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请看,今天的深圳特区报 ·  12 小时前  
深圳发布  ·  深圳影视行业蓄势待发,向新向质谱新篇 ·  2 天前  
深圳图书馆  ·  人文讲坛 │ ... ·  5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从0到1,“玩转”裸眼3D显示屏! ·  2 天前  
深圳发布  ·  抢票 |《法医探案团之迷雾回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合营“百佳永辉”,永辉为何甘居百佳之后?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8-10-29 06:30

正文



作者:老笑

————


本文2280字,阅读约需7分钟


近日,屈臣氏集团、永辉超市、腾讯公司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三方组建新公司合营“百佳永辉”,将整合永辉、百佳在广东省的超市业务。“三强”联手,在业界引起不小震动。


永辉超市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永辉、百佳、腾讯在新公司股权比例分别为50%、 40% 10% ,新公司董事会 6 名董事中,永辉委派 3 人、百佳 2 人、腾讯 1 人,董事长由永辉委派的董事担任。


从行业排名来看,永辉超市是内地市场商超领域的一面旗帜,是销售规模仅次于高鑫零售的第二大超市上市公司,知名度可能要比百佳超市高得多;从对新公司的控制力来看,永辉超市是合营公司的控股股东。


那么问题来了:永辉是新公司的大股东,为什么其品牌叫“百佳永辉”而不是“永辉百佳”?为什么“永辉”甘居“百佳”之后?


笔者推测,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永辉“甘居人后”。



其一,百佳超市的实力使然


近几年,百佳超市“卖身”的传言不绝,关店的消息也屡见于网络。百佳超市在上海“三进三出”,“兵败”成都、武汉、退守广东,经营不温不火,都是不争的事实,屈臣氏曾想“甩包袱”也确有其事。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佳超市虽然在内地市场发展并不顺利,但其目前在粤港澳地区的门店数量超过 300 家,实力不容小觑。创立于 1973 年的百佳超市,是香港市场具有垄断性优势的两大超市品牌之一,也是最早进入内地市场的外资超市品牌。尽管在大陆市场一直“水土不服”,但业内人士分析,百佳在内地市场“不在状态”主要因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足,但其购物环境、商品陈列、商品档次等都比较出色,而香港百佳对广东顾客特别是深圳消费者的吸引力依然强大,每逢周末都有不少的深圳居民进港消费。


百佳超市在广东市场现有50多家门店,而并入新公司的永辉绿标店只有 13 家,数量不到前者的 1/3 ;百佳超市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 1984 年就进入广东,而永辉超市是 2013 年才开出广东首店的后来者,在当地的知名度肯定不及深耕多年的百佳。这样的合作伙伴,理应受到永辉超市的尊重。


其二,永辉超市的“野心”使然


永辉超市“单一业态全国领先”战略在很多省份都推进得很顺利,而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强省,消费实力毋庸置疑,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也预示着纳入大湾区的城市群之间的联动会更加紧密。


另外,广东不同于湖南、福建等省份,没有一家独大的商超品牌,市场份额相对分散、群雄割据,这就为永辉超市在广东重点布局提供了机会。


在发布会上,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称“广东是中国内地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屈臣氏总经理黎启明则直言不讳地表示“合营公司能集合两个零售品牌的力量,造就华南区最具规模的超市巨擘诞生”,二者的意图相当明确,那就是通过合作,做广东最大最强的“超市一哥”——张轩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未来开店的速度应该会更快,第一个目标先快速达到年销售 100 亿。”


早在去年,永辉董事长张轩松就对外界表示“永辉将在供应链上对标 Costco ,打造全球供应链。”他还表示“永辉是一个平台公司,未来要成为全球化的科技公司。未来要进入中国 2600 个城市。”


可见,永辉不仅对广东市场志在必得,而且很可能有借道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国际化的考虑,目前,永辉已在粤港澳大湾区 9 个城市中的 5 个设有门店,并于去年以 1.65 亿美元入股达曼国际;更早之前,永辉接受香港牛奶国际 56.92 亿入股,这些动作可能都是针对国际市场的谋篇布局。


无论是“称霸”广东还是走向国际,百佳超市值得永辉学习的地方可能不少,至少在一定时期内,百佳可以担任永辉超市的“一字师”。此外,“百佳有很多独有的创新商品”(张轩宁语),而屈臣氏握有的资源就更多,这些恐怕也都是致力于打造“全球供应链”的永辉超市所看重的。


其三,永辉超市的扩张策略使然


在去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张轩松提出了永辉的“零售生态观”:未来要进入中国 2600 个城市,在每一个城市中永辉只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垄断、不称霸,与同行乃至竞争对手共同打造共荣的生态圈。“我们计划在每个领域找一家头部企业,将我们的端口、数据开放给它,为未来打造社区网络生活网站准备;当合作进入核心层面,我们可能会与对方成立合资公司。”


百佳永辉的设立,其实就是对永辉扩张战略的遵循,或者说是永辉“零售生态观”的又一次落地。


此前,永辉增持武汉中百股份至25%,后收购红旗连锁 21% 的股份,以及入股家乐福,都是这种合作扩张理念的体现。


以合作取代竞争无疑是一种最聪明、最高效的扩张方式,如果每到一地都是自己开店,都要与同行激烈竞争,永辉要覆盖全国2600个城市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市场也不可能会给它留那么长时间;永辉一个品牌“统治”全国 2000 多个城市,恐怕也非消费者乐见的“反人类行为”;而通过同行的合作,共享各方优势资源,既可以减少高强度竞争的消耗,也有利于弥补自身短板,平滑、快速地切入新市场或市场覆盖率低的市场。


零售业的整合可能存在一个窗口期——这个期限未必很长,对那些握有优势资源的区域零售商,如果永辉不出手,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一旦如此,永辉就很可能丧失先机,再想反超,付出的代价可能就要高出许多。因此笔者感觉,跟吞并式收购、消灭式竞争相比,“百佳永辉” 合作无疑更具智慧与格局,至少,它更容易为被整合者所接受。


最后说点题外话,在“百佳永辉”的三方合作中,腾讯不是打酱油的,广东是腾讯的大本营,永辉是腾讯智慧零售的战略盟友,“百佳永辉”肯定会是腾讯重点打造的样板工程,它极可能成为腾讯智慧零售的一张新名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