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张“复旦大学2017年5月薪酬单”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引发网民对中国高校教师收入状况的关注。
这份工资条收入部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市岗贴等部分,而代扣代缴部分包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金等部分。其中应发金额为15335元,而实发金额仅为8271.95,而这就是我国顶尖名校的教师收入情况。
中国大学教师收入到底有多少?
根据教育部的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我国现有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专任教师有近160万。作为高校办学的主体,我国大学教师群体收入状况一直鲜有人知。
目前,我国高校所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即以教学、科研工作量和院校收入为基础,决定教师工资额度的分配制度。
针对中国大学教师的收入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一课题组2013年曾有调查。这份调查涉及全国84所高校教师,超过13万个样本。
调查数据显示,年薪在10万元以下的教师占比近一半,20万元以上的占比不足5%。另一方面,工资额度与教师职称高低有直接关联,相邻两级的平均工资差异由低到高不断扩大。
课题组指出,相对于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和人力资本高投入型群体,高校教师现有收入非常缺乏竞争力。
高层次人才收入很高
从教师自身能力水平来看,高层次人才收入很高,与普通教师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在上述薪酬调查中,采集的高层次人才样本包括两院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这从众多高校发布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上就能看出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给引进的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给院士500万元年薪,天津工业大学给院士500万元住房补贴。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收入都非常高,很多高校都开出了年薪百万和千万科研经费等条件。
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收入较高
鉴于目前的高校教师人事薪资体系,在校内担任或兼任行政职位的教师在薪资水平上较之普通教师有较大优势,收入较普通教师高不少。
青年教师收入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一线的新老更替大潮逐渐推进,高校中新入职和正值而立年华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他们的薪酬待遇也备受社会公众关注。但是,令人遗憾的一项事实表明,35周岁左右的高校青年教职工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低收入人群较为集中。
其中,年收入在5万—6万元区间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2%;其次为年收入在6万—7万元区间的,占总人数的17%。总体来说,高校青年教师收入普遍不高,81.9%的青年教师年收入10万元以下,特别是34.6%的青年教师年收入6万元以下。
关于青年教师的生存收入现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邹农俭教授表示,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享受到福利房,这与体制外的社会类似,只要能解决房子,其他都不是问题。
中国高校教师平均收入是全球“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