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婴幼儿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实验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注意!胖肚子的人,容易有心脏问题 ·  20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雅顿金胶、粉胶,到底值不值得买? ·  昨天  
丁香医生  ·  30 个让你睡不好的习惯,测测你有哪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婴幼儿心理

孩子的盲目自信也有好处

婴幼儿心理  · 公众号  ·  · 2019-03-07 17:27

正文

/编辑 :豆豆菲

小朋友们通常是典型的 乐观主义者 ,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对许多挑战都跃跃欲试。即使并没能像自己预想的那样“所向披靡”,他们也会依旧自信地觉得,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能做好的。

研究者们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对自己能力高估的程度就会越大。这种盲目自信,其实是小朋友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不准确的估计,说明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能力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既然是还在发展中、尚不成熟的,那,是不是就不好呢?

嗯…还真不一定……

有这样一个研究就对学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小朋友 对自己记忆能力的预估 和他们 实际的记忆任务表现 进行了考察。

首先,小朋友要在一个有1-18(学前1-15)个圆点的图片上选出他们估计自己可以在接下来记住的词语或图片的个数。接下来,研究者会依次将印有图片或单词的卡片呈现给小朋友,确保他们能正确认识。依次呈现后,小朋友们会有2分钟的时间去记忆这些图片或单词,这18(学前15)个事物的图片或单词由3类物体组成,每类会有6(学前5)个。

例如:

a:鲸鱼,贝壳,鲨鱼,海星,墨鱼 (螃蟹)

b:消防员,医生,科学家,画家,士兵,(歌手)

c:电视,收音机,时钟,电话,吸尘器(微波炉)

2分钟的学习时间过去后,小朋友要先做一个1分钟的迷宫游戏来转移注意力,接着,就要尽可能地回忆出刚刚记过的事物。在回忆完之后,研究者们会再次拿出有对应数目小圆点的图片来告诉小朋友他们实际记住的数量。小朋友们总共要做5次这样的任务。

都做完后,研究者们想干嘛呢?他们做了这样的事情:根据前两次对自己能记住的个数与实际记忆的差值大小,小朋友们被分成了 高-高估组和低-高估组 。然后,研究者们分别看了看这两个组的小朋友们在最后两次(4和5)相较于最初两次(1和2)的表现变化,发现高-高估组的小朋友会在之后记住更多(三年级)或者忘掉更少(学前和一年级),也就是比低-高估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更好。

虽然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但这种过高的估计让小朋友更有动力,也更有韧劲儿地去做事,进而使得他们真的表现得更好了。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凡事都是知难而退,又如何成长呢?有时候做事就得凭着一股无畏的傻气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