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外科杂志
感谢你在学海无涯的征途上选择了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外科杂志

【文字版】思享汇第五期(上):聚焦医师培训(1)

中华外科杂志  · 公众号  ·  · 2019-11-29 10: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段时间,“普外学者思享汇”推出了“华北专场”,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邰升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谭晓冬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雪巍教授畅谈中青年医师成长中的困惑。此次我们将畅谈的文字版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思享汇第五期(上):聚焦医师培训(1)




邰升教授 :尊敬的各位老师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您来到《中华外科杂志》和默克思他宁产品组共同发起的“普外学者思享汇”现场。我们大家刚刚度过了举国欢庆祖国70年华诞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今天我们紧随习主席健康强国的世纪梦和大家相聚在这里,来畅谈一下目前医学发展国际化、微创化和精准化等方面的前沿问题。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我国国富民强,外科医生在国际舞台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大量中国的外科医生也逐渐地走出国门,到西方,到欧、美、日等国家来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同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逐渐地认识到,我们国家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有着大量且不可比拟的临床病例资源。所以,也期待着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


我们今天相聚在东北的名城哈尔滨,邀请了三位普外科医生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的国际同行是怎么来学习和工作的。首先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今天身边的两位嘉宾,他们不仅在国内享有很好的声誉,而且都曾经在海外留学深造,有难得的留学经历。坐在我左手边的第一位老师是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的白雪巍教授,他是在2017年被公派到美国布朗大学以及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访问学习。另外一位老师是来自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谭晓冬教授,他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曾经在日本的熊本大学留学,并在近几年多次带领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肝胆胰大会,同时做大会的发言。我是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邰升,我也曾在2006年和2012年两次访问学习,在美国梅奥诊所和UPMC访问学习,大概两年的访问时间。


今天我们第一部分主要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我们跟西方国家,在整个医学的发展、医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有哪些不同点?我们国家的西医都是来自于西方,来自于欧美,所以说留学于欧美,包括日本,是每一个外科医生的梦想,目前也成为一种必修课。


我想问问白老师,您是如何来选择您出国的时间,包括您去学习的和目的? 您整个留学的时间大概是两年,相对也比较长,您是如何来规划自己的留学计划和方案的?请白老师给大家谈一谈您的想法。


白雪巍教授 :谢谢邰老师。今天在这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能给我们三位一个分享经验的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认识到谭老师、邰老师,真的非常荣幸。感谢邰老师的介绍和引导式的提问。关于邰老师的问题,我自己有这么一些浅见,只能说是与个人的经历相契合,不一定能给大家提供很好的参考。我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的硕士和博士,结束以后开始从事临床工作的学习,也就是美国training的过程。在我可以自己独立做手术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因为西医毕竟是由西方全方面引领的,我们国家虽然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可能一些比较好的理念,我们仍然属于跟随和学习的一个过程。这就激发了我的好奇,我想去到美国,比较好的西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目前仍然是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我想去看看他们的西医到底是如何发展的,我们能从中借鉴到什么,所以就为自己争取了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刚开始去的时候是到美国布朗大学的肝脏外科研究中心,我的导师是一位全美知名肝脏外科专家,他从事肝炎和肝脏肿瘤的研究,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确实让我对美国的科研,以及如何进行高水平的研究有了崭新的认识。在美国可能是由于跟老师朝夕相处,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我的导师后来又把我推荐到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麻省总院去学习临床的微创技术,机会非常难得,所以我在两年学习的后半程就到了美国的麻省总医院,来学习胰腺微创外科的技术和理念,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刚才听到了邰老师谈了很多他自己的留学经验,也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关于我自己的留学经历,就向大家介绍到这。



邰升教授 ,谢谢白老师。我还有一个小问题想问一下白老师,在您规划留学时间的方面,您觉得两年怎么样,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有人说三年、五年或者一年。从培养或者学习的过程来讲,怎么来选择合适的留学时长?


白雪巍教授 :邰老师说的是非常好的问题。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如果排除经济上的压力或者一些客观性因素,我希望学习时间更长。因为我从这两年的学习当中收获了很多,从科学研究方面来说,两年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尤其我还抽出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临床技术。如果像您所说的,能延长到3~5年,我个人感觉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回来,但是因为这边工作的压力,没办法完全脱身,所以这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邰升教授 :好,谢谢白老师。我也想请教一下今天远道而来的谭晓冬教授,美国的医生培训和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我们国家最近几年在临床培训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我们现在实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有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这些其实都是在向美国、日本、其他西方国家靠拢。所以我想问一下谭晓冬教授,您在日本,包括白雪巍老师,您在美国,在你们留学的医院,他们对外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训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另外,国外的培训制度是否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是否适合我们国家医学生的培养的制度?首先请谭老师给我们讲一讲您的一些看法。


谭晓冬教授 :我是日文医学班的,95年毕业之后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的普外科硕士,硕士毕业以后留校,98年毕业,2001年到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第二外科,师从小川道雄教授,开始留学。在日本的第一年是访问学者,后四年在大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在日本整整留学了五年,也看到了他们的学制和医生毕业后继续教育培训情况,感触还是挺深的。一方面是学制上的区别,日本医学的大学本科培养是六年,我们是五年。他们当时没有医学硕士,大学毕业之后再培养四年就是医学博士,我们是三年硕士和三年博士这样的培养过程,在学制上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在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方面,他们还是挺重视的。一是他们有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过程,还有专科医师的培训过程,还有亚专科的培训过程。我们国内这些年开展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划培训,有相应的考核和培养制度,但是在亚专科这方面还稍差些。比如日本有肝胆胰高难度技能的培训过程,只有经过培训过程的人才能从事肝胆胰外科的工作,这方面可能我们还有一些空白亟待完善。还有一点,他们大学毕业之后要经过五年的规划培训之后才允许去考博士,不允许毕业之后马上考读博士。我发表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们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三年和专业硕士三年是在一起的, 这三年的时间之内,既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还得完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因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做临床医生必须经历的过程,研究生、硕士、博士,这是精英教育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必须要经历的。三年的时间做完这两件事情,我觉得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实际上可能哪件事情都没有做好,我觉得我们国内将来可能还需要做这方面的改革。再一个就是完善亚专科的培训过程。亚专科就更细化一点,比如肝胆胰外科有专门的肝胆胰外科培训过程,胃肠外科有胃肠外科的培训过程,乳腺外科有乳腺外科的培训过程,完成培训后才能从事这样的亚专科的工作。



邰升教授 :他们的培训周期是比我们现在医生培训的周期要更长一点是吧?


谭晓冬教授 :从时间来讲比我们长,但是因为他们有分级诊疗的体制,所以他们的硕士生、博士生,或者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生,都不用担忧他们的经济问题。我们国内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我们压力很大,这方面相应配套的分配制度改革可能得跟进。


(待续)




感谢你在学海无涯的征途上选择了我

———————————————

网刊阅读 :登陆中华外科杂志官方网站或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中华医学期刊”APP,购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读者会员俱乐部”会员年卡、期刊年卡,或单篇付费下载,可阅读您感兴趣的文章的全文。

杂志订阅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中华外科杂志》的微店,订阅全年各期或选择性订阅某期《中华外科杂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