强势,也背离了「小政府」口号。要知道,战争是政府规模扩大的催化剂。
美国保有今天的国力与地位,得益于经济的积累,主要还是制度文化的余荫。美国宪法还很有效,两百年前的观念还经常被搬出来,抗拒着大政府思潮,这些都是美国的独特之处。
美国好的制度文化在消沉,当然,其他国家也在变糟糕。欧洲堕落得太厉害了,经济已被美国全面超越;日本经济也疲软下来,未来几十年难有后劲。野蛮的大政府主义,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一群原本筋强体健的发达国家,折腾得暮气沉沉。
中国经济在崛起,这让美国人感到不安。而中国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正是四十年来,私有财产观念不断普及,市场经济制度持续完善的过程。交易而非强制,成了中国人最主流的互动模式。文明的观念制度,也灌溉出了文明之花,中国人普遍能感受到,全社会(包括人民气质)都越发变得文明。
三
再回过头来说香港吧。这一次香港街头骚乱充斥打砸与放火,黑衣人对异见者随意辱骂和殴打,我看得越久越傻眼。身边朋友也都直言:简直看不懂。这真是香港的年轻人吗?
全世界最资本主义的地方,培养出的年轻人,对人身和财产权利的侵犯,最是理直气壮,肆无忌惮。他们的政治主张,有最极端的港独(这是最不可能,自杀式的政治主张),也有稍显温和的「双普选」。即便「双普选」以后,他们的诉求会是什么呢?以目前看,是更多的税和福利,更多的管制,以及变得封闭,把香港变成一个平庸的城市。
退一万步讲,无论持怎样的政见,有多高尚的追求,围阻他人上班,打砸公私财物,围殴异见者,甚至淋油点火,这都是应被谴责的犯罪行为。然而香港年轻人里,不割席者很普遍,很多人其视为必要的破坏,可忍受的阵痛。这难道不是「以大乱求大治」的左派思维吗?
上一代香港人有很多新移民,他们满裤腿泥浆,以艰辛的付出,拼博的精神,才建设出璀璨的东方之珠。新一代香港年轻人鄙视这一切,他们没有浸染资本主义精神,甚至反资本主义。很多人公然上街搞破坏,还有更多人默默支持。什么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法治精神,丢得远远的。幸好有现有制度在约束,否则不知他们会闹成什么样?
现在香港中老年人偏保守,支持政府警察和建制派,而年轻人几乎被泛民派收揽,对街头暴力者持同情理。被逮的黑衣暴徒,一揭开头套,都露出瘦弱可怜的斯文相。他们人数之众,不可忽视,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未来香港的主流。这正是香港令人忧虑的理由。
微博上有人总结:通过这次香港事件,能看出香港和内地有很大不同。
香港的老年人很可敬,他们斯文讲礼貌,工作勤奋,倒是年轻人政治狂热,是非不分,蛮横无理。和长辈相比,香港年轻人的素质在退化,而中国内地情形则相反。
内地老年人,很多素质低,仪容差,缺乏公德心,蛮横不讲理。想让一群老年人有礼有序地排队上公交车,几乎是不可能——相较而言,年轻人的表现要好得多。他们埋头工作里,勤奋进取。越年轻的一代人,越是讲礼貌。遵守公共秩序方面,年轻人也越做越好。
我认为,这样的观察结论是符合现实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浓厚的地区,人们越发显得从容与文明。资本主义不只是制度文化,更有观念人心,后者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很高兴从中国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中国的新希望。至于香港,希望它变好的同时,也希望它能成为内地的镜鉴。
最近文章
克隆出来的人还是人
医保控费不是一件小事
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