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7日,四川已累计通过‘白名单’对
650个
项目放款
超1600亿元
,惠及购房者
超60万户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人士介绍说,“白名单”扩围增效有利于市场主体适用更多支持政策,促进更多住房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助力打赢保交房攻坚战。伴随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增量政策发挥作用,成都、南充、泸州、德阳、绵阳等多地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态势。
为实现“白名单”扩围增效和加快保交房工作,四川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房力度。各银行业机构强化省级统筹、三级联动,在当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框架下,设立金融服务省级直通车,并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带领下,由市分行、县支行发挥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作用,狠抓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推动资金直达项目,确保金融服务畅通无阻。
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在10个工作日内实现3亿元贷款全额投放,为民营房地产企业泸州佳乐集团提供了资金保障,将“蓝博湾”项目交付时间提前了半年。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切实为民营房地产企业银河集团开发的“银河玺悦台”“银河玺悦和鸣”项目解决资金困境,助力项目建成交付,为该公司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两个项目投放3.63亿元贷款,用于项目1056套住房的修建。
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主动对接凉山州“白名单”中的“蜀道·锦园”项目,通过绿色通道在5个工作日内实现2.21亿元贷款投放,为项目保持正常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为缓解成都市保交房项目“隆腾公园城”资金压力,积极支持项目纳入“白名单”,主动加强与相关方沟通磋商,解决融资堵点难点,满足其3.735亿元融资需求,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川金融监管局会同住建等部门大力推动“白名单”扩围,助推项目加快建设和及时交付。
截至11月17日,四川通过“白名单”对650个项目授信近2000亿元,放款超1600亿元;已推动66个项目及时修复,获得银行融资超60亿元,全省保交房项目交付23.6万套,交付率74.4%,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部分项目正是因为得到协调机制修复及时获得银行融资,恢复了正常施工建设。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采访时了解到,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积极推动各协调机制专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一项目一策”方案,综合运用行政、司法等各方力量,积极推动项目修复,强化融资支持,通过纳入“白名单”或司法途径分类推动项目风险化解,对重点难点项目挂牌督办,高效推动解决项目推进中面临的资金短缺等困难问题。
“大参林·鸿图府”项目为德阳市“白名单”项目,融资需求5000万元,交通银行德阳分行为主办行。在预推送阶段,该项目除主监管账户行为交通银行德阳分行外,还同时存在其他监管账户,不能达到“5+5”条件和标准中“确保资金封闭运行”要求。德阳市协调机制专班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主办行与公积金中心及其他监管账户银行沟通研究,指导相关方将该项目委贷资金等划入交通银行德阳分行账户,历时约20天完成了监管账户统一,确保了资金封闭监管。目前,交通银行累计放款4700万元,及时补足了项目建设资金缺口。
“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支持力度,就要更好推动银行对‘白名单’项目‘应贷尽贷’。”各银行业机构排除各种困难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房力度,真正践行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开发企业对协调机制和银行的支持深表感激,认为协调机制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保障机制,不仅增强了开发企业信心,更极大地提升了购房者的信任度,有效促进了市场止跌回稳。
四川鑫立方恒久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鑫立方·枫林郡”是广安市保交房项目。农业银行广安分行在获悉该项目为广安市协调机制“白名单”和保交房攻坚战项目后,积极对接企业,了解项目建设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上报。为快速确定贷款方案,在推进过程中,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实行项目审查前置、限时办结的“调查+审查”前后台同步运行,最终项目于8月完成5000万元贷款审批,解决了资金难题。“鑫立方·枫林郡”项目原计划今年底交房的一期项目774套,目前已于10月提前交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