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开创了中国职业格斗赛事的先河,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任何的质疑,而且至今我仍然在怀念散打王时代的辉煌与热血。但是,在外来武种的冲击下,在国际规则强势话语权的制约下,在大家越来越挑剔的目光下,散打和“新散打王”还能继承往日的荣光吗?
格斗迷出品
(注释:中国散打三十年)
上面的视频集锦是青春在2012年制作的,当时距离1982年《散打比赛规则》制定正好30年,而距离“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无疾而终也有8年之久了。
↓左起依次为:柳海龙、格日乐图、苑玉宝、宝力高、郑裕蒿
虽然如今中国各类格斗赛事强势崛起,但很多老拳迷都还在怀念着“散打王”,这不仅仅因为它当年的英姿飒爽,更是因为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武侠梦。
↓“超级散打王”柳海龙
近日,散打王争霸赛回归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扔在了拳迷中间,也炸的青春心花怒放。但是现实又告诉我,从“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到“CKA散打超级联赛”到“中国真功夫”再到“散打天下-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这些“背景深厚”的职业散打赛事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能够获得体制内支持的赛事方显然还没能将比赛完全职业化、市场化,很多比赛还局限于老散打王的模式甚至是内部成绩竞赛的模式,漠视市场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
虽然如今的新散打王与老散打王一脉相承,但毕竟已经过去了13年之久,环境变化巨大,新散打王要怎么样才能在“围剿”中活下来?青春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捋顺两个问题。
↓新散打王
一、到底该不该与国际规则接轨?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点:老散打王的成功在于它汲取了国外优秀赛事(主要是K-1)的先进经验。
无论从赛事布置、选手包装还是规则制定,老散打王都与正统的散打锦标赛大不一样,也正是因为它向国际的靠拢,才大大提升了观赏性,成为了中国格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也就是说,散打王的成功是顺应市场的结果。
↓散打王比赛现场
但青春并不认为国外的规则就是真理,我们也不需要把他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是因为国外赛事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应该去深入的研究和借鉴,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自己“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特点。
比如“散打天下”赛事,就是在保留散打摔法的基础上,结合了国际主流的减分制规则,让赛事的观赏性大大增强,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大胆而且在技术细节上接近于成功的尝试。
散打天下泰州站集锦
二、到底该不该与国外武种对抗?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一系列的“中泰对抗赛”成为了散打技术体系改良的关键。在最初的“中泰对抗赛”中,散打选手多是以摔法取胜,普遍在拳腿打击能力上远不及泰拳选手。
而随着广东散打队引入泰式训练方法,中国的散打运动员风格也越来越硬朗,拳腿拼打能力越来越出色,给散打技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正是得益于与国外武种的对抗、交流和学习。腐朽的晚清政府尚且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去固步自封。
↑2010年“龙虎争霸”中泰拳王争霸赛张开印获胜
另外,由于国外格斗产业发展时间较长,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中,想要进一步推广武术散打,那么无争议击败国外武种高手就是一条最快捷的道路。当年方便碾压世界顶尖水平选手马库斯,国外格斗媒体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这就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且认可了散打,我相信中国不止一个方便,更需要给这些“大内高手”打出去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赛事方需要理解拳迷的需求,而昆仑决、勇士的荣耀等新兴赛事的崛起,也表明拳迷的需求并不全是低端的,如今也不是低俗炒作能够满足的,仍然需要与其他国家选手和武种的对抗,用实打实的成绩来提升国内拳迷对散打的认可和关注。
散打王经典KO集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如今早已不是当初的“老散打王”时代。国外格斗技术大量涌入,国际主流规则赛事林立,拳迷对散打的认同感日趋降低。中国正逐步走向格斗大国行列,但却缺少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散打王在这个时候回归无疑带着振兴国术的使命,但还是那句话:真正的传承是改良与变革,而不是墨守成规。
注:
青春之所以用“死谏”作为标题,就是我的观点可能会得罪一些行业专家前辈,而且一系列改良也有可能让散打界现有的实力格局发生变化,触动部分运动员与专业队的利益,但是作为一个老拳迷、一个格斗运动的推广者、一个散打项目的忠实粉丝,我觉得我应该说出去这些话,我们不想看到新散打王夭折,我们希望国术散打能借助强力的品牌和平台真正走向世界。
关注“格斗迷”微信,青春带你从拳脚中认识世界,在拳台上感悟人生,我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