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环保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陆续出炉。据不完全统计,
2024年37家环保上市环保公司中,26家出现亏损,10家盈利,1家扭亏为盈。这组数据,不仅给所有环保上市公司敲响警钟,也透漏了环保企业急需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从37家已披露的环保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来看,
环保上市公司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部分企业在困境中艰难突围,而另一些则在机遇中乘势而上。
不仅如此,
去年《环保水圈》统计35家环保上市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时发现,20家实现盈利,9家出现亏损,6家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似乎好起来了,业内预计2024年一定会更好。然而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似乎情况变得更加棘手。甚至有公司开始因为入不敷出开始降薪裁员,更严重的直接面临倒闭。
在行业寒冬的凛冽寒风中,诸多环保上市公司深陷业绩下滑、市场竞争加剧、资金压力增大、回款难等困境。但即便如此,它们依旧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寻出路,在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
1、把目光投向新项目
城发环境在报告期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所有项目首次实现全年运营,环境卫生服务业务市场快速拓展。
大禹节水在报告期内,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水安全,整体面临产业政策和资金环境的极好发展机遇,在手订单较为充裕。
2、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德创环保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把握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火力发电和环境保护需求的机会,大力拓展烟气治理工程、脱硫设备等产品线业务。
龙净环保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产品和服务覆盖50+国家和地区,在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收获众多除尘及脱硫脱硝项目。
3、加强应收账款管控
大禹节水在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控,一是及时跟踪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助资金等相关情况,积极申报相关材料,加快清欠款项的收回;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工程业务的款项回收力度,按照合同约定期限,积极与业主沟通,定期回收、催收款项;
三是对于账龄较长,回款难度大的应收款项,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催收,减少坏账,降低公司损失。
除了做好上面这些事以外,投资变得更加谨慎。首创环保业绩大增原因之一是转让子公司ECO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te Ltd的100%股权获得投资收益约17.80亿元。
而启迪环境由于参股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大额亏损且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桑德集团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公司确认了较大金额的投资损失。
碧水源由于公司重要参股公司发生较大亏损,公司确认较大投资损失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目前大家对于环保市场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传统环保市场已经到顶了,
现在环保企业要做的就是开发新的“主战场”。那么未来哪些市场将释放,环保企业的出路在哪?
1、存量市场
市场格局从“增量建设”向“存量优化与精细化竞争”转变,企业要抓住存量市场的设施提标改造和运营优化等增长点发力。
以污水处理厂为例,引入先进的技术,在不扩大占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
建立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环保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2、细分市场
环保企业应该凭借创新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在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走专精特新之路,打造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竞争力。
例如,某环保企业专注于研发新型的土壤修复技术,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了针对不同污染类型土壤的修复药剂和工艺,在土壤修复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3、海外市场
抓住全球环保需求增长的机遇,拓展国际业务版图。但是在进入海外市场前,环保企业要充分调研当地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东南亚地区,当地政府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需求较大,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企业可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一站式的环保解决方案。
同时,加强与国际环保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化运营能力。
(来源:环保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