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被背叛的时刻。对方做了什么?承认了自己的背叛吗?你的感觉如何?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在一篇论文中,作者试图弄清楚人们为什么贬低背叛行为的原因。作者的研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及原因上,也就是你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错误,以及你如何解释你的道德判断。例如,你听到一则关于暴力枪击事件的新闻报道时,从道德判断的角度来说你认为枪击是错误的举动,因为有人因此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做出道德判断的原因)。或者你听说一名政客暗地里用国家机密贿赂他国,你从道德判断的角度认为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政客的行为极有可能伤害绝大多数国民的利益(做出道德判断的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在道德层面上性行为的不忠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还认为,在你欺骗了对方之后,最好向对方坦白。
“说实话”被认为是正确的,“在身处婚姻关系的前提下抵制外遇的冲动”也被认为是正确的。这些都是道德判断。
人们在判断道德这些判断的道德因素时,使用了
道德基础理论(MFT),即有意愿将伤害降到最低
;最大程度地照顾他人;促进公平/正义和自由;尊重权威人物;忠于你的社会群体;保持自身纯洁(即避免有辱人格或令人厌恶的事情)。但事实上,在涉及道德判断道德时候,人们常常会发现,你必须做出对这些道德因素的偏好选择,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道德——有些案例里,你遵从一个道德因素做出的道德判断,可能违背其他几项道德因素。
现在,试着想一想上面那道关于出轨的题。你认为必须说实话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怀疑人们做出道德判断依据的是忠诚和纯洁的重要性,而不是是否有人受到伤害。
想想看,如果你的伴侣告诉你他和另一个人发生了性关系,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受伤。如果他没告诉你,而你又没发现呢?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更快乐。但即使可能会痛苦,你恐怕也非常渴望知道事情的真相(你的另一半到底有没有背叛你)。因为虽然真相使你痛苦,但它也宣示了忠诚和纯洁的重要。
为了验证这一点,作者给参与者提供了一些虚构的故事,描述主人公有外遇的场景,角色的选择是要么向伴侣坦白,要么保守秘密。之后,我们询问参与者关于道德判断的问题(例如,“
这些行为的道德程度如何?
”)以及关于道德原因的问题(例如,“
这些行为的忠诚度如何?
”).
(节选自徐良抖音片段)
不出所料,当角色坦白背叛时,参与者将角色的行为评价为有害的,但也认可了其忠诚、纯粹,尽管它造成了额外的伤害,参与者还是会认为认罪并忏悔更好。从忠诚角度来说,坦白比隐瞒更合乎道德。
不过如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为前提,参与者会说保守秘密比坦白更合乎道德,这一点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发现。
作者在第二个实验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在这个实验中,这个角色的背叛是ta和ta朋友的前任好上了,角色的选择是,要么认罪,要么保守秘密。再次,参与者认为向朋友坦白比保守秘密在道德上更理想,尽管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但坦白比保守秘密更纯粹、忠诚。
在作者的第三个实验中,角色要和原来的伴侣分手,并且和新伴侣做爱,角色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在与原伴侣分手前就和新伴侣做了爱,要么先和原伴侣分完手再和新伴侣做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实验中,无论如何,和原伴侣分手都是必然发生,原伴侣和新伴侣之间不存在对角色的争夺。在分手之前出轨并没有产生额外的有害的后果,但人们仍然认为它是不道德的。因为参与者认为先出轨比先分手更不忠诚。
总的来说,作者的实验表明,人们对关系的行为有不同道德因素上的偏好选择。也许关于道德问题的开放交流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关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