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神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注重临床思维养成,注重精彩病例解析,注重指南发布。神经时间,注重神经科医生的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巡检必须关注这些指标 ·  14 小时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全面解读数据中心液冷散热技术的政策、类型及应用 ·  2 天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运营商智算中心建设思路及方案 ·  3 天前  
AustinDatabases  ·  OceanBase ... ·  昨天  
AustinDatabases  ·  OceanBase ... ·  昨天  
macrozheng  ·  300 秒到 4 秒,如何将 MySQL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神经时间

早发型痴呆有何表现?如何诊断?

丁香园神经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5-15 19:44

正文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9 岁,主因记忆力下降 1 年余入院。 患者 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不能记住新近发生的事情,伴有情绪低落、想哭、过分的紧张不安,穿鞋经常不能辨别左右。外院诊断为焦虑症,给予盐酸度洛西汀等药物治疗。

患者经过抗焦虑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入我院。 既往体健。 查体可见记忆力、计算力差,不能正确回答 10 - 3 = ?。余未见明显异常。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 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33 分。入院后查头 MRI 未见明显异常(图 1)。

图 1 头 MRI 见轻度脑萎缩,海马萎缩分级(MAT)1 级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传染病筛查、甲功全项、血同型半胱氨酸、肿瘤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腰穿检查常规和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副肿瘤抗体阴性,1433 蛋白阳性,CSF T-tau、P-tau 水平升高,CSF Aβ42:Aβ40 比值降低(图 2)。脑电图可见轻度异常,但未见三相波。

考虑诊断为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由于经济原因,未行 FDGPET 和 SPECT,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治疗后出院。

图 2 CSF T-tau、P-tau 水平及 CSF Aβ42:Aβ40 比值

2

讨论


本患者特点是发病年龄轻,认知功能障碍症状进展相对快速,但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表现。

临床实践中, 对于认知障碍应遵循以下流程做出诊断:

1)详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识别可逆性原因(如抑郁症、药物等)引起的认知衰退。

2)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初步实验室检查,并使用认知量表(MoCA、MMSE 和画钟试验等)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认知评估。

3)当患者不能确诊或疑诊进展迅速的痴呆时,建议患者住院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

4)明确痴呆的病因和分型。

本患者初诊焦虑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提示:对于既往无精神病史的青中年人出现了新发的精神症状,应考虑到早发型痴呆的可能性。

早发型痴呆 指的是发病于 65 岁前的痴呆,约占所有痴呆的 6~9%,与晚发型痴呆相比,早发型痴呆的抑郁症状和照料者负担更重,死亡率更高。其性格、行为和认知的异常通常被认为是抑郁或焦虑等情绪障碍,故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

早发型痴呆的病因包括: 神经变性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代谢性疾病等(图 3)。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早发型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占 34%,而在晚发型痴呆中,AD 约占 80%。

图 3 早发性痴呆的疾病谱

与晚发型痴呆一样,早发型痴呆分为变性病和非变性病痴呆。

变性病痴呆 主要包括 AD、路易体痴呆(DLB)、帕金森病痴呆(PDD)和额颞叶变性(FTD)等。变性病痴呆多隐匿起病,呈慢性病程。

非变性病痴呆 包括血管性痴呆(VaD)、正常压力性脑积水以及其他疾病如颅脑损伤、感染、免疫、肿瘤、中毒和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痴呆。非变性病痴呆多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多快速进展。快速进展性痴呆(rapidly progressive dementias,RPD)通常指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发展为痴呆。快速进展性痴呆多属于可逆性痴呆,且部分疾病危及生命,故对于病程迅速进展的患者,应该常规进行腰椎穿刺、脑电图、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以避免误诊。

影像扫描对于痴呆的诊断至关重要。 MRI 扫描可以显示痴呆患者局部脑区的萎缩。海马萎缩见于 AD,额颞叶萎缩见于 FTD。研究显示,大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的认知功能减退归因于神经变性病性痴呆,特别是常规 MRI 无明显异常或仅显示轻度萎缩时。指南也提出不能依据 CT 和 MRI 检查来排除 AD。FDGPET 和 SPECT 等神经影像检查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受到限制。

腰椎穿刺可以检查 CSF 中的 Aβ40 、Aβ42 以及总 tau(T-tau)和磷酸化 tau(P-tau)的数量,对于 AD 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淀粉样蛋白(Aβ ) 聚集形成寡聚体、斑块被认为是 AD 的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CSF 中 Aβ 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主要包括 Aβ40 和 Aβ42,Aβ42 较 Aβ40 疏水性更强,更易聚集和形成老年斑。研究表明,AD 患者 CSF Aβ42 水平明显下降(与淀粉样斑块呈负相关),AD 的相关症状可能是由于可溶性 Aβ42 的减少导致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