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昨天  
青年文摘  ·  为啥快乐水是可乐,而不是雪碧? ·  2 天前  
冯唐  ·  拥抱2025新年,从一条羊绒围巾开始 ·  2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深度解析:这些奇葩的现象,为什么能在中国立脚?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06 20:16

正文


Dec.

7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深度的怕麻烦哲学,必然是在生命早期,在家中就建立的。


作者 | 武志红

本文摘自《巨婴国》



我是一个好人,从来不给人添麻烦——多少人觉得自己是这样的?


萝莉喜欢大叔这种现象,为什么在中国尤其多?


你是不是经常被催婚:你怎么还没有结婚生子成立家庭?你怎么了?你不正常吗?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为何都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特别在意?


……


你是否疑惑,我们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


其实,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家庭教育,或是恋人相处中的种种问题……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心理根源。


愿你在这里,拥抱你内心被冷落的婴儿,活出丰盛的自己。


- 01 -


为什么好人经常受累不讨好?


心理健康的常见代价——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我的爸爸对外人极好,为了得到这样一句赞誉——他是个好人,简直会把一切都双手奉上。所以他做生意必定赔钱。我哥哥也如此,不能在工地上做小领导,因为管人越多,他就越累。


我是一个好人,从来不给人添麻烦——多少人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可是,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深度的怕麻烦哲学,必然是在生命早期,在家中就建立的。


如果父母心中有爱意和热情,他们会带着欢喜去满足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带着自信和一点理直气壮劲去要帮助要爱。但如父母并不热情,对孩子的好,都是努力做出来的,那么孩子即便事实上被满足了,仍会觉得像是伤害了父母一样,于是产生愧疚,以后尽可能地不去给父母添麻烦,由此形成怕麻烦哲学。


链接是善,而切断链接会导致黑暗,越是孤独的人,内在黑暗就越多。中国式好人,是因惧怕内在黑暗,转而去做好人。


太好的好人,会越来越逃避人际关系。超级好人最失败的地方,是伴侣关系。好人藏着一个逻辑是: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可是,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而达到,而付出却没有这个功效。你不断付出,反而会给对方制造内疚,导致对方更加想远离你。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 02 -


为什么萝莉喜欢大叔?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



一个来访者跟我说,在潮汕地区,一些女高中生与大叔在一起,都不是要大叔的钱,只是希望从这些大叔身上获得一些关注和爱。


这样的女孩,常是多子女家庭中最被忽略的孩子,而在与大叔的关系中,还会重复她们之前被忽视的关系模式——那个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会将所有的关注倾斜在她一个人身上。


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了足够多的爱,那么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会去寻找激情和独立。如果这时候有男人对你说,你不用工作,每个月给你多少钱,我来照顾你,正常女孩一般会拒绝,因为她不想被约束。但是萝莉容易答应。


萝莉总是嘟着嘴,这是在要奶吃。她们渴望被包容,想要安全感,而同龄人只有热情,这热情也常是巨婴水平的,所以要找大叔。


很多大叔在小时候便是懂事、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他们少年老成,小孩子的天性过早丢掉了。他们与萝莉在一起,也满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恋爱,是对童年早期经验的修正。童年早期的创伤和渴望,在恋爱中都会呈现出来。婴儿期没有得到好妈妈,这会导致在恋爱中,大家都会找妈。并且越是匮乏,找妈的欲望就越强,所以相对更匮乏的女人们,即便在感觉上被更雄性的男人吸引,但真到了要抉择的时候,还是选择更母性的男人。



- 03 -


为什么父母都喜欢催婚?


用表面完整来逃避破碎心灵——逼婚的深层逻辑。



读研究生时,认识一个很迷人的女孩,25岁就开始担忧以后嫁不出去。她后来匆匆嫁了,又离了,又幸福地嫁了,现在还是迷人得不得了。现在,她的世界如此开阔,但当时的那份焦虑仍能回味到,她真的难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瞎着急这个。


其实,不只父母喜欢如此,七大姑八大姨,我们自己也一样可能会如此。这是一个全社会都焦虑的话题——你怎么还没有结婚、生子成立家庭?你怎么了?你不正常吗?


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完整家庭,这样就貌似活得像个正常人,像个完整的齐活人。如此一来,内在的不完整,内在的破碎心灵,就可以逃避了。


所以,农村乃至城里,一旦出事就想冲喜,给心理不完整、社会不完整甚至生理都不完整的孩子,用冲喜的方式,整出个齐活样来,骗骗人,骗骗孩子,也骗骗自己。


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写道,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单元,没成过家的单身汉、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或者被忽视得厉害,必须结婚生子构建一个完整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单元。


用表面完整,来逃避内在破碎,这一点,国人表现过头。但内在破碎让人难受,在这一点上,人类应该算是共通的。



- 04 -


为什么我们喜欢怨天尤人?


自我未成形之人,是不能真正认错的。  



一次咨询,一位来访者说,她爸爸永远都在怪罪别人,怪罪她或者她妈妈。譬如,一次,他爸爸饭没做好,却怪罪她说:谁让你在这儿碍手碍脚,害我饭都做不好!


这个说法让我觉得太奇葩,就发微博,询问大家遭遇过的奇葩归罪事件,引起很多人发言:


  • 前任四级没过,他父母打电话骂了我一通;


  • 老公说都是因为你不独立,让我不能安心在外面打拼,害得我们开不上豪车,住不上别墅;

  • 小时候父母爱打麻将,周末他们去打麻将的时候,我就去书店。他们要是哪天输了的话,就说因为我去“输”店了;

  • 我不小心撞到柜子,把柜子打了一顿;


……


这些归罪别人的例子,都有这样的共同点: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败,立即找一个身边人或物去怪罪,觉得这个物挫败是这个身边人或物所导致的。


在我的理解中,有完整自我的人,很少或不会这么做,而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势必会这么做。所谓自我完整的人,也即可以脱离父母而心理上独立的人。所谓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即巨婴。


婴儿,必须和妈妈等抚养者共生在一起,事情也必须由抚养者替他们解决,同时他们也必然会产生的心理是,事情都是抚养者导致的。巨婴也一样,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符合他们的想象,这样才有掌控感,否则他们就会有崩溃感,这种崩溃感会引起不完整自我的瓦解。


所以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之人,是不能真正认错的,他们必须将任何挫败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我崩塌与粉碎。这是中国人要面子的关键,必须要维护面子,因里子是破碎或空的。



- 05 -


为什么女神的男友大多不好看?


中国男人的种种经典表现,其实都是围绕着女性的安全感来设计的。



一个男同事买衣服的品位震惊到了我,他看中的每一件衣服,我都觉得相当难看,而我自认为好看点的,他试都不愿意试。但是,在我特别会打扮的漂亮前女友看来,我和那位男同事一样,也是专门买难看衣服的男人。


和她在一起这几年中,若走在街上,我们外在形象的对比,绝对应了最近流行的一个论调:中国男人不配中国女人。我反对这个论调。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听过很多漂亮女性说:我不在乎男人的外貌。相应地,我见过一些很帅的中国男人,他们找的恋人,多是相貌上远不如自己的。


这源自一个很简单的心理:相貌自恋。即,一个人长得很好看,且这种好看成了他的自我价值感中超重要甚至核心部分的话,那么,他就不愿身边人也是美貌的,甚至会非常讨厌同样有相貌自恋的人。


恋爱中,追求自我圆满的动力,远胜于所谓的门当户对,甚至幸福快乐。所以,有相貌自恋的帅哥美女,他们反而对恋人的美貌没有了执着,他们要的,是自己身上所欠缺的部分。


中国女人,最缺什么?答案是,安全感!中国男人的种种经典表现,其实都是围绕着女性的安全感来设计的。这就是我会说中国男人与中国女人绝配的关键所在。


很多女人对我说过,她们之所以会选择一个男人做男朋友或丈夫,特别是结婚对象,是因为,这个男人让她有一种安全感。


- 06 -


为什么父母总要求自己的孩子更优秀?


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    



做心理专栏后,我听了家长和学生们的无数故事,开始认为,中国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实在是太可怕了。咨询做久了,就发现,大多数来访者心里都有这么一种声音——必须追求出色。一位集美貌、学历和富有家庭于一身的女孩说, 无才华,都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就可以说,这是我们的集体之心,我们共同制造了应试教育体系这个怪物。讲一个关于婴儿的故事,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卓越强迫症是怎么形成的。


婴儿都是全能自恋的,但如果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他的全能自恋在得到满足的同时,能量也会被人性化,并会从孤独的全能自恋进入到真实的关系中,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助,而去依恋妈妈。


相反,假如孩子的这些正常需求多没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他的需求,是不应该存在的,如果存在,也是一种羞耻,该被谴责和压抑。更为重要的是,他建立关系的努力失败了,他会想,日常生活是不重要的,而全能自恋才是重要的,如果我是全能的,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我是完美的,别人就会喜欢我。


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 07 -


为什么“一切为了孩子”是最大的谎言?


一切为了孩子,其实是为了你自己。     



我在天涯论坛上开过一个帖子,这个帖子的题目是《谎言中的 No.1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几年时间内,它都是一个热帖,很多回复非常精彩。


网友“繁华成落叶” 回复,她在反思一个看似伟大的句子——“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她写道:我也一直在想这类事。那么多人,好古怪,他们自己为啥不好好活,为啥硬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附着在别人身上?


其实,当父母喊出“一切都为了孩子”时,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


这样,一个个个体,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这种心理在很多地方都有表现,有些很微妙。一位女性来访者对我说,她大学时参加一个GMAT英语考试,轻松考了超高分,大家来祝贺她,她都是回答说:“我就是运气好,侥幸考了高分。”


深入探讨她的这个说法,我发现,她很好胜,希望能考高分,但她害怕,超高分会引来嫉恨,所以她要这么说,而这个说法的含义是“考这么好,并非主观意愿,是我之外的运气让我考这么好,所以你们不要嫉恨我”。


我想,我们大街上、中国画中、岳敏君作品中那一个个抽巴的身体,都藏着类似的逻辑吧——我不敢活出自己伸展自己,我怕被嫉恨被惩罚,所以要找各种借口,说为了别人我才这么活。例如,我们不能为了自己去挣钱竞争,但把它说成“为了孩子”,听上去就没那么自私了。


为什么相亲时你总想找个伴儿陪着?


为什么男女双方一开始全情投入,谈着很理想的恋爱,但后来越谈越苦?


为什么高中语文课,大家都不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社会,到处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为什么很多老夫妻,那个有活力的、富有侵略性的、能强烈发出自己声音和欲求的,老了还耳聪目明,而其伴侣则容易耳聋眼花,且木讷得过分?


为什么不少考生,他们的痛苦中,列第一位的,绝不是高考成绩,而是高考失败后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


为什么你身边最懂事,最不惹麻烦的孩子,总是沉默寡言,孤独自闭,没有活力,在众多孩子中总是被忽略?


……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以上种种现象,看似是我们的日常,却深深根源于我们的国民性。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问题变得清晰可见。巨婴有着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愿你在这里,拥抱你内心被冷落的婴儿,活出丰盛的自己。


 关于作者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致力于用心理学视角解读中国人心理,是中国最接地气的心理学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思索21年,书写5年,武志红迄今最重要作品《巨婴国》12月12日上市。


 关于本书

巨婴国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首次全面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中国家庭与人心: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